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18|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搬运工]对HI-FI的再思考-音箱耳机的本质是还原而不是美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8-6 08: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马来西亚
作为一个热爱音乐的听众,同时也是音乐制作人、录音混音师,有感于所谓的hi-fi界、发烧界长年累月充斥着各种谣传谬论,看到萌新小白被各种不负责任的错误观念所误导,所以写下这个系列连载长篇文章,希望能尽量拨乱反正、去伪存真,让热爱音乐的朋友少走弯路。只欢迎比较理性客观、愿意讲道理的人来讨论,至于那些不讲道理的、感觉自己利益受到了威胁来找茬的,我没太大兴趣跟你们争论,也没抱希望你们能改变。如果有朋友觉得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或启发,也欢迎留言支持。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留下,我会挑合适的或者力所能及的来帮您解答。

音箱耳机的本质是还原而不是“美化”(1)
文:刘陆伟(音乐制作人、唱作人、录音混音师、吉他手、释魂乐队主创)
事先声明,本文不是学术论文,所以较少使用专业术语,尽量用大家易于理解的词语。本文所说的音箱指的是重放音乐、影视剧等用的音箱,俗称高保真音箱——Hi-Fidelity,简称Hi-Fi,国外也有另一个词来描述这类设备:FRFR(Full-Range,Flat-Response),即频响范围足够宽、频响足够平直的音箱。本文所说的音箱不包括电吉他音箱之类的某类乐器专用音箱,那属于用途完全不同的另一类音箱,关于电吉他音箱我有专门的文章论述。另外本文所讲的关于音箱的道理,大部分对于耳机也同样适用,例外的部分后面会讲到。
音箱耳机作为声音重放设备,一开始本来没有“民用”和“监听”的区别,只有“指标更好(更贵)”和“指标较差(便宜)”的区别。同样级别的音箱耳机,如果非要分出哪个是“民用”的,哪个是“监听”的,那也不应该是主要通过声音来选择,而是应该根据应用场景,在其他附加功能方面去选择。说到音质,所有音箱耳机其实应该都是朝着同一个大方向努力,那就是:频响范围更宽、频响曲线更平直、时域响应更准确更迅速、动态范围更大、失真更小、声像定位更准确等等,用一个词简单概况就是:高保真。当然,这也是Hi-Fi这个词的本意。
然而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将两者割裂开,把“Hi-Fi”一词和民用设备划上了等号,同时把监听设备当做异类给排斥出去,结果就出现了各类打着“Hi-Fi”旗号的商家、玩家、媒体讨论的不是高保真,却是追求各种“声染”的奇葩现象。而且他们长年累月向大众灌输“监听音箱耳机声音直白、清淡、干冷,只适合专业人士工作使用,不适合欣赏音乐,只有民用音箱耳机才适合欣赏音乐”的谬误观点,遗毒甚广。
人们对于音箱耳机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美化”声音,其实只需举个简单的例子,稍加思考,我们就很容易意识到其谬误之处。假设有一段音乐,本身由于录音混音的原因导致高频过多,你用了一个高频较少的音箱耳机去听,或许那段音乐的缺陷会稍稍得到缓解,显得不那么突出了,但难道您买这音箱耳机就只听这一段音乐么?每段音乐都是不一样的,肯定还有更多的音乐,它本身的高频是正好,或者偏少的,那么你用这个高频较少的音箱耳机去听,岂不是就问题更严重了?声音更失衡了?按照那种理论,岂不是每听一张不同的专辑,都得换对不同声染的音箱耳机去“美化”?
我通过和持这类观点人士的交流,发现了他们之所以抱有这种错误观点或者很容易被这种谬论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唱片制作的过程,对音乐制作的理念、设备、方式方法等方面知之甚少。
真正美化声音的是在声音重放之前的环节,也就是从演奏、演唱、到录音、混音、母带处理等音乐制作环节,在这些环节有无数个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来美化声音,要比在音箱耳机环节再去美化声音要更有效率千万倍,更有针对性千万倍。
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人、不同的专辑、不同的曲目、一首曲目里的不同声部,它的音乐内容和频率分布等等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它是实时动态变化着的,你又如何只靠一款重放设备的笼统的声染,去对做出有意义的美化呢?
至于一个音乐该被美化成什么样,其中的每个声部、每个音符该美化成什么样,某个声部的音色该多“干”或者多“湿”,该多“冷”或者多“暖”,该多“清淡”或者多“重口”,该加什么效果,加多少效果,效果的诸多具体参数该如何设置……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唱片制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做好了的。
凡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的音乐人、制作人、录音混音师,都会追求更好的演唱演奏技巧,更好的乐器和效果器,更好的录音棚或声学空间,更好的录音设备和技术,更好的混音设备和技术。绝大多数正式发行的专辑,都是音乐人和制作团队在当时的经费水平、制作水平和审美水平下所能做到的最好,他们已经用了他们能用的所有手段,从各个角度和各个细节上美化了这些声音,达到最接近他们的艺术理念的程度之后,才会发行出来。
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想要一个人声的音色多“暖”,在重放环节之前有多少手段可以使用呢?首先是作曲在调式和定调等方面的安排考虑,然后是歌者的人选,他本身的嗓音特征,演唱方式技巧处理,然后选择用什么样声染的话筒和话放来拾音,录音信号链上的其他设备也可以按照音乐人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声音特点,到了后期混音环节,用什么效果器去处理,均衡该怎么调,压缩该怎么加,混响该怎么加,要不要过summing加模拟设备声染等等,经过创作者、音乐人、制作人、录音混音师等专业人士一系列的美化、修饰,最终达到他们认为最合适的那个“暖”的状态。
这只是冰山一角,每个声部的处理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都要根据各自具体的特点去做不同的处理,甚至往往是天差地别,比如有的声部需要加很大的混响,而有的声部则完全不需要加混响。而且,把单独一个声部的音色调到满意了,当有其它声部加进来之后,因为声音的掩蔽效应等因素,听上去就不一样了,没有单独听的时候那么令人满意了,于是它们的音色又都需要再做调整。任何一首有多个声部的音乐,都要考虑它们之间的互相掩蔽和互相影响,混音师同时既要考虑个体又要考虑整体。而且随着歌曲的进行和展开,不同段落的声部的疏密在不断变化,音乐表达的内容也在变化,对各个声部的调整处理也要不断随之变化。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精细的过程!相比之下,只是靠重放音箱耳机那点笼统的声染又能做多少“美化”?……
总之,当一个音乐已经制作完成,将所有声部美化、修饰、处理后合并成一个双声道立体声的音频文件之后,到了重放环节,就根本无法再对其做出什么有效率的、有针对性的美化。退一万步说,如果您真的对某首歌某个地方的音色和处理不满意,那抱歉,除非你能拿到原始的分轨素材去找人重新混音制作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这根本就不是通过买一对儿有如何声染的音箱耳机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音箱耳机作为重放设备,从本质上来说就不应该承担对音乐进行美化的义务。
所以,音箱耳机应该看的是它的技术指标够不够高,能不能完整地、平衡地、忠实地还原音乐本来的面貌。
所以,听众应该要做的,是用尽可能在品质上接近音乐人、录音混音师在制作音乐时所用的专业监听音箱的重放设备,来听到这音乐本来应该呈现的面貌。
所以,当您从之前用的比较差的音箱,升级到了更好的音箱,听到了更完整的频段、更平衡的比例、更丰富的层次、更清晰的细节、更紧凑的音头、更结实的低频、更立体的空间感、更准确的声部定位等等,觉得同一段音乐听上去比以前更动听了、更震撼了、更感人了,精神享受更深刻了,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它美化了这段音乐,只是因为它更接近这段音乐本来的样子了,而您之前一直没机会感知到那些内容,错过了那些本就存在的音乐信息。
36
发表于 2021-8-18 04: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subuliao 发表于 2021-8-7 19:55
所以真的hifi其实就是去听现场

补充一下,必须是好位置才行。在山顶听现场,之后都不会再去了,因为会觉得录音感染力更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1-8-9 12: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
挺同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21-8-9 03: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马来西亚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1-8-9 03:15
兄弟你看看我帖子和注册年份好么,htrf包括diffuse field这种小儿科你都没太明白,洋洋洒洒打字有意思么 ...

对,你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1-8-9 03: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白银 发表于 2021-8-9 02:28
你认为没有不代表没有主要是耳机耳塞的传播和音箱不同,当然要实验很简单,找个老小四感受一下耳 ...

兄弟你看看我帖子和注册年份好么,htrf包括diffuse field这种小儿科你都没太明白,洋洋洒洒打字有意思么,然后急于否定别人。
四条小四路过,简单说声场就是错的,典型人头声场,为了人头录音设计的。小四深插只能音色和解析的还原,结项和声场还有极低频对比箱子监听是有极大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21-8-9 02: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马来西亚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1-8-8 23:04
想法很好,但人头曲线和哈曼曲线变迁就注定“监听”这种东西只存在在音箱领域,耳机和耳塞无论多高端都是带 ...

你认为没有不代表没有主要是耳机耳塞的传播和音箱不同,当然要实验很简单,找个老小四感受一下耳道传播的影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1-8-9 02: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马来西亚
Illuminmason 发表于 2021-8-8 20:37
所以还原向的耳机就是监听耳机么?那监听耳机又有没有所谓的标准呢?哈曼曲线?音特美曲线?理性讨论理性讨 ...

只要能分辨一种是干活用,另一种是聆听用,还有参考和参照类别,可能说的太笼统只要亲身体验这几种大概能明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1-8-8 2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就想问有混音有混响的录音多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1-8-8 23: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想法很好,但人头曲线和哈曼曲线变迁就注定“监听”这种东西只存在在音箱领域,耳机和耳塞无论多高端都是带有箱子系统里根本无法忍受的大失真和音染的,沙县统一了餐牌,统一了作法和配料,但并没有统一每个省市的厨师作法的细微差距,实际出来的菜品味道千差万别,根本不切实际。
少在耳机系统提还原监听,不切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1-8-8 20: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包头市
所以还原向的耳机就是监听耳机么?那监听耳机又有没有所谓的标准呢?哈曼曲线?音特美曲线?理性讨论理性讨论,勿喷勿喷。据我所知歌手们录音和在舞台上的耳返的作用是为了在嘈杂的环境中能听清伴奏以及听清自己的声音,判断自己是否走音用的,所以这里的监听耳机是否不适用于发烧友聆听音乐,而更多的还原向声音应该参考录音师和混音师以及音频工程师的监听耳机?理性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1-8-8 16: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十分赞同楼主的想法,感觉现在的hifi市场被带偏的,许多耳机商家做的不是音乐的还原,而是一味两头翘(大量的低频和不正常的高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1-8-7 2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闵行区
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21-8-7 20:14 编辑

其实我们现场听的哪怕不插电 其实听的都是反射声
但录音大部分都是直达声 都是麦克风直接放在歌手或者器乐前面录音的
或者录音室 做了消声处理 靠近麦克风录音的
再后期多个声轨混合出来的
现场和录音其实差别很大


监听箱还原?
现场的声音跟监听箱出来的声音差别太大了
明显是取舍了很多声音 方便干活的声音而已
监听箱真实 纯粹忽悠小白和外行

就跟摄影的raw文件一样 原片不处理很难看 为了真实 看原片?有病
那只是给摄影师提供足够的宽容度 方便做后期而已


艺术重要的是直达人心 从来不是真实
lz转发的作者为什么不出名 不是没原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1-8-7 19: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
ssfangyuan11 发表于 2021-8-7 08:01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各种乐器真实的声音,那就谈不上去理解什么是还原了,所以对烧油不能要求太高,毕 ...

所以真的hifi其实就是去听现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1-8-7 13: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餐馆里都是白灼,清炖不加佐料,菜会好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13: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马来西亚
ssfangyuan11 发表于 2021-8-7 08:01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各种乐器真实的声音,那就谈不上去理解什么是还原了,所以对烧油不能要求太高,毕 ...

对的,甚至有些连缺失当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1-8-7 08: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怀化市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各种乐器真实的声音,那就谈不上去理解什么是还原了,所以对烧油不能要求太高,毕竟不专业,就是玩,就图一乐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1-8-7 0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好文,说到了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8-7 07: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
好文留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2: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马来西亚

我不是大师,俺就是搬运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8-7 01: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海南省海口市
谢谢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8-6 21: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歌德没人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0-5 18: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