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人对HIFI的一些总结以及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1-18 14: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亚太地区
本人从平头开始,到动圈、单铁、多单元动铁一路烧到平板、动圈大耳现基本退烧。

很多的疑惑都在一次次的迭代升级中得到答案,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惊喜与知识以及快乐的回忆。

经验总结如下:

一、关于设备的理解

无论耳塞、耳机、播放器、一体机万变不离其中,它们的本质就是各大厂商最终卖的其实都不是设备而是系统性的调音方案而硬件只是为了实现该方案的基础。说简单点就是买方案送设备(强捆绑)。以至于使用感、设计感都是为了用来加价的增值属性(附加筹码)。
更直白点说它们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EQ。
此时就会想到搭配,通俗的来说就是耳塞/耳机 + 前端。物理EQ(耳塞/耳机响频) +物理EQ(前端对音乐文件各频段的解析、增减益),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并集EQ。这个并集EQ决定了是否能够覆盖女毒、男毒、中下盘、中上盘、ACG、电子、摇滚、古典等等。
以至于声场主要还是靠音源信息外加心理声学知识配合调教下完成,大单元更容易完成该项目的调教(类似于相机的画幅)。
由此引申出可玩性比较高的自主可控的分体机:解码、耳放、转盘、界面等等,搭配过程与上述内容实质大差不差,只是将各厂商系统性的方案拆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搭配做并集。

二、关于信号线、模拟线、电源得理解

信号线:替换原线的确会有所变化,影响点在材质、长度、抗干扰。设备之间做到正好插上的长度,线又是标准合格线之间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还有一种信号线是小尾巴那种OTG线(即传输又供电),影响点在数字芯片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普遍为10CM左右,材质、长度、抗干扰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之间差异只有数字芯片的工作参数上,如果加长大于1M,材质、抗干扰不同对最终听感会有所区别。

模拟线:即输出到耳塞/耳机的线,这条线是比较标准化的固定长度基本都会大于等于1.2M,影响点在材质、抗干扰。这个长度下不同材质的电阻损耗不同必定会对听感产生变化。

三、对于EQ的理解

不用过多排斥,毕竟各厂商的方案也算是EQ的一种。区别在于一个是物理EQ另一个常见的是软件EQ。物理EQ相对厉害在出厂调音的同时避免了失真,而软件EQ算是在该环境以外的调音手段由于信号放大导致失真也会被放大。

P.S. 用过对软件EQ控制的最好的是COWON(爱欧迪)家的设备,基本是一个专业调音台对失真方面控制的又非常出色。至于为啥被抬走了,我想可能也是因为软件EQ太过于出色,降低了HIFI折腾性。
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5: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电源:很多人说电源对听感也有影响,这是肯定的。设备主要的就是工作功率,工作功率哪里来?就是靠电源输入足够稳定的电。比较好的设备,电源设计都是稳压型。家庭HIFI入户稳压器独立供电这是种很科学的做法也省钱。
电源线、埋线影响听感?是的,线材之间有不同的电阻损耗,线越长影响肯定会更多。
插排、墙插的影响?符合3C标准就可以了。
基本的硬装使用符合3C标准的东西足够了,毕竟装修为了舒适又不是为了打造实验室,设备间保证增压、线材长度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11-18 15: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想知道楼主最后手里流下的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15: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谢谢冯 发表于 2023-11-18 15:50
想知道楼主最后手里流下的设备

留着钱直接带耳朵听现场,日常蓝牙方便得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1-18 16: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谢谢冯 发表于 2023-11-18 15:50
想知道楼主最后手里流下的设备

你只用想想所有厂家留着口水看着IE900卖那么多口碑有非常好又无可奈何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1-18 19: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榆林
嗯……我也考虑过相关的问题,交流一下在耳机和前端频率从高到低的全面覆盖前提下,多段精准可调的EQ确实可以实现各个厂商对于声音风格的诠释。


但是从耳机角度,耳机的解析、动态、瞬态、分离、结像、失真;从前端角度,前端的推力、信噪比、失真、解码能力等这些,基本属于硬件属性的,也会影响声音。


这种硬件上的“物理EQ”,由于方案的选择不同造成的,属于“可调”,这是各个品牌之间的风格差异由来;


也有由于制造能力、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能力的局限性,属于能力差异,由此区分了各个品牌之间的研发实力差距。




所以在选中一种耳机和前端的时候,通过高品质EQ的调节,可以一定程度模拟其他设备的音乐风格,但却无法消除不同设备之间带来的差异,所以结论就是EQ能提升设备的可玩性,但不能消弭更换设备的必要性。是这个道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1-18 19: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玩过这么多后还能够听的进蓝牙耳塞的也是真该退烧,没必要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1-18 19: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非常赞同,我也认为厂家主要卖的是系统性的调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1-29 01: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唐山
locur 发表于 2023-11-18 19:01
嗯……我也考虑过相关的问题,交流一下在耳机和前端频率从高到低的全面覆盖前提下,多段精准可调 ...

电子 eq 的代价是让你的设备在某些频道的谐波失真增大,这是最最最明显的代价,其次就是动态压缩和吃算力了,播放高采样率歌曲可能会卡顿,虚拟耳机可行,但是前提是你模拟用的耳机本身素质足够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1-29 01: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唐山
还有就是 eq 只能模拟耳机的声学签名---频响曲线
模拟不了 相位响应、 group delay、瞬态响应、总谐波失真和阶跃,所以说如果模拟用的耳机素质足够强悍(he1 为例),去模拟 beats,它绝对比原来的 beats 更清晰,虽然音色十分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09: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VEGA57 发表于 2023-11-29 01:28
电子 eq 的代价是让你的设备在某些频道的谐波失真增大,这是最最最明显的代价,其次就是动态压缩和吃算力 ...

是的,全市场其实只需要这么一个耳机就够了。大家都做价格理论上无限便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1-29 10: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东西之所以音质不好,并不是推力不行,而是因为调音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2-11 16: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西兰
我在相当程度上是认同楼主的说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5 06: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