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31|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普贴--耳机曲线该怎么看,以及啥是哈曼和音特美曲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7-20 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9-7-21 16:41 编辑

对耳机频响曲线如何看的问题,很多网友都很关心,但相当部分网友仍然不知道如何看和如何看待耳机或音箱频响。现在很多耳机厂都会公布曲线了,原因应该是很多人都越来越关心这个问题了。自然声是从NS2/5/X都会在群里或一些地方公开曲线,但淘宝上其实反而不会(因为看不懂的朋友太多,大家会瞎理解,呵呵)。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帮助到大家。同时文中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可能不完全对,大家可以讨论,但请不要凭想向下结论、给立场,谢谢!
一、为什么耳机理想的频响曲线不是像音箱那样是条直线
众所周知,音箱在消音室中的理想频响曲线是一条直线。这样的音箱能忠实的再现录音,从而实现高保真的要求。不过,消音室中的音箱的测试是在离音箱1米处用麦克风测试。而耳机的测试不是这样,耳机的测试是用模拟人头或人工耳,模拟佩戴好后达到耳膜的声音。


图一:在消音室测试的自然声NS16

由于人耳及人身体对听到的声音都会有影响,因此,把麦克风放进人工头,外界平直的频响曲线会有变化。最典型是在1-5kHz左右会有共振加强。通过模拟人头测到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二、平直响应的频响对音箱和耳机不同测试的不同

二、音特美和哈曼曲线的来源
国际上有两个非常知名的声学实验室:音特美和哈曼声学实验室。他们分别进行研究并发布自己的研究结果。其中音特美作为入耳式耳机发明者(没错,不是森海也不是AKG和拜亚,而是音特美发明的入耳式耳机),在20余年前推出的ER4系列,至今仍倍受尊崇。在这些年里,ER4也更新了好几代,分别代表着音特美实验室对入耳式耳机的目标曲线的变化要求:


图三、音特美ER4的几个版本的调音曲线

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音特美ER4和上面那张图的共同性,在佩戴良好的情况下,ER4具有很高的声音准确性,这使得它成为很多录音室常用的监听耳塞,也因此拥有一大批粉丝,简称小四党。
另一家实验室哈曼的研究和音特美略有不同,他们能过有聆听经验的人通过实际的聆听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通过平均的方式给出理想的耳机曲线,并据此发布自己的目标耳机曲线。大约每两年更新一次,代表着不同时期听众的口味变化:


图四、著名的哈曼曲线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张图和上面那两张的共通性。另外还有著名的BK的hrtf曲线和一些第三方测评网站的理想耳机曲线,比如著名的golden ears的目标曲线如下(见下图虚线),总体上和上面几张图都差别不大。(图中实线为著名的入耳式耳机K3003的曲线)

图五、著名golden ear的理想耳机曲线

对比哈曼和音特美曲线(以及hrtf及第三方评测网站的曲线),它们相同的地方都是3k左右突出10db,中频部分基本平直。区别主要是高频和低频的不同,这个与其理念有关。
比如,音特美的ER4耳机要求深佩戴,将耳塞塞入耳朵第二道弯--这样的佩戴几乎不会有漏音。因此,音特美曲线在低频上不需要补偿佩戴所损失的低频(理论上)。再比如,哈曼曲线通过抽样的人群,让他们听各种频响的声音并最终得出哪条曲线最符合好听的标准,然后得出自己的曲线(知道是为什么哈曼曲线会变了吧,那是因为抽样人群变了)。
三、如何理解音特美和哈曼曲线
首先可以肯定一点,音特美和哈曼都是好东西。符合音特美曲线的耳机可以相当准确的还原录音;而符合哈曼频响曲线的耳机除了还原录音外,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发烧友的审美。所以,它们都是好东西!通过实际耳机频响曲线与其的符合程度,我们能基本判断出一只耳机的声音走向,以及声音是不是有较大的问题,还有能否良好的再现录音及准确还原乐器的音色。


图六、自然声NSX的频响曲线(下面那条是按哈曼补偿之后的曲线,可以达到20-1000hz+/-1db,1000-10000+/-2db,10000hz之后耳机受测试耳机套及机器原因,准确度下降,仅供参考)

那么,音特美和哈曼曲线是好声耳机的唯一标准吗?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只有符合音特美或哈曼曲线的耳机才是好声音,而不符合的耳机声音就不好了呢?
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音特美和哈曼不重要。恰好相反,它们都非常的重要!耳机的调音可以在它们的基础上做一些变化,但偏离太远肯定声音好不了(具体要看哪个频段)。说实话,现在的问题是反过来,市面上的耳机基本上符合音特美和哈曼的可谓少之甚少!
众所周知,很多监听音箱的频响曲线非常的平直。但实际并不好听,有些甚至很难听。而很多高价的hi-end音箱声音极为好听,但频响曲线并不太平直(它们也不把平直做为自己的卖点)。
这个也不并难理解。研究美学的人都知道,一个符合所有美学标准的美女,实际上并可能并不太美(当然,肯定不丑。网上有很多此类的图片可供参考)。但比起现实生活中的美女,她们或多或少缺少让人心动的美感。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音箱和耳机当中,很多能发现让人心醉声音的高端音箱或耳机,曲线真不是那么的平直。比如,大奥……,嘿嘿(大奥补偿后是真的不那么平的)
好声顾名思义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用客观的指标来硬性规定主观的东西本身就是容易出问题的。调音一方面是尽可能的还原录音,另一方面也需要符合用户的主观体验。因此,个人认为耳机或音箱的调音,除了技术外,也是门艺术。
在这方面甚至专业用户也是如此,很多专业人士都有多套器材的。用于录音或工作时是一套或多套专业音箱,而真正欣赏音乐时使用另一套(或多套)并不那么监听的器材。比如作曲家方岽清先生,他家里就有一间专业录音室,器材已经很专业了。



但就在他家楼下,也有另外的器材用于平时的音乐欣赏。这些器材并不那么准确,但却更适合于欣赏音乐。可能不那么的准确,但却更具有美感!同样的情况在耳机中是同样适用的。



上篇完,中篇将会讨论耳机和音箱的频响及失真那个更重要(你会理解为什么监听音箱频响很好但不好听的原因)



57
发表于 2020-11-30 22: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hifi能不能为了高保真,弄个曲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0-11-30 21: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tomtrp 发表于 2020-11-30 21:03
你说的很对。这张图展示的13年发布的1266原版,就是启动速度很快,衰减较慢,可能存在振铃效应。不过值得 ...

是的  有余振 和 听出可闻的余振  确实是两回事  

对于如何听出余振  就看听什么了  还有接受程度了

瞬态的理想模型  实际上 没有什么扬声器是可以完全做到的   实际是双刃剑的选择题  

衰减快速 细节更好  但适当的余振  又能听着像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0-11-30 21: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本帖最后由 tomtrp 于 2020-11-30 21:07 编辑
bluesky76 发表于 2020-3-20 14:33
1266 衰减速度不够快  听不出来吗      
指标不会骗人   1266就是响应速度好  衰减速度一般   

你说的很对。这张图展示的13年发布的1266原版,就是启动速度很快,衰减较慢,可能存在振铃效应。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余震''不一定可闻,而启动速度快可以降低瞬态失真。两者虽然都重要,但是振膜启动速度快而达到的瞬态快的效果,更容易听出来。
比如一些较为高端的音响,采用刚性极高的钻膜(杨氏模量1000+,远超铍和钛)来让''余震''的频率尽量达到20khz以上人耳不可闻的程度,把衰减的这部分能量尽量变成频率而不是响度。另外1266phi之后的版本,改善了衰减和振铃的问题,不过也只是改善,瀑布图上依旧有振铃,平板的通病。
1266系列不是一只耳机,是四只听感差距不能说小的耳机。可以代换成HD哈哈哈。希望烧友在谈1266的时候,尽量标注是OG,Phi,CC还是TC,明确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0-3-20 14: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
本帖最后由 bluesky76 于 2020-3-20 14:34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19-7-22 21:43
1266振膜启动快,收得慢?
是指1266的声音启动的快,但是久久挥散不完吗?分析上面的图的结 ...

1266 衰减速度不够快  听不出来吗      
指标不会骗人   1266就是响应速度好  衰减速度一般   

但人耳就是对响应速度敏感  而且会觉得 越快越好


对衰减速度就没那么敏感  因为振膜停下前的余振多  有时候不一定会觉得难听     但余振太多   声音会有拉风箱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23: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kugongzi 发表于 2019-7-22 17:48
我不生产耳机,不知道结像凝聚度、解析力等指标跟什么有关。
但你说这些硬素质的指标就是频响曲线什么的 ...

那是你没看懂,或者是公布的数据还不足导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9-9-7 08: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
zjize 发表于 2019-7-21 09:12
k712才不是呢,真正接近完美频响的是HD600这只耳机,它大约可以轻松做到全频段+/-3db水平(低频段除外) ...

hd600确实很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9-8-23 16: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所谓“完美曲线”可以是一个统计上的结果,实际上每个人的偏好都不尽相同,比如我就觉得“干声”挺好听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9-8-23 10: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好贴!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22: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19-7-26 18:56
所以我说的是商业上迎合大众口味和个人众口难调的区别啊,为什么总有人只看负面评价不看客观评价呢?

说得很好!众口难调,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坚持很重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那不妨反过来,去还原录音本身而不过于迎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9-7-26 2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萌新受教了,顶顶杰长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9-7-26 18: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zjize 发表于 2019-7-26 13:12
你只看到了差异性,却没有看到共性的东西。就象人耳一样,虽然千差万别,但绝对不会跟猪耳朵长成一样,呵 ...

所以我说的是商业上迎合大众口味和个人众口难调的区别啊,为什么总有人只看负面评价不看客观评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13: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19-7-21 00:29
理论上来讲每个人的耳道和佩戴导致的曲线都会有所差异,每个人由于听音经历的不同,年龄不同导致对于各个 ...

你只看到了差异性,却没有看到共性的东西。就象人耳一样,虽然千差万别,但绝对不会跟猪耳朵长成一样,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9-7-22 2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kugongzi 发表于 2019-7-22 21:43
1266振膜启动快,收得慢?
是指1266的声音启动的快,但是久久挥散不完吗?分析上面的图的结 ...

我觉得我上面说的不管是性能还是听感方面都挺清楚了,理解性能和听感还有两者关系是你自己的事了,我并没有说过1266听起来会收得慢,相反已经提到了你试图告诉我的一些真实听感了。
多说一句,结像太细=细节还不够丰富=其实不够细腻,对听感的理解要深入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9-7-22 21: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梧州
cdzzs6_7 发表于 2019-7-22 20:05
杰长老上面也讲了,结像这些hifi概念是各种性能的综合,而指标是对性能的片面反应。所以我只能说,ir指标 ...

1266振膜启动快,收得慢?
是指1266的声音启动的快,但是久久挥散不完吗?分析上面的图的结论就是这样?我理解的不对的话请指出。
我聊过的1266玩家,有嫌它结像太细不喜欢的,有嫌它声音太刺激不喜欢的,但就是没有嫌它收的慢的哦,大家对它速度的评价是快起快落,相当迅猛,需要把速度降下来才有韵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20: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kugongzi 发表于 2019-7-22 17:48
我不生产耳机,不知道结像凝聚度、解析力等指标跟什么有关。
但你说这些硬素质的指标就是频响曲线什么的 ...

那说明差距其实很大,只是你看不出来,或者他没给你看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9-7-22 20: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cdzzs6_7 于 2019-7-22 20:16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19-7-22 19:48
把LCD3和LCD4的也在这里发一下吧,可否教一下我看结像凝聚度?

图片描述我弄反了,不好意思…………

杰长老上面也讲了,结像这些hifi概念是各种性能的综合,而指标是对性能的片面反应。所以我只能说,ir指标部分反应了单元速度,单元速度部分影响结像,不要以偏概全了。
然后关于这三个简单来说,1266是振膜启动快,收得慢,控制力一般。LCD4收得比3快,启动都比1266慢。其实有很多实际听感都反应了这些情况。1266高频不好控制,LCD不好推出声场和动态,都是单元速度在各种方面的反应,这里面也包括谁的结像更“凝聚”。其实1266结像虽然很鲜明,但结像的细节并不是特别细,没感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9-7-22 1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本帖最后由 kugongzi 于 2019-7-22 19:50 编辑
cdzzs6_7 发表于 2019-7-22 18:05
其实还是不会看... impulse response一项lcd3和4是有差别的, lcd4明显快, 如果有瀑布图应该会看得更真切 ...

把LCD3和LCD4的也在这里发一下吧,可否教一下我看结像凝聚度?

图片描述我弄反了,不好意思…………

LCD4.JPG (51.02 KB, 下载次数: 92)

LCD3的

LCD3的

LCD3.JPG (55.03 KB, 下载次数: 94)

LCD4的

LCD4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9-7-22 1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本帖最后由 kugongzi 于 2019-7-22 19:45 编辑

其实还是不会看... impulse response一项lcd3和4是有差别的, lcd4明显快, 如果有瀑布图应该会看得更真切一些. 当然就inner上面这些指标确实是很片面的, 厂家自己能测更多频段, 更多响度, 更多输出阻抗下面的各种分项指标, 只不过要都给你看了, 那这耳机什么地方不好就有点太明显了, 所以很自然就pass了.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 真正深度的开发是从研究材料特性, 声学模型开始的, 只不过很多厂家都没这个条件, 但并不影响调出来还不错的产品. 想看更多一些的指标, rtings, reference-audio-analyzer, diy-audio-heaven, 0db这几个网站各有各的长处, 不过都对上网条件要求高一些.



意思说impulse response这一项关系到结像的凝聚度?1266的结像很凝聚,麻烦你看一下1266的这一项是快还是慢?

捕获.JPG (58 KB, 下载次数: 101)

捕获.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9-7-22 18: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cdzzs6_7 于 2019-7-22 18:09 编辑
kugongzi 发表于 2019-7-22 17:48
我不生产耳机,不知道结像凝聚度、解析力等指标跟什么有关。
但你说这些硬素质的指标就是频响曲线什么的 ...

其实还是不会看... impulse response一项lcd3和4是有差别的, lcd4明显快, 如果有瀑布图应该会看得更真切一些. 当然就inner上面这些指标确实是很片面的, 厂家自己能测更多频段, 更多响度, 更多输出阻抗下面的各种分项指标, 只不过要都给你看了, 那这耳机什么地方不好就有点太明显了, 所以很自然就pass了.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 真正深度的开发是从研究材料特性, 声学模型开始的, 只不过很多厂家都没这个条件, 但并不影响调出来还不错的产品. 想看更多一些的指标, rtings, reference-audio-analyzer, diy-audio-heaven, 0db这几个网站各有各的长处, 不过都对上网条件要求高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9-7-22 17: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本帖最后由 kugongzi 于 2019-7-22 17:49 编辑
zjize 发表于 2019-7-21 16:38
实际上,耳机的参数指标里从来没有什么结像凝聚程度、解析力、通透程度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由失真和频 ...

我不生产耳机,不知道结像凝聚度、解析力等指标跟什么有关。
但你说这些硬素质的指标就是频响曲线什么的综合出来的?讲真我是不大信的,因为老外那个Inn什么的网站上面可以查到LCD3和LCD4的各种指标图,相差很小,然而实际听起来LCD4的结像就是比LCD3凝聚一截,分离度好不少,指标图根本不能反应这个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2 21: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