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必要的叮咛
1、为什么2025年平板没有彻底取代动圈
动圈技术很早陷入停滞,如果你追求“好推”,
一耳朵素质高,那么二三千价位平板听着更唬人。
但是为什么头戴式动圈耳机没死透?平板有几个不可回避的原因:
(1)完成度。完成度说起来很玄乎,
一句话长时间听总觉得缺点什么,这是某些品牌中低端平板做的问题。
(2)品控,某些品牌品控啊……
(3)可玩性大。下限也高,上限也高。按理说这句话一点都没毛病,
但是现在很大部分耳机用户不敢折腾,不能折腾,不会折腾。
那么上限也不高,下限也不高的动圈,显得“好折腾”。
2、求同存异
耳机到了旗舰,推好的状态,什么都能听,无非是各有侧重。
我大量提到个人喜好的差异,这个见仁见智。
比如说T1能不能听大型管弦乐?能。但是我认为小编制才是T1的特长。
3、次旗舰,旗舰素质划分(简要版)
现代意义次旗舰标准,有人认为至少高于(我认为大于等于)DT900Pro X,达到HD490Pro水平。
怎么判断呢,建议听高速,BPM180(比如说《孤独摇滚》),又快细节又多。
现代意义动圈次旗舰普遍强调瞬态,缩水动态。至少像DT1990Pro动态和瞬态都好。
DT1990Pro一代是动圈次旗舰的天花板,怎么判断?
办法听交响曲,有爆棚、排山倒海的气势。
达到T1一代/K812/HD800的素质,才算是旗舰。也就是推好状态下,素质全方面提升。
4、铁三角断代
澄清一个误区:老铁女毒。虽然习惯把铁三角称之为“老铁”,
铁三角从70年代做耳机,通用的做法从从90年代末至今划分“老铁”,“新铁”,
细分是四到五个世代:
艺术监听(A10/A1000/A2000X/A2000Z);
空气动圈(AD10/AD700-AD2000/AD2000X/ADX5000);
木制耳机(W10/W1000-W5000/W1000X/W1000Z/AWAS-AWKT)
铁三角用户眼里的“老铁”在W1000面世时就结束了,自此以后是“新铁”。
如果后世发烧友考据,W1000是”新铁“开拓期,
W1000X世代到W1000Z世代是”中期“。
A2000Z/AD2000X系列部分型号停产,艺术监听和木制耳机融合成AW系列,
这又是一个时期。
便携木碗实质继承者WP900,艺术监听实质继承者AP2000Ti。
5、HD800驱动优秀的标志
偶然间在紫坛看到,觉得写得很到位:
(1) 声场是否还像第一次听到HD800时那么大?
又是否完全不像第一次听到800时那么空, 左右割裂,
而是扇形展开均匀排布, 定位居中的声源比如人声,
是否距离稳定, 不会出声就觉得声场近, 没声就觉得声场远?
(2) 结像是否像顶级静电一样又大又通透?
是否不会觉得声音发自单元, 在腔体里反射,
在耳罩边消失, 而是自然地直接凭空产生, 又直接向后消散?
(3) 所谓HD800固有的, 被HD800S"改进"的高频峰,
是否被收成了一点点完全不吵的让声音微微发亮的调味品,
同时高频仍然和暗淡绝缘, 延伸高而平顺?
(4)低频是否几乎消灭了HD800的浮空感,
甚至不仅仅是"有极低频, 但就是偏少",
而是真的出现了接近正常(虽然仍不丰满)的Bass形体和穿透力?
(5) 细腻度是否极致到没有任何
系统带来的颗粒感但又没有因此而软散,
密度仍然很高, 形成一片不仅细密而且均匀,
毫无破绽的音墙, 几乎听不到原线HD800
似乎怎么推都有点的细节虚糊和因此带来的声音发灰,
镲片的尾音消失的时候就像细粉一样没有任何涂抹,
听Hi-Res时透明度可以身临其境?
(6) 质感是否完全不薄又完全不厚,
没有任何赘肉又没有干瘦?
声音能量是否因此不被拘束于
任何固定的形体(无论是团块, 还是线条),
化成了纯粹的空气, 不像是耳机创造了声音,
而是被声音穿透了(又绕回到通透度了)?
(7)动态是否毫无压缩且自然?
HD800没有被逼着"爆棚""饱满",
但是轰鸣起来毫不含糊?
速度也是, 是否绵长的弦乐群可以稳稳地一气到底,
放电音也能不发冲也不拖沓?
6、HiFi目的是什么?
【HD660S】
有的人收藏木碗,有的人听极端细腻的解析,
有人要摇滚ACG爽,有的人想要音箱替代物,
有的死忠封闭党一直死磕在封闭式里做道场,
有人听调音,有人听审美,
有人喜欢自己动手DIY……千人千面。
-对于我个人来说,玩耳机目的性:
用“好”耳机相对低廉的价格追求高级音箱系统的替代物,
注意是高级音箱系统。
用“经典”或者“独特”的耳机追求不同于音箱系统的听音体验。
你必须是品牌的拥趸,否则你会陷入哲学无法自洽虚空,
因为不同种类的声音如同永远无法解释的哲学原理,
不建议(盲目地)横向比较品牌之间的声音,
除非你有一定的审美技巧和足够的声学知识。
拜亚式普世的真、AKG式普世的善 、森海式(欧美)的普世美 ,歌德的自我 ;
铁三角的孤芳自赏、JVC所谓辉煌的昭和;松下所谓平淡的平成;
索尼:美国(国际)公司套皮、Focal:真正的科学;
Fostex:顶级组装机 Final:日本的普世美。
诸如此类种种玄学与主观的词汇,现在是我的一家之言,慢慢也会成为你的一家之言,
耳机品牌是有性格的,有脾气的,没有绝对正确的声音,
只有那么多有性格的主理人(工程师团队),不要在耳机中陷入追求绝对中正平衡的怪圈。
以上是他个人观点,我跟着聊几句:
在声场营造,HD600追求二楼前排到HD800大广角的指挥位;
美系的大型露天Live,劲浪的小型Live House,
ADX5000的日式箱庭声等等。
听一个耳机,听到最后听品牌的文化价值。
我是怎么体会到ADX5000“孤芳自赏”,听日本雅乐,能乐感受到的。
无独有偶,我与人讨论该观点,他表示ZMF耳机听百老汇音乐很对味。
耳机型号水平有高低,耳机品牌没有那么大的高低。
7、怎么少走弯路(上)
【HD660S】
第一:
不要离大路太远,如果认定玩木碗,不要离开天龙JVC太远,
如果玩德奥系开放耳机,不要离HD600,DT880太远,
如果听歌德不要离RS1太远,如果听新AKG不要离K501太远。
大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无数人走过踏出来的,这些耳机常备一只,时常听听。
第二:
不要尝试依靠换线,换耳罩,换前端改变一只你不喜欢的耳机。
不要因为喜欢HD600但是嫌太糊,于是用尽各种方式改变HD800的声底,
换十几个前端耳放,以此期待换来一只超级清晰版HD600。
不要因为喜欢T1一代的调音
但是买不到就把T1 2代的阻尼全换个底朝天或者换一个上盘的前端。
不要因为喜欢K701的甜美就花几千元给K812换一根不知名DIY线。
喜欢哪只就是哪只,接受HD600的糊,接受T1一代的耳罩老化,接受K701的低频,
接受你喜欢的耳机的缺点而不是改造你不喜欢的耳机
第三:
珍惜你喜欢的个体,版本轮已经甚嚣尘上多年,
除了版本,每只HIFI耳机也都经历了太多主人,
某些声音特质早已不属于版本的范畴,
而是有且仅限这一只个体的范畴。如果有机会,
我很想把特定某一只的HD600买回来,
特定某一只的RS1E买回来,特定某一只的T1买回来,人海茫茫。
8、怎么少走弯路(下)
我补充几句作为结尾:
(1)有针对性看帖子和多涉猎不同曲风。缺乏“做功课”,
花时间找资料等于省钱啊。可能折腾一头雾水,看前人经验豁然开朗。
(2)必要的准备。唱片。常见的MP3格式显然喂不饱旗舰,流媒体建议准备高格式的音频文件。
实体唱片会省事一些,正规出版的CD,SACD。
(3)远离“极端言论”人士,圈内不乏“高价耳机都是智商税”,或者“便宜耳机垃圾”等极端言论,
这两种人各有各的可恶之处。尤其是KOL,他本人听到器材不在少数,“揣着明白装糊涂”,
但是他的粉丝真信啊。听的越多,会有自己的喜恶,整体上的观点越温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