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9598|回复: 120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2-21 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2-21 15:04 编辑



先回答一版友提的两个问题,文字计只简说。
一、d小调第一乐章主部主题与副题:自然,奏鸣曲式一般以双主题模式为主,但到浪漫时期发展变化很大,有三个主题甚至更多,也有以主部主题与副题开启模式,具体如何划分要看内容与调式。
d小调第一乐章呈示部,应该是乐队呈示主题副题钢琴呈示第二主题的安排,开声整个乐队呈示的是一个主题群而非仅仅第一主题,这样庞杂的容量用单一主题解释不了,它在一个完整的框架下本身包含着冲突与平衡两个概念,只有用主题副题模式才能把这两个概念分清楚说清楚,风暴般的主部是确定性动机性的,抒情的副部是对比性的,有音乐在,可以仔细感觉下,而副部呈示后音乐再一次回到主部并引出快速段落,无误的说明这是包含着副部的主部主题群。

调性上看,乐队呈示的主部是d小调,开声定音鼓与低音贝司的调是定在ra上,其间过程有转调,但基础调是d,最后收音落在d小调主音上,说明着一个完整调式的完成,也就是说一个完整主题呈示的完成,紧接着钢琴呈示的第二主题是什么调?F大调对吧,F大调是什么?是d小调的平行关系大调,那么,奏鸣曲式双主题调性关系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主调与属调关系,从调性上可以判断,钢琴弹奏的是第二主题也确定无误,同时也说明,1.10分乐队呈示的只能是主部副题,不可能是第二主题。

二、关于勃拉姆斯的古典主义创作风格:说清楚很码字,只简单提示,古典风格创作与浪漫主义创作的基本区别能说一堆,但简单的区别在于音乐形式是否均衡严谨统一,古典风格的音乐为艺术而艺术,创作灵感来自音乐自身,浪漫乐派的音乐为思想而艺术,创作灵感大多源自音乐之外,弄清楚这点非常重要,这是勃拉姆斯与李斯特、瓦格纳之间明显的本质的区别,这个不用举例,翻翻作品,比比皆是,既使从容易引起岐义的音乐表情上说,如:d小调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表情含义在古典风格作品中虽极罕见,但它仍然属于纯音乐的,它改变了表情含义但并未改变表情的性质,而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则明显改变了表情的性质,它们的表情因素更多与具体的标物相连,而不再只为音乐而音乐,两者之间在这方面差别的例子同样比比皆是,古典主义若从菲利普·巴赫算起到勃拉姆斯这已经有100多年,音乐形式早以发生巨变,勃拉姆斯自然迥异于海顿莫扎特,就像现在人不会再穿长袍马褂,但它不迥异于贝多芬,而与瓦格纳绝不相像,既使与布鲁克纳也桃李不同,各参一枝,不要忘了,他们生活于同一个时代,不可能不沾染浪漫主义音乐语汇,你甚至可以说他在用古典主义的瓶装浪漫主义的酒,但这样的区别已经属本质区别,就如中美之间价值观之差距,如若云泥。

吉列尔斯以钢琴与乐队双优的效果被视为同曲版本的首选,公平讲,该版确有经典相,70年代吉列尔斯演奏风格发生一些变化,不再只靠砸键博彩声,渐趋于理性与内敛,这套正是录于此时。演奏可谓举重若轻,每位听者都能明显察觉他在难度甚大作品面前那份挥洒自如,钢琴浸透着梳理的美与理智的美,特别是空间感非常突出,听别家的是“普通银幕”,听他的则无疑是“宽银幕”,他与约胡姆为听者提供出了更为宽阔的画面和更为丰腴的内容,录音相当好,由于有录音大牌H·Pfeiffei 参予指导,两个声道拉的很开定位又好,柏林耶稣-基督大教堂的混音条件名不虚传,20年来为DG留下太多好声。

第一号开声就拍手称绝,合奏密不透风,小鼓与弦乐把织体崩的紧紧的,既有弹性又编造出惊骇的紧张度,满弓满力的喧嚣反衬着后面主部副题的舒缓平稳,约胡姆不愧为老牌指挥,对得起此作的交响性与青年勃拉姆斯的炽热情怀,同时也为钢琴在两端的张弛铺平了道路,节奏之稳健也颇显老到。我尤赞赏钢琴的弱奏部分,就是那么自如的吟唱,演奏生涯晚期的吉列尔斯真是脱胎换骨,而激昂起来琴键的力度则是一本家传,在我听过的版本中,沉静如水与力憾千钧相互交织,同时又大为扩充交响性特征的,尤数吉氏与约胡姆有把握。钢琴没有阿劳那样多的变化,因而自然自如,你听不出雕琢的痕迹,阿劳的第一号过于雕琢却并未提升演奏的辨析力,但他的第二乐章反因雕琢而纯粹可人,演奏这东西,你可精细如工笔,可自然如流溪,可挥毫泼墨,也可简约至惜墨如金,无论哪方面,文章做恰当既可,不宜过之,某些时候留有余地更聪明,也更艺术。

第二号更加出色,完全成熟的艺术家演奏这部艺术上完全成熟的作品听来真是过瘾,到处一派熟透了的样子,意大利的火般热情与中欧幕尼黑山脉沉稳的夕阳景色被艺术家那么奇妙的融合在一起,透着斑驳陆离的光泽与巴伐利亚黑啤酒的醇香,听听吉列尔斯的钢琴,重键部分仿佛不是弹而是砸,却又砸的艺术,砸的坚实有根基,这才叫丹田气息,才叫力度。

音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SAfdzuDEOHyLOtwW0-qbg?pwd=g0pi
2
发表于 2024-2-21 15: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2-21 16: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吉林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2-21 17: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2-21 23: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2-22 0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谢谢有介绍容易入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2-22 08: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分析的牛掰,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2 16: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2-22 16:37 编辑



伯恩斯坦携古尔德1962年卡内基现场版完全标新立异,演奏充斥着神经质与镇静剂的交互作用,立异的不是伯恩斯坦而是古尔德,他大胆外置了众人对勃拉姆斯这首d小调习惯性解读,而将演奏完全归纳于内心与音乐元素的重置,在钢琴部分,激情、英雄气息、狂飙思想的澎湃与张力都被大为缩减,相反,我们听到的则是亲切、悠然的音乐语言与雍容暇思般的宁静,伯恩斯坦的乐队为了填补空缺可谓不遗余力,除了速度有所迁就外,乐队空前的喧嚣锐利,演奏就这样矛盾的进行,主奏协奏的两个极端反倒产生了奇妙的中和效果,形成伯恩斯坦竭尽浪漫夸耀的乐队色彩与古尔德稳健端庄亦步亦趋钢琴演奏的结合体,任何其它版本很少听到这般颗粒明晰的钢琴和锋利如刃的乐队。

这次演奏事后引起轩然大波,媒体与所谓专家们纷纷拍砖,对古尔德立异的演绎横加指责,而当天到场的美国佬多有患气管炎者,干咳声不绝于耳,这个事件对古尔德60年代中期完全退出音乐会舞台起了重要的促发作用,当艺术得不到尊重时,退隐也许是唯一选择,现在回过头看,古尔德不苟且的气节与大胆的音乐尝试值得称道,也有价值,勃拉姆斯d小调因古尔德而丰富,到是那些亦步亦趋的版本逐渐失去艺术价值,此外,音效实在糟糕,主办方当初似乎没有出唱片必须的录音准备,声效还不及电台水准,1994年首次发表,1998年再版,再版时音质有所提升。

音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7Ab5LjUyraUCbuCx9zWgg?pwd=bs2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2-22 19: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2-22 2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gdyy223 发表于 2024-2-22 16:36
伯恩斯坦携古尔德1962年卡内基现场版完全标新立异,演奏充斥着神经质与镇静剂的交互作用,立异的不是伯 ...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2-24 07: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上传的这版第一号与伯姆录于1979年,第二号与阿巴多录于1976年,均由维也纳爱乐团协奏,我是把波利尼做为标准版本来听,谱面上所有符号的表达都准确无误,音乐语言明晰,节奏恰当准确,演奏不温不燥,没有偏于一隅的特长,也没有偏于一隅的弊端,这时期波利尼年龄还不大,却颇显成熟,之所以说它标准,很大程度缘于德奥风格老标杆卡尔·伯姆,演绎风格、节奏感、温度设定多由他控制,在他棒下,协奏曲就是协奏曲,人为的“扩编”并非他的风格,他不会额外多加一把柴让演奏炽烈如焰从而博得彩声,但该有的都有,不会澎胀,也不会缺失,当然,也许会有听者觉得有点“白开水”,比如第一乐章虽有着上佳的乐感,但缺少狂飙般的浪漫主义激情,慢乐章少了一分魅人的肖像美,录音上钢琴的平衡稍有些偏后,使得独奏线条并不很突出,典型的DG风格——突出其交响性而非协奏性。

阿巴多对波利尼有师长之谊,波利尼1960年获肖邦大奖后正是在其影响下退出巡回演出,面壁10年拜米开朗杰利苦心研艺,在协奏曲上如果说有谁与之最匹配就属阿巴多,他比伯姆热情,也更有灵性,且两人气味相投,波利尼在演绎的应力与主动性上强过上一首,演奏姿态更积极,上一首让伯姆带着多少有点老气,波利尼属筋骨感极佳的钢琴大家,音色纯净清亮,他不是那种刻意于某一方面的钢琴家,对任何一部作品,结构感都是他首要考虑的,因而第一乐章的结构力相当出众,听听他钢筋铁骨而又灿亮的展开部和势大力沉的第二乐章,结构是“纲”,纲举目张,从这个角度讲,此版不若20年后他与阿巴多&柏林爱乐团再录的那版圆熟,但在架构的坚实感上胜之,自然还是标准的演奏范本。

音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Z2A94GuYo8RJ9PkoGBWBg?pwd=oak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2-24 08: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2-24 07:28
上传的这版第一号与伯姆录于1979年,第二号与阿巴多录于1976年,均由维也纳爱乐团协奏,我是把波利尼做 ...

谢谢介绍,分享这么好的版本,喜欢明快节奏的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0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巴伦伯依姆与巴比罗利爵士率新爱乐乐团1967年在EMI 阿贝路录了全部两首,反响不错,大陆很有人看不上他,这还不像索尔蒂在欧美大热而在大陆平平你能找到原因,巴伦伯依姆在这莫名其妙的没人缘,我曾见有乐迷用极恶毒语言攻击他,就我个人而言,判定音乐家只有一个标准——演绎水准、个性与效果,其它的如资质、人品、是否爱国与参评的艺术性毫无干系。

60-90年代末的巴伦伯在欧美很有声誉,在为数不少钢琴与指挥双向发展的艺人中,他算是杰出的,90年代后钢琴这一块有点“油”了——琴技长进与内蕴累积不同步,指键越来越漂亮,思想越来越平庸。

第一号颇有坚实沉积之风,稍嫌刻板但恢宏宽广,巴比罗利显然是以交响性思维框架它,速度属偏慢一类,竭尽喧嚣之能事,两位艺术家试图以出色的乐队层次与宽广的钢琴力度来解析,巴伦伯依姆钢琴的吟唱与如歌性都不错,并以此形成第一乐章基本调色板,效果不错,他给予钢琴以宽缓的节奏行走,钢琴从介入到展开这一段虽变化不够,但乐队的坚实层次与钢琴很清晰的线性让演奏颇显得浓墨重彩,织体澎胀饱满,这与作品浓烈炽热的浪漫主义情怀吻合,中间的慢乐章很有效果,巴比罗利摆弄这样乐章实在有心得,而巴伦伯依姆更是玩情调的高手,弱奏部分令人印象极深刻,很有圣洁端庄的肖像感,也很是显出色彩的明暗与力度鲜明变化。

第二号乐队的开场白生涩凝重,但英雄气质得到很好发挥,钢琴的和弦与色调非常充足,几乎是满宫满调,不遗余力为作品注入生命力,弱奏也弹得秀丽文静,说明不仅在激烈乐段用心,同时也小心应对作品的抒情性,巴比罗利的新爱乐乐团给力,它的坚实与沉积气息能赢得每一位喜欢从结构角度赏乐人的耳朵,特别是前两乐章,条条旋律都如同地表生发,茁壮、顽强,此外,建议识家细心玩味钢琴在这两部作品慢乐章的弱奏,他是用了心的,亦可从钢琴两端对比角度去看待,感悟不同风格钢琴家不同的侧重与效果。

音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NJgOHktQmiugQP-UIctJA?pwd=0w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2-25 11: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2-25 13: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谢谢 楼主分享。图文并茂。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除了古尔德外,还有一个版本(Decca 425082-2):
Clifford Curzon,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George Szell

Cover Front (Decca Legends Edition).jpg (67.19 KB, 下载次数: 824)

Cover Front (Decca Legends Editio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0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2-26 09:01 编辑
lqh 发表于 2024-2-25 13:03
谢谢 楼主分享。图文并茂。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除了古尔德外,还有一个版本(Decca 425082-2):
Cli ...

柯曾&塞尔1962年与伦敦交响乐团在金斯韦大厅录制的勃一钢协值得收藏,这个搭配在风格上反差最大,强力的塞尔与优雅绅士的柯曾合作本身就引人侧目,第一乐章柯曾如烛光般美妙音色与塞尔棒下伦敦交响乐团冷兵器般的合奏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反差构成无可比拟的版本特色,柯曾是我欣赏的钢琴家,无论演奏什么风格曲目,清晰与有风度永远是他的主题词,文人不乱步,“口齿”清楚,又能解出题中之意,他师从施纳贝尔和兰多芙斯卡,能融合两位大师之长,他的演奏是内心庄严宁静的情感与刚健优雅风度的完美体验。

塞萨尔·弗兰克(1822-1890)的交响变奏曲平衡性更好一些,柯曾对这部神秘变奏曲钢琴部分的解释非常有效果,雄辩又有说服力,他以持性的钢琴语言极为精湛表现出这部作品的幽幻感觉,由鲍尔特指挥伦敦爱乐团助奏,与下面的谐谑曲均录于1960年。

亨利·利托夫(1818-1891)的谐谑曲选自他的第4号交响协奏曲,集中展示钢琴技巧。

录音效果没得说,库尔肖与威尔金森的代表作,DECCA引以为豪的经典录音。
音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0_Zqw1orCNCvgiqZFO1kA?pwd=l4vx


front_副本.jpg (72.56 KB, 下载次数: 825)

front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2-26 09: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莆田
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2-26 09: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2-26 1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2-26 17: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gdyy223 发表于 2024-2-26 08:59
柯曾&塞尔1962年与伦敦交响乐团在金斯韦大厅录制的勃一钢协值得收藏,这个搭配在风格上反差最大,强力的 ...

我手上是这张(估计是首版CD),当年买回了一听音效惊人。一直没找到这张由DECCA官方出的96K高码FLAC。

Brahms-PC1&2Intermezzos-Curzon,Szell LSO DECCA-4176412-DH.jpg (76.33 KB, 下载次数: 822)

Brahms-PC1&2Intermezzos-Curzon,Szell LSO DECCA-4176412-DH.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4 19: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