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我介绍+浅谈盲听:一个新一代烧友的自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20 10: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欧洲和中东地区
本帖最后由 脑放请弃疗 于 2020-3-20 10:52 编辑

只有敢盲听,能盲听的耳朵才是真的金耳朵。没错,我就是这么说了。怕盲听的烧友,我只能说你们开心就好。真的,我不排除有的人可以听到盲听测试之外的东西,但是请你们不要误导了纯粹追求听感的人(比如我),尤其是在解码,电源线,模拟线这些事情上。
这是我第一次发帖,所以我觉得还是要自我介绍一下。先谈谈我的经历吧,如果没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我谈盲听的部分。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玩耳机的?我虽然才大一,但是应该也算个老烧友了吧。从高一的时候开始,我就开始玩耳机了。最开始是有人送了我一副beats,我还听得乐呵乐呵的,觉得那个动次打次的,真爽。然后我在一个机场的数码店听了款索尼的耳机,具体是什么型号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个低音叫一个紧,一个弹。我当时就想,这副beats到底是什么垃圾玩意? 然后我就开始在网上研究耳机测评什么的,最后买了副mdr 1a。那个时候我还只听点流行,acg什么的,远远没有现在杂食,也就觉得mdr 1a真的可以见神杀神,见佛杀佛了。在高中的时候我开始给高中的乐团吹笛子,然后老师让我吹个独奏,我就觉得应该听听古典大师们是怎么吹我的曲子的,学习一下。借了隔壁的dt990听了一下,突然觉得mdr 1a音染严重,声场拘束,分离度欠佳,然后又看评测看了好久好久,最后来了副K701,用网上一对二手的Schiit Modi 2U + Magni 2。那个高频一开始让我有点不太好接受,但是久了就爱不释手。古典的声场,空气感,定位,全都出来了,就是低频有点量少。毕竟在美国上高中嘛,黑五的时候就又买了副美国的土烧神器:monolith m1060。老实说,这副平板真的可以吊打很多万元机了。之后我回国的时候不小心把我的Magni 2给烧了,就干脆入了个胆机,RFTLYS eA1A。这个胆机其实很平衡,解析度也很好,稍微那么一点点胆味暖起来了我的K701,但本身就略暗的m1060也没有糊成一团。我买了m1060一段时间之后就把K701挂起来卖了,卖的价钱居然比买的价钱还高。然后我慢慢开始拓展我的视野,修好了一台Pioneer PL-112D,配上Pro-ject的唱头放大,买了一大堆黑胶碟,在数码和黑胶之间徘徊,听爵士,嘻哈,funk,摇滚,电子,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流派。为了更上一层楼,我又瞄上了massdrop上的Koss ESP/95X,也是一副万元机杀手,静电的特质让我听到了这个价位所不应该有的中频。那个细腻程度,分离度,细节,自然得让K701都五体投地。可惜这副有点小毛病,哒哒哒地响,被我拿去送修了。等到送回我的大学,我让他们再转寄回国,我一定要写写听感。我觉得除了低频量少,这副静电都可以和推好的HD 800,乌托邦,媲美。在这个时候,我已经经常出入于耳机店,经常把耳机店的系统和我的系统进行比对,之后觉得我的系统真的碾压很多数万元的系统。为了不挑事,我就不点名了。最近我又花三千多进了一套STAX 2170,因为实在太便宜了,就算我不留,也算是深度玩了玩STAX,而且转卖肯定不亏,可能还可以赚点。目前听了听,觉得低频不错,但是中频和Koss还是差挺多的。现在我刚回国,在酒店隔离着呢。耳机和耳放在行李箱里,就是可惜变压器还没到,让家里人送来了之后马上发发听感。

至于听力呢,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因为我的好朋友姓科名学。真正科学的方法,莫过于盲听了吧。audiocheck.net的各种测试还是挺全面的,各位烧友可以自己试试,如果大家有需要,我可以帮大家翻译。具体的测试结果:高频我能听到18khz,毕竟年轻嘛,而且音量非常小,旋钮从来不过九点钟。我是玩古典的,对音高也很敏感。盲听我2c轻松满分,1c我承认有点吃力一直上不了80,就不上图了。
至于动态范围我还是比较擅长的,网站上最难的78分贝直接满分,也算是字面意思上的爆棚了吧。

做这个挺累的,其他的测试我就不多上图了。16位和8位的区别我连用koss的pp都听得出来。绝对极性他这里给的是一段吉他录音,我听不出来,但是理论上也应该没人听得出来,除非音箱一个反了一个没反的情况,或者是极低频。(极低频可能就是汪往汪往汪往 和 往汪往汪往汪 的区别,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听说有的人听得出来,如果真的这样的话,我真心自认不如。其他的什么失真度,音量这些的在各种网站上做了很多,基本上都没有我听不出来的。
绕了这么大一圈,不就是为了说明自己耳朵好吗?为什么看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听音乐呢?因为我不想糟蹋父母的钱。大家应该也听出来了,我买这些东西,只要不是大奥,家里财力其实不成问题,但是为什么我要话这么多功夫研究土烧呢?因为对我来说,耳机是用来听的。有了脑放土豪撑腰,现在的耳机市场真的黑。黑不溜秋。这本没什么大不了的--玩得开心就好。注意我用的是“玩”,不是听,因为我想问:Schiit的一个一千多的解码放44.1khz和一个几万的DSD解码,玩脑放的朋友们真的敢盲听吗?我敢,因为我不想乱花钱。普普通通的,一百不到的线和几千块钱的线同理。电源同理。那些乱七八糟的磁铁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这些因素全部加起来就可以听出区别的话,我也会买。但是,我试过玩朋友家的系统,把好几千的线换成我带来的普通的线,无损的音源换成spotify,拿下几千块钱的磁铁,结果他和我互相盲听都没听出区别。
如果有的人不是为听而买,而是为了其他的目的的话,我觉得真的无可厚非。比如黑胶,我玩黑胶,但是我承认黑胶就是没有数码好听。退一万步讲,最好听,最干净的黑胶也就是和数码一个水平。一般的黑胶有杂声,细节有损失,三频不平衡。如果硬是要调数码就是可以调出黑胶的水平。(当然,除非你要慢放。)我玩黑胶玩的就是个逼格,就是个调调,这我承认。那买听不出区别的线材,听不出区别的电源,听不出区别的音源,听不出区别的解码,难道不是同理吗?真正的区别在于,脑放的烧友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换个角度来讲,如果我用的是自己的钱,我也会直接买最贵最好的,毕竟我工作了之后应该不会有时间天天逛耳机店,试听,寄回,看评测。在“只要肯花时间看评测,试听,研究,等低价,就可以找到极高性价比的系统”的这个前提下,买耳机其实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通过研究所省的钱,是否多过你在这时间了所能赚的钱呢?当然,严格来说这中间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耳机的贬值速度,逼格,外观等等,但是把这些因素加到你这段时间所能赚的钱的话,我们就可以客观地判断自己的购买是否合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海淘:你愿意等吗?所以穷人和富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富人的时间更值钱,因为富人买得起时间。传统经济学的一个致命缺点就是理性假设,而很多高端品牌就靠烧友的不理性过活。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不属实的信息便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让入门烧友和只追求音质的烧友花冤枉钱。这应该吗?

2
发表于 2020-3-20 1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就我自己的经历,晚上12点
1.耳塞换线,有区别
2.wav与真DSD,有区别
3.前端换电源线,没测试
声音的可闻变化,与环境干扰、前后端的揭示力关系很大,仅仅是个人的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1 07: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