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ihongfeng 于 2023-5-6 15:29 编辑
因为要到外地长期居住,家里的胆机不便携带,就考虑搞一台体积小一点的耳放随身带过去。
在网上搜索了一番,价格高的好耳放很多,但是我不想再弄一台那么贵,体积又大的耳放随身带着,只想选择一款便宜的体积又不太大的耳放。
一番搜索,拓品的L70耳放进入了视野。看功能和性能指标还是挺符合我的要求,全平衡、输出功率300Ω阻抗时两个耳机都有1150mw、动态范围146db等等,看评论吐槽的几乎没有。当然以我对耳放的了解,这个价格才两千出头的耳放,听感是不能抱太大期望的。反正价格不贵,拍来听听看,能对付听就留着,实在听不下去就“七天无理由”。
收到货一看,好小的一只,轻飘飘,不过做工还是挺精致的。连接景丰2Apro解码器,耳机,通上电,一开声,还是真的有点惊的我了。背景非常“黑”,音乐播放直白没有音染,推力巨大,分离度非常高,细节纤毫毕现。但是弱点也非常明显,听感偏硬,高音部分齿音比较重,不够细腻,中音部分太直白,低音部分比较干脆质感下潜都不够。商家定价不高,看来是有自知之明的。
如果这种听感不能改善,我是不会留下这台耳放的。倒不是L70不值它的价格,而是实在不能让我的耳朵接受。
做为一个有点经验的音乐爱好者,对如何调整耳机、耳放的听感还是有点办法的。分析一下原因吧,L70在我这里的听感,一是与其本身的性能有关,二是与解码器与L70的转接线材质有关。本身性能没办法,转接线可以试试换线效果看看。
我原来的转接线是按解码器接胆机准备的单晶银线,在胆机上出声非常好听,但是不一定适合L70。对L70这种偏中高音,声线比较单薄的耳放,单晶银线只能加重其弱点。有经验的烧友都知道铜线偏中下盘,会抑制高频,改善中低频,如果用普通转接线也不会像我听到的那么刺激。但是普通转接线的听感估计也不会太好,干脆网购比较好的FURUTECH 古河 SA-22单晶铜信号线自己DIY一条转接线听听看看。做出来接上去一听,确实改变很大,高音不再那么刺激,中音变得温润,低音量感增加余音够多。L70可听,留下吧。
听了几天,感觉缺少点什么,不够通透,音乐听感不够鲜活,差点意思。不行,还得试试其它单晶铜线看看。
上网一搜还真有新发现,一款杨阳YYAUDIO 12AC发烧级主音箱HiFi音响音箱线单晶铜、镀银铜混编线进入法眼。这线够粗,就用其中的单晶铜线!
收到线一看竟然是编成了一根“管子”,太粗了,其中一根单晶铜线都有2~3mm那么粗,还很硬,一看其中的铜丝,单根估计都有0.2~0.3mm粗。对信号传输方向做好记号后,把线拆散,用四根单晶铜线做了两根XLR转接线。
接好机器,开机试听,还真的有惊喜,听感一下子就变得通透起来,比古河SA-22好听,但是又不如古河SA-22温润,有点偏硬。
线材对听感的影响除了材质以外,长度的影响也有关系。我做的长度是1m,听感偏硬,应该加长一点,可以让听感便柔和一点。于是加长到1.5m,听感变得有点“糊”。再做成1.25m,听感好一点,但是还是有点“糊”。再做成1.15m,惊喜终于出现了,听感通透,乐感鲜活,刚刚好!
我有过一台德国原装湖人V181耳放,价值6000元,听感都不如这时的L70。
使用拓品L70耳放的意外惊喜!在此奉献给那些讲究性价比,对耳放听感又有较高要求的烧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