|
以前,总听老烧们说,为什么国外的音箱和器材比国产的好听,因为他们会调音;
为什么国外的调音好,国内的不行,因为欧洲、德国等地是音乐之国、古典之都,设计师的音乐素养好,中国人是比不上的。
现在,各种音箱、耳机、功放、解码等器材仍然是百家争鸣、风格各异,有追究中性无染的,有讲究各种特色的,
用几款都标称参考级的耳机、音箱听同一乐曲,会听到不同特色的声音,不知哪个才是真正的参考标准。
于是说不同国家、不同厂家、不同设计师对音乐的理解不同,调音不同,造就了各具风格的产品。
调音真有这么重要吗?
我个人的认知是,所谓调音就是设计产品时,以达到性能参数优秀为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方案。
而不需要刻意的去调某种音色,引入更多的失真,除了追求某种特色、满足特定需求的除外。
电声技术到目前为止,是没有突破性的发展,是有天花板的。
尤其是电信号转为声音这个环节,发声单元就几种原理,振膜材质各式各样,并且受限于使用场景、成本、售价等因素,
音箱、耳机都是多方面取舍、妥协的产品,有大、小各种音箱,有开放、封闭、头戴、入耳的耳机,
因此,在发声这个环节,对声音的影响是最大的,也必然是各具特色的。
真要追求各种特色的声音,首先是选择符合需求及特色的回放器材,这个选择面很广、区别也很大,成本价格差距也大。
而解码、放大这个环节,随着数字技术和芯片技术的发展,要做到性能参数好,标准化是相对容易的。
电路设计更只是技术活,和音乐素养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些设备只要素质基本合格,性能参数符合回放器材的需要,所谓搭配合理可以推动。同性能级别的设备,低价和高价产品的差别大小,只能说因人而异。
还有就是在软件、音源环节,各种EQ 、滤波、声效处理的调音,是根据个人爱好、器材缺陷、环境进行弥补调整,让参数更达标或听的更舒服,这无可厚非。
总之,器材一般是不可能完美的,总有各种妥协缺陷,形成了所谓特色,那么合理搭配是必要的;
而对于宣传各种调音特色的器材,我一般是敬而远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