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垂之眼:20世纪法国思想对视觉的贬损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88747
简介下本书的内容:
对视觉的推崇,在西方文化中早已根深蒂固——从柏拉图、笛卡尔直到启蒙运动,视觉往往与清晰、秩序和理性相关联。随着摄影、电影的出现,视觉更晋升为现代感官王国的领主。然而,来自法国的现代思想家——萨特、梅洛-庞蒂、福柯、拉康、巴特、德里达——也以各种方式质疑视觉的霸权地位:从印象派到超现实主义,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从结构主义到后现代分析……
本书为读者展现了“视觉中心主义”如何被撼动的历史。凭借其杰出的材料整合能力,作者将眼花缭乱的批判整合进宏大的思想史议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呈现出法国思想史。
低垂之眼与佛陀的凝视
大约在1990年代中期,我在柏林参加了一个名为“加利福尼亚州犹太人”的会议。其中一位与会者是著名的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他是“垮掉的一代”受人尊敬的偶像。我为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感到兴奋。当谈话转向我最近关于法国视觉态度的著作时,他忽然饶有兴趣地说:“当我听到‘低垂之眼’这个短语时,我想起了佛陀的凝视。”然后,他为我做出了示范,试图将视线降低到面前大约6英尺(约1.83米)的位置并减弱其聚焦力。他教导我,这种凝视可以让人进行沉思性的冥想,而不是对外部现实的分析性考察。它避免了日常视觉体验带来的分心,使人们更加了解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统一性。它并非焦虑地展望不确定的未来,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充实中。而且,它可以消除凝视潜在的统治性、穿透性、疏远化、物化,甚至暴力性,所有这些危险都使我书中所讨论的许多思想家保持警惕。
以上为澎湃网文摘抄。
==
“消除凝视潜在的统治性、穿透性、疏远化、物化,甚至暴力性”
那么,听觉呢,HIFI呢,是否也是在凝视。
是否有,佛陀的倾听呢。
沉思性的听感。“而不是对外部现实的分析性考察。”
“避免了日常视觉体验带来的分心,使人们更加了解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统一性。”
“并非焦虑地展望不确定的未来(细节)”,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充实中。”
充实。听音乐是为了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