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預言--馬勒第六號交響曲Mahler Symphony No.6 in A minor
跟隨馬勒身邊學習並當助理指揮的布魯諾·華爾特 (Bruno Walter,1876年―1962年),曾寫過《古斯塔夫馬勒》一書,明白道出馬勒格言:”生存是個負擔,死亡值得嚮往,生活則是可惡”。而第六號交響曲是作曲家本人對生活過程中的苦澀想法,提出質疑,生性悲觀的意識,隱匿了諸多的恐懼與不安,此曲正是他內在潛意識裡對死亡的露白,因此有非正式的「悲劇」之稱。樂曲創作于1903年的夏天;是他歲月中的美好時刻,1906年首演,全曲卻充滿死亡況味、生活受到壓迫以及命運的無情打擊,始終無解的痛苦煎熬。原先是作曲家的擔憂,不久之後,竟成現實中的悲劇上演:首先是罹患白喉的大女兒死亡,接著是工作上遭遇小人攻擊,辭去維也納歌劇院的院長兼指揮的工作,最後,診斷出有嚴重的心臟病。不知不覺地,應驗心中的疑慮,如預言似地出現在真實生活之中,就如同終樂章的三槌重擊,如大樹被砍斷一般地倒下,就如此成為命運的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