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64|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04 - 为什么科学的进行线材盲测并不容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27 06: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baikal 于 2023-6-27 06:55 编辑

1, Measurement 是 science的一部分, measurement不等于science,如果measurment不严格遵守scientific method,那么measurement就绝对不是science。

2, 设想一个场景,测量餐馆A的汉堡的成分,再测量餐馆B的汉堡的成分,如果两个餐馆的汉堡的成分完全一样,可以得出“两个餐馆的汉堡味道一定相同”这个结论吗?

3,如果进行科学的线材盲测,第一得确定参加测试的测试人员是否真实具备足够的能力区别声音上的差别。

4,第二,用来测试的系统必须是中性的 ( neutral),有音染的系统不能用来测试线材。

5,第三,得区分测试的是“测试人员能否听出声音区别” 还是 “测试人员对声音的短时记忆能力”,科学的测试需要给测试人员足够的时间听,测试完整进行下来可以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6,第四,测试出来结果后,还得有更大规格的对照组,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7,还有很多很多严格条件


2
发表于 2023-6-27 07: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这个就严谨了,可惜没有看到这么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6-27 07: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楼主说得很好,但是4.不存在没有音染的系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6-27 07: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很多年前,另外一个论坛,吵过一场,测过一次,挺好玩了,供参考了解吧

https://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HIFI/164129?p=1#a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3-6-27 07: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Miniquark 发表于 2023-6-27 07:43
楼主说得很好,但是4.不存在没有音染的系统的

尽量中性吧,没有那么绝对的事。搞科学也只能尽力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6-27 08: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现在饭圈里,盲听盲测什么的最不容易受待见的……
参数派希望你以参数为唯一准绳,128.4就是比.3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权威派希望你只相信大凯欧艾欧的嘴,他说啥好就啥好
所以盲听盲测是完全靠自己耳朵定乾坤,最不好糊弄你不好造概念,商家最不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3-6-27 08: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3-6-27 07:45
很多年前,另外一个论坛,吵过一场,测过一次,挺好玩了,供参考了解吧

https://www.newsmth.net/nForum ...

交响兄是行走的百科全书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3-6-27 08: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等机器,等幸福 发表于 2023-6-27 08:01
现在饭圈里,盲听盲测什么的最不容易受待见的……
参数派希望你以参数为唯一准绳,128.4就是比.3就是好就是 ...

真正追求科学的没几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6-27 08: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baikal 发表于 2023-6-27 07:46
尽量中性吧,没有那么绝对的事。搞科学也只能尽力而为。

有丰富经验的烧友,比如精通乐器的人,或者普通人经过一定训练就能分辨出线材的差异。但是有没有必要去“科学”地去测试线材,这就仁者见仁了。我有个朋友认为用上去新线材的时候,应该调整音箱的摆位去更全面地评价线材的特性。我认同,但不会采用。线材是服务于器材,也是器材的延伸。适合及不适合自己的系统是更重要的,单独地给线材下结论应该非常谨慎,不同的系统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这里的"科学"为什么打引号?是因为每个人的耳廓就不同,何来测量?绝对客观的只有测量数据,比如丝带和vdh标注的产品参数,但是参数对应到听感上,只能代表非常小的一部分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6-27 08: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黑龙江
没必要搞这么复杂,听音乐又不是搞科研,也不能指望烧油们研究器材研究出个原子弹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6-27 08: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西城
说的很对,单就第一段话,就得给楼主点赞,反智言论大行其道的今天,楼主这样冷静客观的声音必须得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6-27 08: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hifi其实是蛮人性为主的一件事,器材就像我大a股,并非什么市盈率低就一定涨,反而概念股飞的高,一旦接盘后才知道原来被坑。没入的总觉得不入吃亏,入了发现要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6-27 08: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杨浦区
就普通烧友而言,盲测难其实很好的说明了:两者区别不明显。

所以想要升级器材,安装完毕后,自己不能参与(心理暗示),请家人盲测。成功买下,不成功7天无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6-27 08: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音响的事情很简单,你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没必要用数据或者别人的观点说服自己去喜欢不喜欢的/不喜欢喜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6-27 09: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2里的例子,汉堡包成分完全一样确实能保证味道一样,厨房化学不是开玩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6-27 0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说到底,现在的科学远远没有到可以解释所有现象的程度,人不能认识物自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6-27 10: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其实人体很奇妙,视觉是相当于光学系统转电信号再经过大脑处理,听觉是机械系统转电信号经大脑处理。简单的例子:看电影的幕布,本来白色的幕布是没有黑色显示的,为什么我们可以感受到黑色阶层?是大脑通过灰度对比运算以后,给人的感觉就有黑色了。就是所谓的“脑放”。同样声音都是经过大脑“美化”处理过的“感觉”,处理能力是根据每个人的听觉经历,器官健康状态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拾音器”“处理器”不同,肯定结果不同的。处理器强大和一般的人得出的结论怎么会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3-6-27 12: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2054 发表于 2023-6-27 09:05
说到底,现在的科学远远没有到可以解释所有现象的程度,人不能认识物自体。

你也喜欢哲学吧。
用我自己的哲学语言就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可以抽象的认知客观世界物体的一些特点,但无法真正触及客观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6-27 1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西兰
说明楼主现在对线材还没有太多的使用实践,买几对试试就明白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6-27 12: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因为没有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 03: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