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AKG K240 LP的一些感知,分享给大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12 15: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阿灰灰 于 2022-12-12 17:18 编辑

正式开始“随便乱说”之前...
首先,向当年的AKG致以敬意,四十几年前居然能做出此等素质兼具奇妙频响设定的耳机。

然后,感谢上一任持有者——一位海淘收藏家对此机的精心保护,虽然没有原盒、头梁轻微开裂、背腔海绵掉渣,但整体状态是相当不错的,毕竟是四十多年前的产物了。这点不得不吐槽下我们吉他圈子很多不良作坊和无知菜鸟,大量好琴、古董琴被他们改改改,做所谓的重置、磨枕,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琴技,反而疑神疑鬼,一通瞎改、始乱终弃,再拿去闲鱼坑人...唉...
最后,感谢深夏映冬等老烧分享的经验,降低了考古成本,缩小了考古选择范围

参考对象,就以绿坛神器HD600为基准吧,台机SPL XE,单端,音源PC foobar,wav、hires等。声音是个很感性的商品,每个人的听觉、认知、设备迥异,所以有不同意见欢迎发表。

K240 LP,也就是AKG K240初代的后期版本——初期简称EP,为6个橘色振膜;中期简称MP,为6个橘色外圈的白色振膜;后期简称LP,为6个全白色振膜。据说三者从先到后,依此递减低频、凸显中频。600欧姆阻抗,灵敏度不详,据说88?也不知道单位是spl/V还是db/mw,总之挺吃功率的,同台使用,音量比HD600明显要多打一些。

佩戴方面
优点:轻量,不足300g,虽然皮筋没弹性了,但是调整好位置,用线绑一下,头梁在有效承重的情况下,耳廓是没承重压力的,这点比铁三角的飞翼设计好不少,飞翼碰到脑袋小的用户无法有效承重就会出现耳罩吊在耳朵上承重的情况。
缺点:对我个人而言倒也没感觉到缺点,但考虑到几位老烧的反馈还是有些道理的,所以在此说一下。这个耳机的耳罩内是没有调音棉的,和振膜之间是靠一层网格状塑料板隔开的。如果脑袋比较宽大的用户长时间使用,可能耳朵会压在塑料板上有不适感。我个人倒没这种感觉,到手后不知不觉听了几小时,确实会压到耳朵,但并无不适。
不过佩戴方面,我还是更喜欢HD600多一些,夹力大,耳罩和头梁都是厚实的海绵,戴在头上很稳固,头可以随意转动。K240并不会因为头转动而脱落,但相对HD600有些松松垮垮的感觉,潜意思里不太敢肆意乱动,所以戴着K240听歌,人反而有些拘束感。

声音方面,以下如无特殊说明,默认对比罗产末期亚光、两片式头梁的HD600
开篇也说了,此等素质兼具奇妙频响...起初,我是抱着W11JPN那种素质以及留声机般怀旧听感的设想买来的K240...但开机伊始就击碎了我的怀旧预期,这解析、分离、密度、均衡、通透...综合水平放现在三五千的大耳未必能做到。
下潜、低频质&量,个人感觉都是在HD600之上的,听头文字D组曲会感觉比较明显,HD600总感觉低频保守,K240则不会有明显的低频缺失感。也许有人会质疑这古董的下潜能好到哪里去,但要知道K240的低频凸起的频响范围及幅度都不小,很容易在听感上抢占主要地位,但即使如此,还是能体会到超低频的特有冲击感,因此我个人觉得K240的下潜其实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挺不错的,如果再考虑到这是一个四十几年前的耳机,简直是叹为观止的程度了。
中频线条感比HD600清晰很多,人声段也明显更靓丽。HD600的人声是一大块一大块糊过来的,而K240的人声则是一根根明亮光洁的线条——粗细恰到好处,并不像拜亚T90那样过于纤细。个人盲猜,K240在1000hz之前的中频区域,应该是有较大范围且幅度不小的凸起的,这导致绝大多数人声都比较扎实,不会出现老铁毒男声娘化或者HD600人声虚化的感觉,这个特性在流行乐乃至其他类型的人声上都很受用。
高频,个人觉得相对HD600是有衰减的,大概是在2000~6000hz这个区间,有不同幅度的衰减,这导致钢琴或某些乐器的高音部分反而不像刚说的人声那般靓丽,甚至有些保守。
超高频,大概是在7000hz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凸起区域,而且范围比较宽。带来的优点是整体上通透、靓丽,绝无HD600的棉被感——我从K240切换回HD600,瞬间以为自己戴的是某个封闭式,反倒是K240让我以为是个开放式。不过超高频这么提升,自然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刺耳,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刺耳,这个接下来细讲。

总体的听感
这个耳机的频响设定真的很神奇,分频段讲有些片面,部分特性不是单一频段设定造就的,是整体设定的结果。
器乐和人声方面,K240得益于其超高频的突起,会让很多高频乐器的泛音及超高频的乐器原本容易被忽略的存在感凸显出来,比如羽管琴、三角铁等,但K240很巧妙地衰减了部分高频频段,使其不会像拜亚、铁三角某些型号那样高频乐器基音过于凸显而产生刺激感。加之K240的人声本身就靠前且靓丽,又有着不俗的超低频、低频。这导致K240在不同元素出现时,仿佛是无数个镜头在不断地给新出现的元素定焦,大家都有份表现一下自己,每人都有一张1080P写真,很少有哪个元素会被忽略。而HD600感觉就是...我...谁都不定焦,索性就是一整片800*600的给你糊过来,你乐意的话拿个放大镜,自己去剥离,肯定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但是你一耳朵就是好像啥都有,但又不是很清楚...此处并不是贬低HD600,HD600的分离度是不错的,只是不会像K240那样把每个元素都刻意凸显出来。

电子乐、效果器等方面,K240确实不太擅长这些玩意,拖沓、糊,完全体现不出靓丽、错落有序、百花齐放的优点。比如头文字D组曲,各种元素都堆上来,包括人声也前突,感觉很拥挤。毕竟K240诞生的年代和这种音乐风格是有错位的...当然并不是说“现代化”的制作就不能听,关键还是在于制作水平,比如俺们大法吧虽然我觉得制作手法有些ISO,并不怎么入流,电平、增益也没少给,但在K240上出乎意料的顺滑,无论西野加奈、还是Kalafina,都没有刺激感,高音升天、酣畅淋漓的快感。但如果是某些渣制作,基于峰值乱压缩、乱增益,那肯定是会刺耳的。当然咯,总体上,这位古董还是更契合一些同样古老的声音,电平低一些,增益少一些,节奏慢一些,比如七八十年代的五轮真弓——时代因素,设备受限,原本声音靠后,有些虚,在K240的演绎下反而光鲜亮丽了不少...

大致如此吧,AKG这个古董是继先前铁家老木碗之后,又一个让我引起兴趣的玩意。之后可能会继续折腾些其他感兴趣的老AKG,不过依旧会秉承个人拥有越少失去越少的原则,进了出、出了进,手上不会保留太多机子,目前主力仍然是HD600,一方面普世性高,有更高的参考对比价值,另一方面对垃圾制作的音源宽容性更好一些。
2
发表于 2022-12-12 16: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孟加拉国
封闭式吗,皮耳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12 06: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