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8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年pc-fi小结,一套系统一台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29 1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atioox 于 2023-10-29 14:20 编辑

场景:pc游戏日常刷剧
这套小系统的设计初衷就是保留pc易用性的前提下,顺带高质量地输出音频
所以,一切影响pc性的hifi方案都被摒弃了,不需要网桥,不需要数播,不需要任何影响性能的“hifi优化”
因为,既然搭配了耳机系统,实在难以接受一台pc为了听音乐,其它机能倒退一个世代

主角:
0)intel p3700
1)矩声element-H
2)船su-6
3)benchmark dac3
4)007Tii
5)L700mk2



3)4)5)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大件”,也许大家比较感兴趣4)5)的组合相对于以hd800西装为代表动圈究竟如何?
很难回答,脱离系统仅凭主观感受的话,可能还有几分相似..至少坊间流传的“最像动圈的stax”所言不虚。
相比于4)5),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1)2)3),先说结论1)2)对系统整体走向的影响是一致的;
首先3)单独接入时(usb),是典型的美系风格,输出电平较高,即便跳线衰减6db后,依旧是一副活泼,大开大合的声底,
素质在线,但缺乏稳定感,此时3)像是个顽皮的小男孩,什么都想要卖力表现;
2)的加入(同轴连3))让3)安定了些,像是送男孩上了学,有老师的监督,声音表达上更有分寸了,
听一些比较燥的歌曲,各个元素终于拉开了适当的距离,特别是live,观众掌声的位置关系,临场感得到加强;
这里必须好评下2)整体比较均衡,可能有人会觉得中庸,但个人觉得至少比“偏科”强;
2)的“中庸”给1)埋下了伏笔,
2)的异步usb方案没法隔离pc U口的供电,后面会提到2)3)4)5)和pc的电源是两套独立的系统,那问题就来了,
pc U口直连2)经常会因为参考电平的差异产生寄生电容引起爆音,于是自带外供电的1)自然就成了连接pc和 2)的桥梁;

这里1)这类设备又是个争议话题,23年花钱买个U口确实有智商税的嫌疑..
先说结论,即便是主板自带的U口,过南桥和总线直出的声音有可闻的差异,这一点十分确定,毕竟完全相同的后端器材只是换个U口;
再者,pcie总线扩展的U口音质要优于主板原生U口,所以1)这类设备对pc-fi来说是有必要的。
接下来,又遇到个新问题,1)类设备的价差极大,同样的芯片方案,既不足百元的工业品,又有小1w的韩产高烧补品;
对于后者无法评价,但百元卡的最大问题还是供电:
理想状态下,PC U口的供电应该和2)同源,于是可外接线电的1)就成了相对有性价比的选择(也是难为厂家,挖掘出了这么个小众需求)
1)2)加持下,相较于2),声音安定感进一步提升,结像收缩,声场变化不大,但原本有些飘忽的乐器终于找到了自己位置。


最后,说下特殊的成员0)
先看一个玄学问题,完全相同的数字文件,放ramdisk,放sata机械,放sata固态,或放pcie固态,播放效果到底一不一样?
这一块对比反而最容易ab,结论是pcie固态最好,sata机械最差,
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差别微乎其微,相比之下,pcie固态回放在素质和情感表达上取得更好的平衡(仅代表个人的环境)

到此,本案的“主角”介绍完毕。


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4: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atioox 于 2023-10-29 14:22 编辑

配角:
1)海韵白金prime电源(->pc)
2)LDP800再生电源(->dac+放+线电)
3)lhy线电(->su6+element-H)



主角的光鲜全靠配角的帮衬,“电”的作用对于音频回放太重要了!
但关于电的作用,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描述,思来想去,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就像显示领域,想提高对比度,要么增加峰值亮度,要么压低黑场,优秀的电源就像是后者...
“配角”的作用就是给“主角”提供洁白的画布,带负载能力,瞬态响应,波纹...电源在电路设计中能独立成为一个领域,可见它的复杂性;
“主角”们的供电仅仅是够用而已,缺少2)的加持,效果起码得打个95折;
2)采用的是隔离牛+逆变+再生+滤波的方案(和PS的产品类似),理论上的“科学电源”,最直观的感受可以完全不受环境负载的影响,
不论是用电高峰,还是夜深人静,设备回放效果始终如一;
3)的作用主要是给element-H供电绕开pc电源的干扰,顺带接上su-6,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内置超级电容su-6也并非对电源免疫,
两位换上线电后,结像有提升,对大场面的掌控力增强。
这里3)类产品也有不少“高端”方案,电池方案,还有各家标榜“秘密(玄学)配方”,lhy的品质颇有争议(也许是以价论声了),
这里直接从2)取电,也算是把“主角”们的供电完全统一了,效果也是正面的。



本节完,科学hifi也基本告一段落,后面将讨论“玄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4: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atioox 于 2023-10-29 14:41 编辑

小道具:
1)sommer Excelsior classique xlr (dac->放)
2)sommer astral pro bnc (su6->dac)
3)瓦特蓝星evo330/350 au, sommer dual240套装 (dac)
4)Ye Po600, 高芬85025套装 (放,线电)
5)百通15302(电处)
6)一条不明成分的usb (pc->su-6)
7)Ye 墙插 (电处)
8)避震 (电处,放,dac)

很难想象一部没有任何道具的戏剧,即便是“机线”它本身也是道具;
对于一部武侠片而言,从结果的角度,用拳脚取胜还是用利器取胜并无区别,但于观众而言,“华丽的道具”肯定更有观赏性,
我们在听音乐的同时,何尝又不是在看呢?(没人会对光可鉴人的柏林之声,金灿灿的msb屏蔽脑放吧)
也许这就是这些“小道具”“玄学”的地方。

咸菜又是个争议的话题,科学发烧的肯定不会相信几千上w的hifi线能比几块一米的铜线好到哪里。
先说结论,如果没有这些“小道具”的加持,这套系统的效果至少要打9折,也就是“显著的差别”,
但要说明下,这个差别只有在做“减法”时显著,比如80分到90分的差异很明显,90到95就要小得多,甚至察觉不到,
但反过来95到90就会很明显,印证那句老话,有些东西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线的作用就像调味品,它可以激发食材的本味儿,又可以中和食材间不和谐的因素,
所以线的使用,于一套系统而言绝对是点睛之笔(但可别“酱油贵过鸡”)

关于线,还是从电源谈起,3)4)基本决定了系统的底色,
具体的思路就是朝着开阳,自然的方向,dac适当加强解析,
其中开阳感,主要来自瓦特接插件,同样的线基接胡贝尔的8215ct,或是马莲高的头就要差一些,主要是“燥”了,不像瓦特“亮”得自然;
而解析得提升,sommer dual240效果显著,接触到实物就会明白此线做工极为扎实,铜材也非常柔软,官网资料标注的6n ofc,应该是没多少水分的,
声底非常清澈,亮而不刺,配合瓦特算是一套非常“透明”的组合,适合dac;
这里不得不提下古河fi-28金接插件,相比瓦特的开阳它就是另个极端,非常的细腻,一耳朵的差别,谁能想象这只是个插头呢?
相比3),组合4)性价比突出,当然,也有想要“出力”的设备多点“厚度”的考虑;
Ye Po600算是瓦特金和古河fi-28间的折中,搭配了高芬85025(单端接地),比dual240“厚”,解析亦没有劣化多少,总体均衡正面;
总的来说,Ye家的几个单品素质都不错,比如7)算得上是瓦特蓝星之外的高性价比选择。

接下来再说说模拟信号线,
在用1)之前,几乎用过sommer家所有代表性的xlr,先说结论:
albedo(绿线)《 emc-quad(黑参考)= epilogue(太阳神)< blue water < excelsior
一个关键词“空气感”,只有到emc-quad这级才有,这人里的“空气感”倒不是真水无香那种,而是声场层面的画面感,特别是live的录音尤为明显,
这里推荐原厂线,emc-quad后的序列搭配的接插件也非常好,纽崔克高端序列定制的emc xlr头,若换成普通xlr效果必然要打折扣;
到了excelsior这级,说实话并没有绿线到黑参考的惊喜,excelsior再次回归了“中庸”的路线,sommer家的六边形战士,没有短板也说不出惊喜,
这里有意思的是厂家给出了两套接插件方案,hicon和纽崔克emc,前者hifi性更强,后者则主打温润自然;

谈到数字线,恐怕又要引战了,
先说结论,不论你信不信,这根传递0/1信号的导线再次影响了音质...
非常推荐2),以声论价的话可谓超值,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它在提供“透明感”的同时保持了全频段的“平衡感”(出于严谨,这里的全频段,自然是来自后端设备的演绎)
当然2)的接插件组合也比较奇葩,hicon cm07+ d&H bnc,完全是出自对专业厂牌d&h的偏好,个人认为接插件品质对线材品质不可谓不重要!
6)usb又是一个有些玄乎的部件,至今没搞明白这根线是如何跨越后端设备的层层隔离,最终反映到回放的,
但就像老师傅寻觅菜肴最后一味神秘调料一样,找到了,那就成了这套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这里我需要的“平衡,透明”碰巧这线具备了。
至此,整套系统完结。

最后再聊一聊,8)这套玄学组合
先说结论,如果真能产生一耳朵的差别,那设备的电路设计肯定有大问题。
“避震”的概念应该是来自音响系统,通过稳定底座抵消箱体谐振的说法。
至于后来衍生到音源解码这类没有机械运动部件的科学性,也无从知晓...
但总体上,五花八门的“避震”产品始终突出一个“浮”的概念,依葫芦画瓢,这套小系统的避震也突出个悬浮,
不过材质的选择上,完全避开铁磁体,谁说得清一块大磁铁会对设备电路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
线材的选择已经够复杂了,避震这块就主打减法,让设备彼此与周围环境尽量隔离开来,再不好听那就是设备的锅啦

关于未来
这套小系统的短板也很明确---声场
目前是个精致的studio空间,虽然条理分明,但自己期望的却是个大舞台,
一方面受制于L700的素质,再者就是耳放,奈何静电放的选择面实在太窄了,
力所能及之处 bhse,T8k,叶zero似乎也没有其它选择,
再一细看胆机方案bhse,叶zero的维护成本稍高,特别是叶zero的11根管子让人生畏...
T8k似乎不错,但各位大侠反映不加前级不成器,好家伙,多套线不说,几乎摸到高端合并放的价格结果只能推个耳机...
也许该看看音箱了...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10-29 14: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赣州
我没听出来我的笔电用电池供电和外接电源供电的区别就放弃折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0-29 14: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后排围观大佬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0-29 14: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先看一个玄学问题,完全相同的数字文件,放ramdisk,放sata机械,放sata固态,或放pcie固态,播放效果到底一不一样?
这一块对比反而最容易ab,结论是盲听完全无法区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4: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张花花 发表于 2023-10-29 14:47
先看一个玄学问题,完全相同的数字文件,放ramdisk,放sata机械,放sata固态,或放pcie固态,播放效果到底 ...

是的,差别极小,这个属于费劲力气排除一个可疑点,以后再折腾就不打这方面的心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0-29 14: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我的需求前提和楼主一样,我更不折腾
海韵钛金电源、i7处理器、华硕2000元的主板、系统装固态、音乐存储一个18T的机械硬盘就足够了。
3万的解码(这档次解码完全不用数字界面了)、2万的耳放前级一体机,可以HD800和有源箱子双修
墙插千元左右、电源线3-5千不等,数字线2千档次、信号线5千档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0-29 15: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
楼上的不折腾主要是说没有过多考虑电的问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0-29 19: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写的有点乱,有没有简版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0-29 2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我是比较喜欢这类不牺牲PC本身的改善手法的,主题就是改善供电和USB讯号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20: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poonhk 发表于 2023-10-29 20:25
我是比较喜欢这类不牺牲PC本身的改善手法的,主题就是改善供电和USB讯号是吧

没错,电才是本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0-29 21: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建议换条好点的U线 ,建议PC上隔离电源。
喜欢铜线试试 An . 越好的机器越值得投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21: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penxiang 发表于 2023-10-29 21:34
建议换条好点的U线 ,建议PC上隔离电源。
喜欢铜线试试 An . 越好的机器越值得投入。

U线给点建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0-29 21: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先从便宜的这个开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0-29 23: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玩过几个百元usb扩展卡 半斤八两对比主板各有各的音染特点,甚至并不均衡,所以放弃 重新选择优化pc本身的路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23: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zx911106 发表于 2023-10-29 23:28
玩过几个百元usb扩展卡 半斤八两对比主板各有各的音染特点,甚至并不均衡,所以放弃 重新选择优化pc本身的 ...

扩展卡还是要看能不能外供电,矩声这块如果直接从pc取电也不大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0-30 1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atioox 发表于 2023-10-29 23:37
扩展卡还是要看能不能外供电,矩声这块如果直接从pc取电也不大行

我那几块都有独立供电口 只不过懒得折腾,如果矩声这个内置供电也不行 那真是性价比一般,还平添了一个变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23: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zx911106 发表于 2023-10-30 10:47
我那几块都有独立供电口 只不过懒得折腾,如果矩声这个内置供电也不行 那真是性价比一般,还平添了一个变 ...

市面上的方案,芯片都要从pcie取电的,外接供电是给U口驱动界面/dac,似乎除了rme,多数设备的U口都要靠这个5v才能工作,这样看外接供电的好坏影响很大,实际也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0-30 2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贺州
atioox 发表于 2023-10-29 14:53
是的,差别极小,这个属于费劲力气排除一个可疑点,以后再折腾就不打这方面的心思了


这么说吧,不同存储介质比如硬盘HDD上面的音频文件,你直接用系统的资源管理器“复制”到固态SSD、RAMDISK内存盘,你会发现固态SSD、RAMDISK内存盘上的音频文件听起来跟HDD的味道很相似;
如果你把硬盘HDD上面的音频文件打包成压缩包到固态SSD、RAMDISK内存盘,然后再直接解压(不要在压缩软件直接拖放,这样会先解压到系统盘),此时再播放解压后的音频文件,你会发现新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13 12: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