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948|回复: 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d800和hd800s是两种听音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7 16: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1-6-7 17:08 编辑

这两个谁好主要看前端看音源
hd800属于快速耳机,瞬态响应强悍的耳机,可以承载更大信息量和能量,在一般音源下,因提供不到足够信息量,声音就真的是空和薄,这时hd800s就更合适,尤其低频加强了,高频不像800在6khz有突起,整体感觉更均衡协调

但在10w+音源下
就反过来,800表现的各种微细节十分自然清晰,声音起伏更为明显,尤其低频非常有质感和气势,800s相对舒缓糊厚了,低频气势不是一坨低频狠砸下去那种,而且非常有层次递进地群起蹦进的气势,这也是我非常喜欢800的地方,尤其交响、电影背景音乐、游戏音乐,那种大场面,规模感,丰富结像在眼前合奏那种酣畅淋漓,而在复杂背景下的主乐器演奏又十分清楚呈现,演奏每个力度,快慢变化都可以自然表现出,这时会体现到音乐魅力其实就在于演奏家每个力的变化

关于换线,觉得800s原线即可,慢速耳机(实际也很快)用慢速线材,素质不用太高。800还是需要换快速线材,高素质线材,狠砸音源信息量

这两个耳机都有各自拥护者,我觉得是两种听音观区别。
喜欢800s的,更看声音整体,更注重整体柔顺舒服即可,高中低频金字塔分布要稳健,素质高了就会觉得刺激,这部分人可能觉得650和600都足够了。喜欢人声居多,蔡琴、邓丽君、张国荣什么的,人声够厚够暖,周边乐器咚咚清脆,低频嘭嘭混响就是

喜欢800就喜欢深入细节听音乐,有人认为现场声音根本就没那么多细节,800根本就不是现场的声音。貌似是对的,但通过800的一番教导,觉得这句比较片面,音乐真正感人的是演奏家台下功夫,演奏时每个力度和节奏的变化,演奏技巧,这些细节就是音乐的真正灵魂,包括人声运气,腔音,一切都是这些力的变化,800更清晰自然表现这些细节,听过这些细节感觉是800在教你学音乐这个艺术。

什么才是现场声音?这并不是说局限某个位置的声音,糊的声音,相反现场更应该可以在各个位置聆听,听到这些细节,音乐艺术就在于演奏家通过台下功夫在台上表现出来细节
当然细节要自然表现出来都需要音源丰富的信息量提供
古典爱好者毫无疑问还是会选800的多

12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5: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jimguo 发表于 2022-11-30 00:55
楼主是高手。

其实数码的灵魂,在于唯一核心价值-清晰度。任何器材都是清晰度的解析越高,表现力越有 ...


谢谢分享这么多

而摄影镜头有mtf曲线,清晰度其实就是分辨率和反差,而清晰度有总体清晰度,和局部清晰度,10线对、30线对应总体反差和微反差,
莱卡镜头要求40线对,所以它微反差好,层次丰富

其实所有还原设备,都类似的,有相通地方,只是音乐回放要随着时间流动才能感觉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22-11-30 15: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xiaotan02 发表于 2022-11-29 21:43
你都说古典没问题了,以前我系统也是这样,流行也听不了,
但供电 时钟 传输各方面搞好,320k也好听,越 ...

先搞清楚古典录音和现代合成乐录音的区别。古典录音电平低,且都是自然乐器,高频段是自然衰减的,800 t1 812这些老鸡高频明亮且有凸起就是为了补偿和克服这个问题,让古典乐高频段细节更丰富更突显更有光泽。而现代合成器流行乐录音呢,本身电平就高,很多都是直接添加的电子乐器,效果器,高频段是高增益无衰减的,如果用800 t1 812这种去听就会非常刺激,高频能量感过强。所以现在新的动圈耳机很多调整的趋向都一样,从800-800s-820,t1-2-3,clear-clear mg,大乌-大乌二代等等 都是一直在压暗高频或减少高频段凸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佛山
zhoutaizi 发表于 2022-11-30 04:33
有10万音源就不玩hd800这种货了,你买个susvara不香吗

那我可以说,玩箱子不比耳机香吗?我目前就是800加丹拿信心
如果播放人声,音箱还是轻松秒sus、1266之类
交响还不行,系统要投资很多才有800效果
再说sus这个耳机,我觉得充其量就是超级升级版的650,efk推
1266不错,但我感觉不是很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发表于 2022-11-30 1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从亲身经历 有两个领域的人 不太正常人群略多:古玩 HIFI
一个破功放 有什么  什么值那些钱 随着进步 还值那么多钱?
6万元RMB 什么概念 1万美刀呀。。。。。。。。。。。。。。。。。。

别傻了。。。多些常识判断 拒绝无脑HIFI
电处理 需要的是什么
解码需要的是什么 功放需要的是什么 音源什么原理 线材重要处在哪里
是不是有可以替代的?军品线材 航空航天线材?
都是一米卖几百刀的?

哎 。。。。。。 不要被器材玩弄 拿出你的常识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22-11-30 04: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有10万音源就不玩hd800这种货了,你买个susvara不香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22-11-30 0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1-30 01:32 编辑
xiaotan02 发表于 2022-11-29 22:18
这也是我一直重视的地方。
虽然不懂具体原理,我一些自己的看法是,接近原始的步调

楼主是高手。

其实数码的灵魂,在于唯一核心价值-清晰度。任何器材都是清晰度的解析越高,表现力越有基础底线高度,其它因素都是附属效应。但只是音响领域不像电脑和数码照相影视圈那样有披露标准罢了。模拟的光学领域也有清晰度的概念,也是唯一核心价值。但也是缺乏数值披露标准。这两个领域只能看品牌和口碑做粗粗的解析差异定位。徕卡哈苏为什么知名,就是镜头效果出众,在清晰度碾压之上还有颜色和光线焦距等碾压要素。但玩这些照相的领域比起音响圈顶配器材的豪横来说其实都是小白菜,也不知道怎么就穷三代了。
指挥家也是如此,越是高等级的指挥家对细节的把控都到了文化巅峰高度。其它指挥家往往强调风格,这就是避实就虚的走向。和一些产品类似,不突出核心价值,老是说功能如何多的那种就是在玩左道旁门。所以耳机领域同样如此,强调风格如何另类一般都是在流行音乐领域,最适合一种流行类型的风格。但凡是顶配的器材往往都是古典音乐向的唯一核心价值,其它音乐种类适合几种算几种。喜欢听古典音乐的人,也往往是集中在关注古典音乐器材。尤其是耳机,适应了古典细节的旗舰等级,其它也都喜欢用这种现场督导和指挥的听音观去听流行音乐的不插电纯现场效果。这就是高端指向反而能最大限度的通吃。但如多喜好不够古典音乐的话,那只有用一大堆耳机各自适应不同类型了。心不定和心定的通透价值是不同的。

比如最近入的极致ed11,开箱声音硬是一方面以后可以慢慢煲。但是解析绝对高于600欧900也是明显的对比。以前听不出来的一些录音版本清晰度差异现在也都听出来了。比如阿巴多80大寿包子,以前用990认为CD版本可以。但用了ed11,立即能听出ape格式和24bit版的细节明显多,80大寿CD抓轨版明显朦胧了。业内烧友常说的所谓线条感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意思就是以前的器材听不出乐器演奏带来的形体感,用了高解析耳机,乐器的形象就清晰了。相当于朦胧影像显示器之下看演出,突然换成了高清晰影像之下看演出的差距。
看世界杯足球比赛也是如此。对比之下990像蒙了一层纱,显得只是在过道里看球还没进场内坐席。ed11的话,直接就有像在场内看球的声音细节,包括低频鼓声、踢球的闷声,高频的掌声和吹哨声都清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2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2-11-29 22:40 编辑
雷孟德 发表于 2021-6-7 20:27
即使是顶级的演奏家,在顶级的演奏厅,听众也未必能听到比耳机更多的声音细节。但是听众依然能感受到演奏家 ...

其实细节不仅仅是那种鲜明对比的细节,而是弱音细节,微弱动态,黑中有黑白中有白这些细节。

这些细节充分了,声音更立体柔和,有会更有感染力。
现场细节和站在什么位置聆听,站在指挥位和站在后排肯定不同,更甚至站在某件乐器前单独听其中一位演奏,细节也不同。
自己也学了下钢琴,譬如肖邦幻想即兴曲,左右手四对三,踏板处理,渐强渐弱轻重处理等等,只有各方面做好,弹出来才好听,才有原曲精髓。
不同演奏家有不同风格,听各人不同处理出不同效果。
系统如实准确反映出来,更能体会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22-11-29 22: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萧萧雨2020 发表于 2022-11-29 21:50
总于看到一位真正的爱乐发烧友!说到了音乐的本质和发烧的灵魂!

谢谢,各抒己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2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2-11-29 22:19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11-28 23:03
这个问题存在一种唱片和器材领域的欧洲习惯。比如CD里的头版碟现象也是如此,为什么以后的再版或者版权出 ...

这也是我一直重视的地方。
虽然不懂具体原理,我一些自己的看法是,接近原始的步调

为什么后面我觉得320k的mp3格式也好听,800注重的是信息量,其实320k是更少的,
我的理解就是相位好了,相位好的信息才是更有效的信息,
就如同摄影中的镜头,调焦差点,模糊些,或者像差修正不好,就有色散 ,好的镜头就是把光该在什么位置就凝聚在什么位置,这样细节才结实,
好镜头拍出来的片子,不管是什么大小都好看,好镜头下的5000万像素片子缩成1080p也同样好看,因为照片记录的光相位是准确,但差镜头用5000万像素就肯定不好看。

音乐回放其实也一样,文件接近头版也就是步调越接近原始,即使缩成320k,800也照样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22-11-29 21: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雷孟德 发表于 2021-6-7 20:27
即使是顶级的演奏家,在顶级的演奏厅,听众也未必能听到比耳机更多的声音细节。但是听众依然能感受到演奏家 ...

总于看到一位真正的爱乐发烧友!说到了音乐的本质和发烧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2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2-11-29 21:59 编辑
erjiniu 发表于 2022-11-28 21:55
800声音太刺了,差一点的机子就刺破天还收不住,这绝对不是素质高

800的素质在那价位摆着,它肯定不如比它贵耳机,但在耳机中欣赏音乐也够,而它也有自身别人没有的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21: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xiaotan02 于 2022-11-29 22:00 编辑
wryiadgj 发表于 2022-11-28 21:38
古典录音这一块确实不是问题,但若是合成器大量应用的现代流行乐,基本救不回来。

你都说古典没问题了,以前我系统也是这样,流行也听不了,
但供电 时钟 传输各方面搞好,320k也好听,越接近原始的版本越好听,流行也可以像听古典一样。
什么合成器都好听,而且是还原细节出来的好听,不是那种糊出来染色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2-11-28 23: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wangfh99 发表于 2022-11-28 23:20
也对,相信科学在进步,森海在进步,800s修正了800的某些缺陷或者不足

我觉得可能是厂家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口味,录音风格,音源和主流审美变化而作出的调整。对我来讲,如果从兼容古典录音自然乐器,合成乐流行电音acg这些录音来讲,800s完成度兼容度毫无疑问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听古典录音 老歌流行来讲,800锐化的风格却显得更极致更纯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2-11-28 23: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ryiadgj 发表于 2022-11-28 23:13
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要觉得一定是800s是妥协,有没有可能是800本身也过于锐化处理,颗粒感过强了呢?这个基 ...

也对,相信科学在进步,森海在进步,800s修正了800的某些缺陷或者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2-11-28 23: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wangfh99 发表于 2022-11-28 22:10
这就跟照片一样,你要出片,肯定要后期,原片的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用户肯定不会喜欢,用户都喜欢色 ...

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要觉得一定是800s是妥协,有没有可能是800本身也过于锐化处理,颗粒感过强了呢?这个基准度量在哪里?就跟照片一样有的太过柔和饱满,有的太过锐化生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2-11-28 23: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AIMP 发表于 2021-6-9 23:09
好评如潮的800S广受诟病?
你说的是800吧,当年可是一堆人喷,停产后就一堆人吹

这个问题存在一种唱片和器材领域的欧洲习惯。比如CD里的头版碟现象也是如此,为什么以后的再版或者版权出让的产品,不全都是头版碟的音质呢?这里面问题就多了。效果上是在憋首发期间的核心顾客服务,以后就不去捞边际价值了。和电影放映也是类似的思维,或者说是一种市场现象的选择。生产成本和未来的新产品等,也都是产品观念的众多要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2-11-28 22: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专业古典音乐录音的人士里,高端的都是绝对有见识的,和专业里的其它人比起来高级录音专家什么没见过?(不要提这里面有大量不行的,单看有高度的)。古典录音为什么要静场录音?(一般称之为录音室录音,但并非流行那种录音棚录音)录音头为什么要有各种摆位,素材拿回来为什么要有基本的合成。古典音乐录音的环节类似于影视素材拍摄,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拍摄下来就是母带。但音乐的第一后期要比影视录影严格多了。有些再后期的调音,那就不在这种第一环节的范围之内了。

总之,音乐厅或者排练现场的作用,根本就不是为了和器材比高低。现场就是现场自己。录音是另外的一个场景,各有千秋,互不冲突。其实二者的中间重合部分的距离隔的很远,根本就没有中间重合的环节。认为有中间重合环节,也是一种谬误的逻辑矛盾的肤浅认知。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别的帖子里都说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2-11-28 22: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这个帖子绝对有思想性,楼主也不是为了钓谁的鱼挖坑。其实都是简单的道理,很自然而然。不懂没碰过的人,看写作风格和思想方式就知道是有的放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2-11-28 22: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1-28 23:08 编辑

对任何行业来说,业余的人肯定不是专业工作者,所以踏踏实实玩自己的就行了。可以钻研和理解专业,但不能上来就下个很重的定论,也不能只用一个维度来衡量一切。着急下定论其实存在心理弱势的情结问题。

一个逻辑就是着急想用一个东西就把一大片给放倒,然后就是嘲笑的轻浮态度,这是幼稚的儿童游戏心态。逻辑上就有自己挖的坑,或者是一种很容易崴脚的思维行走方式。再拿出细节说事和加以嘲笑的话必然会错。形而上就错了的话,形而下的东西和会跟着错。大脑都指挥错了,身体活动那还有的跑吗。不笑不以为道。意思就是嘲笑者通常都是有道思维的牛粪等级的陪衬。而有些人往往喜欢怼假设的有乐感,用自己定义的被嘲笑和被人当作弱势者的可能性,去作为命题去指责和怀疑他人如何强势了。这种接近于精神问题的疑心病方式也是一种弱智方式。而这些人往往喜欢用个人的东西覆盖问题。

反过来,能够看到群体普遍性的问题才是思想高度。否则就是上面举例说的一些个人的心理问题了,用个人来覆盖外界就是典型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1 04: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