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8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海贝RS6听音随笔~Darwin+R-2R架构,开启全新调音(动圈耳塞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17 17: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1-12-21 11:19 编辑

从工作室同事手上接过机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没有刻意煲机,因为RS6不能连续通电工作,每每睡醒一觉,电池可能就耗得七七八八了。

说起RS6,大家可能会想起去年底推出的另一台机器R6<new>,两者长得一模一样,除了拿在手上,重量不同,按键设定,插口分布等都完全相同,但尽管两者拥有相同的外表,内里却是完全两回事,要不然也不会接近翻倍的身价啦。

正文:
对于海贝而言,RS6无疑时本年度的重头戏。用“6”去命名的机身已经出到第四台,也看到了产品设计的日渐成熟。和R6<new>外型基本一致的RS6,拿在手上更沉一些,关于产品,系统,声音,搭配等部分,接下来的文字里,逐一向大家分享。

【产品概述】
听感分享之前,先引用官方的资料,让大家简单了解Darwin架构。



这是一个由HiBy自主研发的全新高清音频处理架构,脱胎于传统R-2R技术,融合R-2R电阻网络线性技术,开创性地将可调纯FIR滤波器(目前设定为256阶)、谐波控制器、NOS/OS切换、DSD直通等功能应用于便携播放设备上,柔性架构设计全流程自主可控,给后期的升级迭代创造可能,拥有持续进化的想象空间。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可以不断扩充、拓展并不断完善和进化的音频架构,或许后期还会有更多阶的FIR被设定到架构内。另外,在Darwin架构里,搭载了两颗专用音频晶振:45.158MHz、49.152MHz, 有效降低相位噪声以及时钟抖动,低至-140dBc/Hz @1KHz offset。对音频格式的最高支持:PCM768kHz/ DSD256(硬解),失真低至0.003x% ,信噪比达115dB。





通过上述几张图片,可以大致了解Darwin架构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另外,在系统的Darwin控制器内,有一项联合调音预设,是海贝音乐联合了9个海内外耳塞品牌,由其首席调音师根据自己产品的声音特点,调整Darwin架构中的硬件参数,推出各热门耳塞的专属调音。首批RS6预设的七款耳塞的联合调音,排名不分先后:Anole V14(qdc),阿缇米斯(飞朵),RS10(Softears),Mason Fusong(UM),MestMKII(UM),Zen<禅> PRO(达音科技),Dream XLS(DITA)。以上这些耳塞的用户,可以搭配RS6试听,感受一下调音师们在搭配RS6为输出音源时,对产品声音的理解。



RS6的后级电路整体采用电流放大模式,通过由一颗OPA1642以及2颗OPA1612组成的两级独立电流放大电路,让输出端得到足够大的输入电流,确保优异的动态及瞬态表现。外加4颗OPA1622运放芯片,采用8通道独立耳放设计,两两并联,每路输出都由一路电压放大和一路电流放大合并而成。搭配专业电子音量 NJW1195A ,使整个音频电路动态时刻保持理想状态,控制力也获得适度增强。

主控方面,RS6搭配了一篇高通骁龙660的处理器,LPDDR4运存以及eMMC闪存,能确保机器响应迅速,运行稳定流畅。

新机搭载了新界面的HiBy OS,并且已经适配到安卓9.0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安装第三方播放软件及APP,新系统能支持电脑声卡,解码耳放,无线音频转盘等功能扩展。

支持全局DTA和全局USB Audio直通。HiByOS的DTA,能从系统底层就绕开安卓SRC,直插耳机使用流媒体软件即可源码输出,还原高音质。全局USB Audio直通,在使用第三方APP做USB Audio时,能绕开SRC,达到bitPerfect级的直通输出。

无线音频方面,RS6能支持UAT,LDAC,aptX-HD,aptX,SBC,AAC等格式,同时支持UAT,LDAC,aptX-HD等三种无线高清格式,这个可玩性很不错。

RS6是海贝首款采用了纯铜外壳的机型,磨砂雅金色机身,喷砂及阳极处理工艺做得不错,实际使用了近两个月,机身没有出现镀层脱落或本体氧化等不良现象。


【产品参数】
主控:高通骁龙660
运存:LPDDR 4G
内存:64GB
系统:HiBy OS(深度定制安卓9.0版本)
显示:5英寸,1080P高清屏幕
架构:Darwin(R-2R)
耳机输出(3.5mm / 4.4mm)
频响:20Hz~45kHz / 20Hz~45kHz
输出阻抗:0.4Ω / 0.4Ω
输出电压:2.4Vrms / 4.7Vrms
输出功率:180mW / 690mW
分离度:72dB / 98dB
信噪比:114dB / 114dB
动态范围:95dB / 95dB
总谐波失真:0.003% / 0.003%
线路输出(3.5mm / 4.4mm)
频响:20Hz~45kHz / 20Hz~45kHz
输出阻抗:10kΩ / 10kΩ
输出电压:2Vrms / 4Vrms
分离度:102dB / 104dB
信噪比:115dB / 115dB
动态范围:95dB / 95dB
总谐波失真:0.003% / 0.003%
蓝牙:支持双向蓝牙5.0
无线音频:UAT、LDAC、aptX-HD、aptX、SBC、AAC
Wifi:2.4GHz、5GHz双频,支持DLNA / Airplay / wifi传送音乐文件
扩展内存:Micro SD卡槽(Micro SD容量小于2TB)
USB:USB3.1,数据传输 / 充电<QC3.0快充>
电池容量:4500mAh / 完整充电时间约3小时
机器续航:约8小时
机身材质:纯铜
机身尺寸:130mm x 73mm x 15mm
机身重量:315克


【主观听音】  
这个环节选定一款耳塞,搭配RS6试听,并分享听感。

音源:RS6(海贝音乐)
耳塞:Luna<玥>(达音科技)
音乐:<离人> 张学友《不后悔》
          <Cantata #147 - Jesu,Joy of Man's Desiring> 唐多西《电子巴赫》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Schindler's List》电影原声/帕尔曼演奏
          <Flute Concerto in G,K.313 第一乐章>《Mozart The Works for Flute》津曼指挥
耳塞:Luna<玥>(达音科技)

在分享主观听音感受之前,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环节所选用的耳塞:达音科技的Luna<玥>。

这款中文名为“玥”的动圈耳塞,是目前达音科技售价最高的耳塞,也是目前他们的动圈旗舰,Luna<玥>采用了铍振膜动圈单元,钛金属腔体,搭载一根二次提炼单晶铜与纯银混编的耳机线,每股芯线表面,再缠绕独立的单晶铜镀银屏蔽层,有效减低电磁干扰带来的音质劣化,让背景更干净透明。耳机线采用了MMCX端子与耳塞本体连接,另一端则采用了专利自锁式快速可更换插头,能适配不同的耳机输出(2.5mm/3.5mm/4.4mm)。

Luna<玥>是一款慢热型的旗舰,新机状态不算出彩,需要正常使用或煲机一段时间,让Luna<玥>逐渐进入理想状态,完全煲机后,Luna<玥>的声音中正,宽松,细腻,自然,声音渲染少,保真度高,是一款声音还原度出色,音色表达准确的顶级动圈耳塞。但想要驱动好Luna<玥>,音源的素质和控制力都不能差。Luna<玥>的声音不是走浓郁渲染的路线,反而相对客观的细节重现,中正均衡的风格,更适合作为探究音源和录音本质的耳塞搭配选择。

RS6+ Luna<玥>
注:Luna更换了Easy Tipe的ET100硅胶套(M号)
本文主观听音部分的唯一搭配,这是平淡之中略微带一点点波澜,声音整体呈现透明,中性,自然,宽松的组合。在选定文章的主观听音搭配耳塞前,我也听了几款和RS6有做联合调音的耳塞,但给我的印象,还是搭配Luna<玥>的这套组合,更适合我自己的听音感觉,所以选择了这套组合作为主观听音部分的搭配。这里的试听,选择了4.4mm耳机口,中档增益输出。由于Luna<玥>不是参与联合调音的耳塞,所以我选择了关闭NOS(开关)进行试听。

选了四首不同题材的音乐,一首港台流行,一首电影原声,一首纯音乐演奏和一首小编制室内乐。

<离人>张学友《不后悔》
收录在张学友1998年发行的国语大碟《不后悔》里面的第八首音乐,在这张专辑里,<离人>还排不上主打歌。但也算是这张唱片里面的一首冷门好歌。后来在一档综艺节目里面,由林志炫重新演绎之后,把这歌带火了。学友这个版本,唱功不容置疑,录音也不差,唱片在宝丽金最后时期推出,母带由天龙系统制作。

这套组合聆听这首男声流行,感染力不算太强,但声音自然、耐听,人声部分,质感和张力都不错,口型适中,结像清晰,定位准确,不前倾也不后缩。R-2R架构+电路放大模式的耳放电路,给与足够驱动力。配乐部分和人声的结合紧密,但又有充足的声音分离度。Luna<玥>的渲染不重,所以声底干净,RS6声音谈不上平白寡淡,适度的声音修饰,听感中性自然。这套组合听这类作品,不会让你拥有被人声荼毒的感觉,但真实自然的听感,反而大大提升了音乐的耐听度。

<Cantata #147 - Jesu, Joy of Man'sDesiring> 唐多西
用电子乐器去演绎宗教音乐可能是TELARC的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这张被不少耳机烧友及乐迷收藏的专辑,和传统的古典唱片有点不同,用上了电子乐器,声音风格略为另类,但不可否认,TELARC这张《电子巴赫》和另外一张名为《电子贝多芬》的专辑一样精彩。

这套组合听电子乐,听感上也是给人稍微慢热的感觉。乐器的结像,线条,层次等,均有着出色的清晰度。Luna<玥>并没有像一些多单元耳塞或者神马特殊动圈那样,过分强调解析力,细节感,线条感,把声音的棱角去刻意凸显出来,让你容易产生听觉疲劳。反而,在中正的声音气氛下,保持着丰富、通透的细节,鲜明、清晰的声音层次,以及干净,安定的声场背景。整首音乐下来,有着良好的空间立体感,规整的声场,以及流畅,顺滑,宽松的声音。唯一稍有不足的是,录音声场不算宽,乐器结像稍微靠前,这个和片源录音也有一定关系。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Schindler's List》
第三首试听的音乐,是一首电影原声作品,之前写器材听感也有分享过,作为测试器材的试听曲目,这首作品的录音水准是绝对够资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百度上可以找到相关资料。稍带忧郁的旋律,映衬着对历史的反省与沉思。由帕尔曼担纲小提琴独奏,演绎婉转细腻,生动而深刻。

这首作品的录音明显比前两首试听的音乐拥有更宽广开阔的声场空间,尤其是配合管弦乐团的部分,氛围表现更强烈。依旧是宽松,细致而不过分渲染的风格。独奏小提琴部分情感表达非常到位,温和,纤细,自然。管弦乐的配合既能勾勒出宏大的舞台空间,又不失独奏小提琴要突出的婉转细腻。听感上,同样是流畅自然,染色少,细节重现清晰准确。

<Flute Concerto in G, K.313 第一乐章>《Mozart The Worksfor Flute》
最后一首分享的音乐,是收录在飞利浦小双张(DUO)系列里面的莫扎特管乐作品《Mozart The Works for Flute》里面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里面的第一乐章,由津曼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奏。飞利浦小双张,是当年宝丽金旗下几大古典厂牌推出的小双张唱片中,唯一全部以中价录音发行的小双张,拥有“唱片界良心”的美誉,选曲独到,制作严谨,可以说精品无数。收录的音乐,大多是60~70年代出品的专辑,当年没有CD只有黑胶,所以只有到了数码时代,才重新通过数字处理推出CD版本,而一些录音优秀,市场畅销的版本,尤其是以短篇系列推出的专辑(一般是两张CD可以存储的内容),则有机会收录到飞利浦小双张里面。这首曲子录音和演绎俱佳,声场规整,细节清晰,层次鲜明,微动态还原清晰,群奏场面时,大气之中不失精致,长笛登场的戏份更是展现出生动活泼,悠扬优雅的特点。协奏的管弦乐也演绎得恰到好处,整齐有序,声部之间的配合协调非常到位。也忘记有没有上榜了,但既然自己喜欢,就选择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这套组合播放这首音乐,声音非常中正均衡,严谨,细致,中正,真实,但又能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群奏的场面真的好听,在冷静与热情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主奏的长笛能演好主角的戏份,悠扬,透彻,有空气感,协奏的管弦乐的衬托不会抢去主角戏份,又能与主角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低音部分,并不厚重,质量均衡,细节清晰,中频段,乐器最为集中,这套组合拥有良好的解析力,完全能把乐器的细节重现应付下来,高频端平顺自然,通透而不刺激。听感非常均衡舒展。声场规整,横纵比例合理,是真正一首乐感与素质达到理想平衡的作品。

四首音乐听毕,留给我的印象:这是一套听感真实,自然,流畅的组合。这套组合可以拿来应对日常大部分曲目,给我的感觉,大编制类,交响类不太适合随身系统,交响乐也只能说听个大概。室内乐,小编制是这套组合相对拿手的音乐类型。流行人声,只要不嫌感染力不多,且追求真实耐听的风格,这套组合还是挺适合的。Luna<玥>能充分传递RS6的声音神韵,也能把RS6的声音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这套组合的声音真实,自然,素质也算各自价位器材里的理想选择。这是主观听感让我给出了以上评价。整体上,对音乐适应性是很不错的。三频均衡,低频适中,声底干净,中频密度好,有层次感,中正自然,高音延伸充分,全频细节感良好,声场宽度充足,纵深感清晰。唯一稍微欠缺的是低音下潜不算深,而调整到高增益,声音稍有点冲,影响耐听度。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7 1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1-12-17 18:38 编辑

【耳塞搭配】
正如前言所述,这个环节搭配的耳塞与早前推出的另一篇RS6听音随笔里耳塞搭配部分所选的耳塞有所不同,本篇这个环节选择的耳塞均为动圈耳塞,是我手边的几款常用或有代表性的动圈塞子。仅此分享给大家。

音源:RS6(海贝音乐)
耳塞:IE400 PRO(森海塞尔)
          HA-FW1800(JVC)
          铜黄鹂(Oriolus)
          Fantasy(Cayin)
          DarkSky(Faudio)
          Dmagic 3D(qdc)
          A8000(final)
音乐:<忘不了> 童安格《忘不了精选》
          <爱情电影> 黄怡,熊天平《亚洲创作人原声大碟》(1)
          <回家的路> 刘德华《演.唱》  
          <Moon River> 手嶌葵《I Love Cinemas》
          <Allegretto grazioso''Spring Song''>/《Song without word》
          <Mission Impossible - Theme>/《The Big Picture》
          <Sonate no 1 G-dur.Moderato>/《Rossini 6 Sonate a Quattro》
          <BrindisiLibiamo>/《La Traviata Highlights》

音乐简介:
<忘不了> 童安格《忘不了精选》
这张1990年推出的精选集,距今已有31年的光景了,其时正值模拟录音的鼎盛时期,很多港台流行音乐,大多为ADD格式的唱片,ADD即模拟录音,数码混音,数码压片。但那个时期的CD,音色依旧保留着模拟音乐时代的温暖,饱满,细腻听感。而童安格,也是80年代中后期开始火起来的一位台湾歌手,凭一首<耶利亚女郎>获得不少奖项,而他的音乐里面,我最喜欢的两首作品,其时是<忘不了>和<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张精选都有收录,这里分享给大家<忘不了>,收录在专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里面,是专辑的第二主打歌,一首由童安格包办词曲创作的音乐,旋律轻缓,歌词深情。非常好听的一首作品。

<爱情电影> 黄怡,熊天平《亚洲创作人原声大碟》(1)
这个版本的<爱情电影>可能传唱度并不高,和许茹芸+熊天平的常规版本没法比,但这个版本特别在于,是作曲者黄怡亲自演绎的版本。仅收录在《亚洲创作人原声大碟》(1)里面。这张唱片收录了12首原创音乐人演绎自己作品的专辑,真的首首经典。而唱片里的第十一首音乐<爱情电影>,是整张唱片我比较喜欢的三首歌之一。黄怡的声音也挺不错的。唯一有点怪的,就是两个男人去演绎这首情歌,感觉……但无可否认,歌是好歌一首。

<回家的路> 刘德华《演.唱》
华叔最新的数位音乐专辑《演.唱》,2020年12月发行。收录了近几年华叔参与过的电影,广告等当中的主题曲,以及一些翻唱乐坛前辈的经典。电影主题曲包括《扫毒II》主题曲~<兄弟不怀疑>,《拆弹专家.I》/《拆弹专家II》主题曲~<慢慢习惯>/<相信我>,更远一点的《失孤》主题曲~<回家的路>等,而广告主题音乐,有道地绿茶2013年主题曲<余生一起过>,以及2015年主题曲<解开>。翻唱经典包括<浪子心声>,<谁能明白我>以及<狮子山下>等。这里选了曾经上过春晚的作品<回家的路>(电影《失孤》主题曲)分享给大家。   

<MoonRiver> 手嶌葵《I Love Cinemas》
之前听过好几个版本,手嶌葵这个版本算是不错,其是我蛮喜欢她的嗓音。当然,我自己最喜欢的是莎拉布莱曼的版本。可惜那张唱片我丢失了。《I Love Cinemas》是一张合辑,由 《The Rosse》和《La Vie En Rose》两张专辑合并而来。录音也算流行音乐里面水准良好的一张专辑。喜欢的朋友可以收一张作为试听收藏。

<Allegrettograzioso ''Spring Song''>/《Song without word》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无词歌》相信很多古典乐迷并不陌生,我自己只收了一个DG唱片出品的版本,入选了DG画廊系列,这个系列大多为60~70年代的模拟录音,大部分都是黑胶时期的一些经典录音,被重新收录到CD专辑里。这张专辑由巴伦博伊姆演奏,录音效果清新透明,空间背景干净。算是值得收藏的一个版本。选了里面最为乐迷熟知的一首音乐<Spring Song>(春之歌),一首旋律流畅轻柔的钢琴独奏作品分享个大家。

<MissionImpossible - Theme>/《The Big Picture》
这是电影《碟中谍》的主题音乐(管弦乐版),只有短短1分37秒,是节奏气氛明快,急速,强烈的一首管弦乐,由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演奏。管弦乐团构筑出宏大的空间感,通过而明快而连贯的低音,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气氛,。这张名为《The Big Picture》收录的都是一些电影主题音乐。这张唱片,录音效果出色,测试器材的动态和声场蛮适合的。喜欢听电影主题音乐的朋友,可以考虑收一张。


<Sonateno 1 G-dur. Moderato>/《Rossini 6 Sonate a Quattro》
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同样是乐迷津津乐道的一部伟大作品,而这部作品的录音,DECCA发行的版本最为人熟知,这里分享的是ERATO发行的版本,详见封面。节奏感要比我之前听到的DECCA版本要更轻快点,强弱起伏变化会相对明显些。这个来自法国的古典厂牌,其实隶属华纳唱片,而ERATO主要是推出古典音乐唱片,他们发行的巴洛克音乐,录音非常不错。这张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清新舒展,纤细透明,也是值得一听的片子。

<BrindisiLibiamo>/《La Traviata Highlights》
最后一首选听分享的音乐,是威尔第《茶花女》里面的片段,中文名为<饮酒歌>,也是出过N多个版本,我自己喜欢DECCA小双张发行的版本,马泽尔指挥德意志歌剧院演奏的版本。但这里找到了一张发行时间比小双张更早一点的唱片,日本LONDON发行,从唱片编号看,大概是90年左右发行的。唱片名《La Traviata Highlights》“Highlights”,当然就不是全剧了,是选段的唱片。感兴趣的,大家可以收一张歌剧完整版,DECCA小双张《LaTraviata》听听。这一版虽然名气不大,但能录入小双张发行,证明还是得到了肯定的。

音乐简介完毕,但这次试听由于耳塞较多,而且时间有限,所以接下来的听感部分,前五组搭配,每组选两首试听的音乐,后两组搭配,每组选三首试听的音乐,作品进行听感分享。所选音乐,都是我自己觉得相对适合相应搭配组合演绎的音乐。


RS6 + IE400 PRO(3.5mm耳机输出)
注:IE400 PRO更换了肉球耳塞硅胶套
声音干净,宽松,通透,自然的一对组合。监听耳塞IE400 PRO的中频段是这个系列三款耳塞里面,听感最容易被接受的一款,中频段素淡但不干涩,和很多打着监听风格,把声音做得干巴巴的塞子不同。搭配RS6,声音中正,细致,只要录音素质过硬,这套组合的听感是非常舒服耐听的。

<回家的路> 刘德华《演.唱》
前奏的一段钢琴清晰,饱满,实在,人声部分,咬字和颤音的细节清晰,口型适中,结像稍微靠前。进入乐曲第二段,低音的加强让整个氛围感变得更温暖厚实。这套组合的低音量感充足,有一定下潜,低音并不糊,值得赞许的是低音奏出并没有掩盖其它频段的细节。整体听感温暖,透明,均衡,扎实,有包围感。唯一不足,在于高音部分稍微有点毛躁,应该是我的IE400 PRO使用时间不长有关系,我这塞子才30小时左右,还没煲开。但总体声音我是基本满意的。

<Sonateno 1 G-dur. Moderato>/《Rossini 6 Sonate a Quattro》
纤细鲜明的乐感,是这套组合播放这首音乐给我的第一印象。高音部分线条感非常细,但声音稍微偏薄,稍微有点锐利刺激,小提琴音色略微偏干,和录音也有点关系。这是监听耳塞,音色还原还是相对准确。对比之前听过DECCA录音马里纳爵士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的版本,这个版本节奏更明快一点,但音色没有DECCA版本那么华美,润泽,更接近古乐器的朴实,纯粹,直接。声场方面,这套组合播放这首作品,空间感尚可,不压迫,有一定的宽广度,舒展,且背景安静。细节感方面表现良好,中增益下,低音效果良好,下潜,量感,凝聚均不错。肉球套的低音细节会比较突出,大提琴的共鸣感清晰。唯一不足就是高音部分偏薄,锐度充足,但稍显刺激,有些许毛刺感,影响耐听度。

两首音乐听毕,这套组合低音表现让我惊讶,多少和那对肉球硅胶套有关系,音色还原准确,监听耳塞里面,IE400 PRO的中频算是相对“好听”的一款了,当然,作为监听耳塞,它的声音修饰并不多。距离感清晰,细节还原准确三频均衡,声音透明舒展是这套组合给我的印象。新塞状态,高音我觉得还有提升空间,期待煲机完成后,声音会更进一步。


RS6 + HA-FW1800(3.5mm耳机输出)
声音温润,细腻,柔顺,宽松的一套组合。最新一代的木振膜单元,在细节感和声音线条感方面的确较之前几代木振膜单元有所进步,HA-FW1800也是三千价位(按照上市价而论)的木振膜耳塞里面,声音细节感,线条感,以及全频解析力最佳的一款。此前的FW001,FX1200这些,都是以声音温润,暖厚,饱满为声音主调,这次的FW1800很是不同。在FW10000身上下放了一些黑科技之后,素质有了长足进步。而搭配RS6之后,整体声音在保持充足的宽松感的同时,细节,线条,清晰度同样得到充分展现。

<爱情电影> 黄怡,熊天平《亚洲创作人原声大碟》(1)
坦白讲,这首歌的录音声场并不算大,人声,乐器都比较贴耳,反而包围感不错,声场方面我不太满意,但这首歌两位歌者演绎得太棒了,两个大男人唱这种情歌已经不易。低音部分,略微有点散,但量感是充足的,录音问题,不怪器材。人声厚度适中,密度感比我的FW001有提升,厚度适中,线条感清晰但不生硬。高音部分算是顺滑,朴实,但细节重现清晰的路子。木振膜高音都不错,不亮,不刺,细节清晰,听感流畅。总体上,这首歌没有翻车,低音那部分瑕疵和声场的不足,都是录音带来的,这套系统能够把这些不足完整客观地反映出来,在声音还原方面,是完全OK的。

<MoonRiver> 手嶌葵《I Love Cinemas》
配乐简单但声音透明精致的一首作品,录音水准出色。这套组合听这类女声感觉挺适合的。人声厚度适中,歌手呼吸气息清晰,这把人声不算贴面,口型饱满完整,不太厚,也不太薄,木振膜宽松,细腻的声音风格,很适合这类淡雅而带点小清新感觉的作品。乐曲里,伴奏的吉他声音通透纤细,腔音清晰有共鸣。密度感不是木振膜耳塞的强项,但顺滑,细腻,宽松,自然则是这套组合的声音特色。低音并不多,本身这首歌的低音就不重,吉他的声音透明而有质感,细节还原清晰。录音室的作品,声场没有过于夸,听感宽松不局促。

两首音乐听完,个人觉得第二首作品的效果更好一些。搭配木振膜旗舰FW1800,这套组合人声,小编制都能玩一把,这套组合声场比较规整,只要不是录音声场其窄的音乐,基本上效果都不差,喜欢细腻,宽松,透明的动圈声音,这套组合值得推荐。


RS6 + 铜黄鹂(4.4mm耳机输出)  
声音清爽,精致,纤细,透明的一套组合。铜鸟搭载了一枚惰性振膜动圈单元,中、高频段是亮点,声音透明,纤细,有着一般动圈所不及的明亮、通透、延伸出色的高频,中频段细节还原清晰丰富,在聆听器乐类作品时,有着良好的解析力和层次感。但低音并不厚重,甚至可以说低音略为收敛。量感不多,厚度适中,下潜尚可,收放较快,相对理性而内敛的低音,使得铜黄鹂的声音并不浓郁饱满。但惰性振膜,细腻,精致,透明的声音特点,或许会更适合时下年轻玩家的听音审美。算是相对特别的一款动圈。

<忘不了> 童安格《忘不了精选》
熟悉我的朋友,大概知道我是一位空白磁带爱好者,如果用磁带录音效果去比拟这首音乐,在这套搭配里的听感,我觉得有点像用中端二类磁带录制的效果。密度感不错,人声凝聚,但低音收放较快,量感少了点,下潜不算强悍,中高频段透明清澈,细节,层次清晰分明。只是听感稍显明锐,声音略为内敛,少了点低频烘托。人声部分,这套组合属于淡雅自然的风格,厚度感稍欠,女声会比男声好听。齿音清晰,但未到刺耳的程度,不喜欢有清晰齿音的,这套组合不适合你了。这首音乐的录音,声场空间拉得还算开,录音室作品能撸出这种声场OK了。

<Allegrettograzioso ''Spring Song''>/《Song without word》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无词歌》里面有一首非常好听的选段,名为<春之歌>,这首音乐虽然只有短短两分钟,但旋律浪漫、优雅、轻快,流畅,即使你不是古典乐迷,也会被这首音乐的旋律所感动。这套组合算演绎这首音乐反而颇为动听,琴音透彻,轻盈,琴腔共鸣感不算强,形体感适中,密度良好,结像清晰,声音舒展明快。单一乐器的演绎没有给这套组合带来什么难度,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感良好,背景通透安静。对比刚才的流行男声,这首音乐的聆听效果会更胜一筹。

两首音乐听完,这套组合有让人欣喜的亮点,也有不足之处。铜鸟的声音和我此前听过采用惰性振膜动圈单元的塞子有点不同,速度响应,高音的锐度,延伸,声音的透明感等,都做得不错,这套组合低音量感不多,低频稍微内敛克制,流行乐方面,女声会比男声更适合,器乐类则在线条感,层次感,细节感等方面比较突出,通透,纤细,明锐的声音,播放单一乐器或者不需要厚重低音烘托气氛的小编制乐曲,效果会相对可观。大编制类,需要突出低频的能量,气势与氛围的音乐,则不太适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2 12: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