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楼
发表于 2023-7-18 07: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老600650高频峰平一些,同时纸板和尼龙的声学性能不稳定,有概率出现很好听的个体(当然也有不好听的个体),但是由于材料研发,低频下潜是比不过现在的600650的。HD800同理,早期耳罩和现在耳罩不是同一个东西,早期800配原装耳罩是接近宣传中的扩散场曲线的,后面因为供货商问题换了耳罩背面的乳白塑料环以及单元上的丝网(为了更好的公差)后声音就变了,加了低频厚度削了中频,和原先理念的扩散场关系已经不大了。你不能说800变烂了,只能说它声音换了一个不那么遵顼初衷以及科学hifi的风格,同时后期的单元会更稳定更精确。
701没研究不不知道。
K240系列就是纯粹的越做越烂,1975年的K240 Sextett单边堆料七个振膜,开放式耳机做出了低频隆起,中频也好听,高频也没有乱七八糟的峰和谷。80年代的DF和M就砍掉了变成六个纸片声学摩擦器,低频大砍,90年代后更是缩水成八个小孔,00年就直接把声学摩擦器也阉割了变成一圈羊毛。现在的K240S/MK2就不谈了,低频残废,频响难看。
而拜亚那就是理念变了,从DT880M,头版DT990一直坚持到DT931的严格扩散场调音,一直到T1一代还能看到影子,从T1II开始就放飞自我,砍3k峰,加低频,越来越俗气,在听惯了扩散场耳机(包括600650,头版HD800)的老烧看来,自然越来越难听。而且实际上从科学hifi角度看,偏离理想曲线也越来越远。
总的来看,大部分厂商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本,供货商,思路变化等等,逐渐偏离最开始的声音,或者偏离扩散场曲线,形成新的风格,是好是坏,那就得看个人口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