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看着厂商定价自行开启脑放的人,以及不在乎声音水平,以“奢侈品”定位AK播放器的人,请自行忽略本文。
说明:AK380以及KANN都是借来的样机,外观有一定磨损,AK380外壳上有贴纸。
一、外观操作性:
AK380本体体积重量不算大,加上背夹耳放就有点夸张了,比KANN还大一圈,而KANN的体积和第一代国产便携播放器DX100差不多。以前有一批人喜欢攻击国产便携播放器是“砖头”,体积大、重量大,发热高,续航短。自从SONY金砖打破便携播放器重量记录;AK隆重推出体积庞大、重量感人,发热、续航短的这几个新品之后。就基本上没人再提这些事了。
以前做过的科学普及:输出功率大会带来发热、续航短等问题,现在也不需要解释了,瞬间这些人全懂了。
AK380和KANN使用的都是定制版安卓系统,大屏触控+实体按键。这两个播放器在操作反应速度都有点慢,选曲等界面切换加了个翻页的过场动画。而且如果点击一个DSD格式的音乐文件(.dff)这两个播放器都会延迟5秒多才开始播放!近期测试过的X7II、DX200也是安卓触屏,操作反应速度就快多了,基本上点到立即切换,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体验。即使是被人说“卡”的cayin i5,音乐播放操作速度其实也很快,只是部分操作比如打开WIFI反应速度慢。
KANN这个播放器还有几个问题:一是电源键特别小,小到和3.5耳机输出口差不多大!而这个键使用频率很高(点亮屏幕)。二是在播放界面上,不能直接在屏幕上控制播放/暂停,必须按下面的实体键!这个两个奇葩设定如果是国产播放器,早被人扣上“反人类”的帽子了。
二、声音对比
1、AK380
主要对比的播放器:cayin i5,山灵M5。
耳塞:榭兰图、黑黄鹂,耳机:飞利浦X2
前面其实用山灵M5已经做了对比,AK380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这次对比换成cayin i5,是为了说明:并不是M5有多神奇,而是AK380的音质水平就是这样。
AK380声音的风格可以看作是从AK120到AK240一路延续下来。主要特点是:解析不足,高频偏暗,低频动态不足。所以在国产的2000价位的便携播放器里随便找一台出来,对比的结果都差不多。
先说说AK380的单端口。高频部分AK380细节还原水平较差,整体偏暗,乐器质感、定位等和cayin i5差距很明显。
中频部分,AK传统的“抹细节”技能还是照样明显,人声打磨的确实挺光滑,就是把真实感、活生感统统丢掉了。cayin i5和山灵M5都属于比较中性的播放器了,人声说不上多优秀,但有了AK380一对照,你会明显感觉i5人声真实感更强烈,歌手情感更丰富、感人。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低频部分,AK380的低频控制力应当说还算可以,不算糊,就是低频下潜还不够深,大动态音乐不如i5听着过瘾。
AK380的平衡口(用了黑黄鹂平衡版),确实比其单端口要好一点,不仅是声场打开了,细节上和动态上都有一定的提升,不过这种提升还没到质变的程度。和i5的差距虽然变小了,但依然存在。
AK380声音上唯一的优点就是底噪极低。搭配解析强、灵敏度高的耳塞听感还是可以的,比cayin N3这类入门级播放器还是有一定优势。
2、AK380+背夹耳放:
AK380一个特殊设计就是可以通过附加的背夹耳放,大幅度提升输出功率,不过也带来体积重量增大、耗电大、发热大等等问题。
由于功率的提升,试听主要用飞利浦X2耳机,附带榭兰图和黑黄鹂耳塞。
AK380+背夹耳放的声音风格完全与AK380本体不同,解析力、动态全面提升,与cayin i5相当。但是听感有一定问题,特别是中频部分:人声都变“尖”了,男声醇厚的感觉没了,本身中低音的嗓音往中高音“跑偏”。女声也是一样的问题。所以AK380+背夹耳放用X2耳机、榭兰图耳塞听人声会觉得很别扭。
AK380+背夹耳放的高频部分其实并不是偏尖锐刺耳,解析力虽然还不错,但是器乐的声音有点干涩,听感和cayin i5有一定差距。
低频部分AK380+背夹耳放的动态和下潜比AK380本体有明显提升,与cayin i5相比,除了稍有点生硬,其他差别不大。
还好有个黑黄鹂耳塞,与AK380+背夹耳放的搭配听感上算是过得去了,中频人声偏亮的问题也不明显了。虽然本来黑黄鹂人声很好的音乐味少了很多,但起码耐听性没问题了。
AK380+背夹耳放的平衡口,用黑黄鹂平衡版试了一下,这个平衡口出来的声音比单端口更生硬,分离度是拉开了,人声却变得更薄,真还不如单端口的听感好。
声音上总结一下:AK380+背夹耳放这个组合体的声音彻底颠覆了AK一贯的偏阴柔的路线,向监听风格靠拢,在强化解析增大推力的同时,又带来了平衡性和耐听性的问题,人声听感糟糕。需要搭配偏中低频,音乐味好的耳塞。
3、KANN:
主要对比播放器:cayin i5 参考播放器DX100
耳机:飞利浦X2,耳塞:榭兰图、黑黄鹂。
先明确一下KANN的有效输出功率(AK380+背夹耳放也有这个问题),这是KANN宣传上重点“优势”。AK的产品官方数据指标一直非常夸张,但基本都是不加负载,不设定失真限制的。按照通用的测试方法,加上32欧负载,加上失真的范围限制,KANN实际输出功率:单端:330mw/32欧(THD+N<1%),75mw/32欧(THD+N<0.1%)。平衡:620mw/32欧(THD+N<1%),40mw/32欧(THD+N<0.1%)。
AK的播放器全部有一个奇怪的特性:THD+N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几乎是线性增加的。不像其他播放器从正常失真范围到大于1%左右都有一个阈值。其实即使是THD+N=0.1%已经是相当严重的失真。所以实际上KANN(还有AK380+背夹耳放)的不失真有效输出功率并不大。 从声音上来说KANN可以看作是AK380+背夹耳放的优化升级版,你没看错,别被厂商的定价影响了自己的脑放!
KANN声音风格上和AK380+背夹耳放类似,整体也是偏向监听风格。但把AK380+背夹耳放人声偏尖锐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听感上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缺陷。
KANN高频解析力和i5基本在一个水平上,i5的小提琴泛音丰富,音乐感更好。
KANN中频人声与背景器乐的分离度比M5, I5都要好一点。KANN的人声相对还是稍偏亮一点,靠前一点。可以说KANN中频解析力比M5、i5要强一点,但这种听感其实和高端播放器极强的解析力带来的强烈的真实、靠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特意拿了DX100做参照,DX100中高频细节要比KANN好很多。KANN更多是靠加强人声的偏高音的部分,带来比较突出的听感(不如AK380+背夹耳放那么夸张)。正因为如此,KANN人声听感只能说是一般,和i5相比差了不少。
低频部分KANN与AK380+背夹耳放差别不大。动态、控制力都属于较高水平,只是有点偏紧偏硬。
KANN耳塞搭配上,还是黑黄鹂更适合,榭兰图搭配KANN中频感觉差了点,但整体不会像AK380+背夹耳放那么糟糕。
KANN平衡口推黑黄鹂,其实感觉与AK380+背夹耳放类似,声场打开是优势,但是声音变得更刺激,听感反而不如单端口。
底噪:KANN 单端口/平衡口底噪数据差不多,都是-105db,和i5、QP2R差不多,榭兰图有一定底噪,影响不算太明显,黑黄鹂底噪很轻微,基本可忽略。
总结一下:KANN的声音算是我听过的AK播放器里最“正”的一个(SP1000还没听到),声音中性,解析力不错,但缺少音乐味,整体上可以达到国产2000元价位的播放器的声音水平。缺点是体积偏大,操作性不佳。
三、测试数据:
所有测试基于Audio Precision APX515专业音频分析仪,1KHZ测试文件为16bit/48khz,标准负载32欧,THD+N的测试数据和信噪比都是A计权。 测试数据解读:看看数据就知道为什么要另外测一个THD+N<0.1%的有效输出功率,这个数据和通常的THD+N<1%数据差距太大,尤其是平衡口。
四、后记:
记得当初听完AK240,曾问过一位职业写手,为何把AK240和某国产高端播放器写得“互有胜负”。实际二者声音的差距远远超过可以相提并论的地步。那位老兄说的意思大概是:其实他也知道,但是只能这么写才能“交差”。想想这些人混口饭吃也不容易,也就能理解了。AK380其实很早就可以借到样机,但还是延迟到AK下一代产品出来再写。
以后像这样揭穿“神器”真面目的文章可能会少写,甚至不写了。别以为日韩品牌没在这里做广告,就没有压力。那么多合作经销商,有些与日韩公司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已经有人“婉转”的表达过了。写这样的文章得罪的人太多了。甚至有些没听过这些器材的消费者都充满敌意和误解。何必呢?
现实的情况是:某些厂商投入大量宣传费用就可以收买大量媒体,可以随意夸大宣传,众口铄金,误导大众。另外一方面厂商随意定高价,可以“套牢”购买的用户,有些用户即使感觉声音有问题,也不会说实话,以免东西贬值砸在手上,甚至大吹一通,再出二手。这样的舆论环境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很可怕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定学会分辨别人的评测,少看其结论,多看具体的对比。另外最可靠的还是尽量找机会耳听为实。这样才不会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