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R6刚出那会,我是非常非常想买的。一是因为流畅的安卓系统,二是声音我挺喜欢,三是外观设计深得我心。没买的原因呢,也不外乎一个“穷”字。后来看到海贝推出了入门型号 R3,矮胖小巧的外观直接就和我的电波对上了。收到这台机器后,拿出来在手上把玩的感觉,竟然回想起了一些当年第一次玩 iPod nano 3 的 feel。这个体积和手感真的是太乖太招人喜欢了! R3 的包装在 R6 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白色的外封套,视觉效果会更加轻快。这也和其目标人群与定价挂钩。包装背面标注有产品物理参数、安全警告、社交媒体等信息,中规中矩。
不过外包装纸质有改进的空间,把内包装抽出来的过程稍微有点费劲。内包装依旧是以黑色为主色调,R3 主机就如同黑曜石一般静静地躺在里面。机身正反两面出厂即贴好了膜,正面还贴心地对各键位及孔位做出了标示。
R3 在随机配件上也沿袭了之前的配置:一根 Type – C 数据线、一个塑料保护壳、一张玻璃膜和一张普通膜、小金标贴纸。这个壳子的做工还是很好的,精度挺不错,不过并没有在背面做 logo 或其他的装饰,塑料感稍强。海贝的人说设计成这种表面是方便用户在上面 DIY,心思倒是非常讨喜。
撕去贴膜外层的保护膜之后,R3 完整的外观将我真实的惊艳到了。在视觉上,其屏幕与背板使用了 2.5D 玻璃,与喷砂工艺的 CNC 阳极铝边框完美的融为一体,整体感非常强。
对于 R3 采用了经典的音量加减 + 播放三键的按键布局,我是特别开心的。近两年,不管是在大机器还是小机器上,中日厂家都在学韩厂的滚轮,可问题是播放器上使用的滚轮器件很难达到像相机一样的每一格都没有遗漏的响应。这导致了操作时必须要小心翼翼地去琢磨每个机器滚轮的脾气,就这样有的时候还转第一下没反应,转第二下直接跳两个格呢。更为让人恼火的是,如果滚轮是音量调节的话,盲操的便利性可以说是趋近于无。R3 的经典布局,可以说在盲操这一项上得了高分。
3.5 口处的黄铜饰环也如约而至,缝隙均匀,做工很棒。同时在系统设置中,还可以将此接口设置为 LO 口。同时 2.5 平衡插口也有装备。我们都知道海贝作为与多家音频厂商合作的软件方案提供商,他们做的产品最不会缺席的就是丰富的玩法与扩展性,但是 LO 与平衡口同时出现在这类入门小机器上,仍然是非常少见且具有诚意的。况且这 2.5 口可不是样子货,素质比 3.5 口是要高一截子的。 可以说,你能想到的随身音频硬件的玩法,R3 基本都能干。连 AirPlay 都支持了,还有啥功能是海贝不能往这小东西里塞的?
底部接口的细节做的也非常好,TF 卡插槽两侧做了凹槽,方便指甲短的用户;内部还做了一个贴心的两段式的设计,类似于相机的快门钮,取出存储卡时需要多拔一下,我认为这个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防止掉卡。还记得当年玩 LP5,卡弹出来那一瞬间,biu 的一下就射出去了……插槽都这样的话家里有矿也经不住这么折腾。这个设计得点赞。
这块屏幕的尺寸是 3.2 英寸,实际操作起来极其顺手,操作界面流畅,触摸灵敏度也非常合适。操作逻辑上,大部分常用功能处在呼之即来的位置。系统主页即是目录界面,从右向左滑进入播放界面,从底部往上滑可调整亮度、控制音量与播放,从顶部往下滑是常用功能,比如 Wi – Fi、蓝牙、增益、EQ 等。整个操作系统逻辑清晰,操作清爽,几乎不要学习时间,直接上手就行了。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比如海贝并没有给目录设置封面图片缓存,导致滑动目录时图片会慢一秒显示出来,而且不撒手不显示。当然了由于没有缓存机制,一张封面滑过去了再滑回来也是要重新读取的,最可笑的是同一专辑内居然也是这样。不过这个问题是否和硬件机制有关我倒不清楚,我只是提出来。还有播放列表居然不能编辑文件顺序这不开玩笑么,希望赶紧在之后的固件中改进。
简单的开箱就到这里,总结一下吧。R3 合适的体积,丰富得不能再丰富的扩展性,使其成为了一款不挑人的设备。看看自从库克取消耳机口后,以山灵 M1 为代表的一系列小机器的火爆,以及随身蓝牙解码耳放的百花齐放,我相信大家都懂这“不挑人”指什么。老烧出街当个蓝牙接收器,萌新买来当个万能机器,R3 能够满足的使用场景实在是太多。如果你喜欢这娇憨的外观,买吧。你会喜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