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亚和极致的关系有点像歌德和爱丽丝,早年极致也借鉴甚至直接买白牙的单元,拿回来结合自己的Slogic腔体专利自己调音组装,算是同门师兄弟把。 既然是德国同门师兄弟,都是一个师傅教的,差别究竟在哪里,本帖前后历经6个月的AB聆听,断续总结,给这两只耳机的玩家互为参考。
前排防杠:本人听音观偏向正三角调音,耳朵敏感中低频层次感和动态,中高频解析不是特别在意,延展空气感能听得出,仅供参考。
系统 M3SCD+CHORD HUGO1+ AK/V281 线材全套AR纯铜,系统声音板正,厚度极高,解析中,线条感一般,能量感强,安定度极高。
低频动态: ED11》T1 2
T1 2 低频动态不错,但是还是差了ED11一头,ED11低频动态在高压耳放上面我觉得算是图外的,很爆炸的动态,直来直去。得益于悬边喇叭,相当于挂着小白盆,ED11动态同尺寸是顶级的(说的好像跨尺寸都有对手似的,AYBSS,DIANA?也许把,反正D8K,LCD5没这么猛,HD800中高频动态才起得来)好处是很多大场面,确实爽,坏处是很多摇滚和电音现场,容易过燃然后反而丧失了爽感,就好像开车踩过了120,之后的160和180似乎没那么多快感。
全频解析:ED11》=T1 2
这个很难去评价,毕竟解析包含很多信息,只能说T1 2+太阳神 一耳朵糊过ED11,ED11线材是Dita Dream原线,就是那根号称牛X线,确实比较宽松,凝聚感和线条感都不错,加上ED11本身就是一个偏线条的凝聚的声底,解析是不比EDXS差的,而T1 2是明显比EDXS糊一些的。
但是T1 2 本身中低频泛音比较充足,所以听上去有一种编织感,密度感,这个如果也算是一种解析,很多时候肉声比较多的流行歌曲,T12 综合听感要好ED11不少,所以综合半斤八两吧。
声场规整度: T1 2》=ED11
说起声场真的要夸一下T1 2,总是不大不小,游刃有余,听过很多比T1 2 好很多的大耳,最后才知道真旗舰是谁。
规整的声场让T1 2基本没有明显的短板,纵向上ED11 好不少,舞台感这个词非常适合ED11,纵深清晰,定位点很准,相比T1 2就是一个团型定位,方向有但是不够精准。
横向T1 2 好过ED11不少,至少大编制一排是没问题的,ED11横向感觉是为了爵士或者小舞台设计的,比较贴耳,大编制不是不能停,但是感觉得退后几步,取景框才完整。
小提琴: ED11》T1 2
这个没啥好说的了,T1 全系列都是钢丝声,只不过是粗钢丝还是细钢丝的区别,小提琴钢丝中带着一点塑料味,不能说难听,只能说乏味。空气感起来的比较耐听,但是并不算能欣赏好的录音之美。
ED11就不一样了,单单说大耳听小提琴,超过ED11的不多,音色平直,亮而不细,滑而不腻,虽然延展和量度不如头版HD800,但是综合听感好不少,我甚至觉得HD800折腾到完全体,就应该是类似ED11的高频。又亮又厚又有婉转华丽感,音色比较类似索尼EX1000,SA5000那种,平直的不能再平直,还不刺激,空气感顶呱呱。
大提琴: T1 2》ED11
都是中上水平,T1润糊一些,ED11锯弦感强一些。
ED11音色: 偏向乐器,尤其是小提琴和电吉他、BASS尤为出彩,电吉他合成器经常有一种擦弦的‘嗡嗡声’,ED11上特别明显,好像带着合成器本器,导致ED11非常适合小舞台乐队,摇滚,爵士现场。但是人声就缺乏感情。
T12 音色: 没有明显偏向,听什么都是80分,合成器的粘滞感很强,但应该不是特调,人声肉感很好,为数不多听男女生都很自然有感情不翻车的旗舰大耳。
总体评价
我听了这么久,ED11和T1 2还是打得难分难解,真的很像当年的歌德爱丽丝MPRO ,听久了给我一种ED11是T1的一个限量联名款的感觉。
相比T1 2,ED11像是全频段更加现代(两头延展都更好),线条感更强,泛音更少的易推版本。
优点是直插电脑都能获得类似T1的密度,中正和有厚度的德国声,且全频段动态瞬态都更爽,更直白。
缺点是,调音针对电吉他,小提琴,合成器,爵士鼓后,泛用性更少,特别是人声频段的感情度不够,将T1 温厚编织的人声和交响低频部的耐听度降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