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发布的660s、拜亚的T13/DT700/900都是老产品线的延伸
上一次集体搞大事情还是十多年前的800/T1/k812那一波了,按理说十年差不多该有一波新线发布了
然而其实对于这些新的产品,失望其实略多一些,大概是声音少了几分味道,外包装多了漂亮的参数。
做欣赏音乐的耳机,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团队的音乐修养,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固然技术也很重要
新出品的耳机大都少了对音乐的美的解读,很难觉察到设计团队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虽然声学性能倒是突飞猛进的。
在整体声学性能不完美的年代,各家产品的设计非常能体现设计师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
因为无法做到声学性能上的面面俱到,设计团队必须放弃一些指标,转而去加强自己认为的重要的部分。
这些侧重带来了非常独特的声音风格的同时,也包含了设计者对于美的追求而做出的平衡。
这些耳机可能在听一些曲目的时候会让人觉得"这什么东西",但是来到了这个耳机设计目标的领域时又令人大呼惊为天作。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种感觉在近十年的设备上非常难见到了
最近的只有"握草,这个牛逼啊"
极致的准确必然只有一种,就是按照0和1准确标定出来的一切数学意义上的信息。
从240i到720p再到1080p,视频的分辨率提升带来的观感提升是非常巨大而震撼的。
从1080p到4k,带来的提升只有在个别领域才能让人明显感到愉悦,如文字处理。
而从4k到8k,很难说所有人都需要这个提升,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提升了。
色彩从黑白到65536色再到1650万也是同理。
可以说在视频领域,分辨率和色彩都是达到了99%标准,即满足99%的人的需求:"能分辨出来"和"需要"两者都满足
接下来的前进方向应该是全像素都拥有HDR能力的普及化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在声学上的"分辨率"和"色彩"等指标,究竟是否到了一个99%标准。
诚然对于HiFi的字面来讲,追求极致的准确是第一目标。
但这个名称和目标是对于当年那个色彩和分辨率都严重失真的状况提出的,现在器材标定的参数基本都可以满足当时所设想的目标了。
在今天,"准确"这个方向的极致程度已经到了一个前进一步要费百倍努力的级别。
然而对于音乐来讲,准确并不一定是美,美是在一定程度的准确之上的一些有意义有目的的变化。
假如声学指标达到了99%标准,让我从完全准确的声音和美的声音中挑一个,我大概会选择美的声音,我更希望能听到设计者对于美的表达。
喇叭/耳机这种东西,我觉得更应该当乐器去看待,相应的后端设备和音源以及周边,加起来算是演奏家。
乐谱就是媒体承载的介质,无论是文件也好CD黑胶也罢,乐谱中的信息就是纯概念化的信息。
所以做耳机的做喇叭的,更应该有乐器厂的理念,有自己的素养才对,要以展现艺术、创造艺术品的想法去做产品;
如果单纯的当做一个电子厂,或者声学实验室,那就只能做出来消费产品,出来单纯更科学的声音,毫无美感可言。
结果T13反而走了美学上的退步路线
HD900估计遥遥无期
AKG凉凉
真令人扼腕叹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