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尝试过的一些玄学玩意(保险丝,地盒,总线以及避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7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呵呵的故事 于 2021-11-7 21:28 编辑

今年稍微有点小钱了后顺便把设备升级了一下,主要是补齐了大件,比如原来的PC+界面变成了高总家NS200+PNA nbridge。另外还试了两支耳机(TH900和大乌)以及其他小玩意,这里先写一下我至今使用过的一些“玄学玩意”。
当然,我这里尝试的只是普通级别的玄学玩意,保险丝啊,地盒啊,避震啊之类的(线材这种算不上玄学了)。一般是前人普遍觉得有用的,原理还容易理解的那种。至于那些更深层次的、玄上加玄的玩意,比如什么舒曼波发生器啊,贵的一批的架线器啊,端子的屏蔽帽啊(我有,铝制,但完全听不出区别),这些还是留给腰包更充裕的大佬们去尝试好了。
这里评价一下我用过的一些玄学玩意,以及分享下自己觉得这东西多大程度上影响声音,有用或没什么用,纯粹分享。另外,觉得线材也是玄学的就别回贴了,这些比线材玄得多,各玩各的就好。

保险丝
保险丝我搞得不多,因为通常需要开机器安装,总觉得有点不太喜欢。
虽然试的不多(只用过歌诗德和SIBA),但结果是确定的,保险丝对声音的影响比较大。甚至说,对声音的影响过于大以至于更换要慎重。
保险丝这东西是保证机器使用安全的重要道具,又是易耗品,就我个人而言是绝对排斥用银棍或是用一些1000+的昂贵东西的(因为只要出问题就简直是烧钱,物理上的)。我买过3支歌诗德的保险丝和一堆SIBA的,前者算是HIFI厂出品的东西,100多一根的价格还算实惠,后者则纯粹是工业品,几块钱一颗。保险丝的型号要注意,除了额定电流之外,F打头的为快融,T开头的为慢融。
就风格而言,歌诗德的保险丝跟他们家东西的走向一致:大开大合的声音。当换上他们家保险丝,无论耳放还是我的在再生电源,声音的动态、声场和速度感都会有一定程度加强,变得更快、更劲。但另一方面,伴随素质增强的同时会给设备带来风格上的巨大变化,有韵味的机器最好还是不要用这个。我最初买了一根给耳放,发现效果明显但风格影响太大,不适合,所以撤了耳放上的保险丝又买了根给再生电源,这才得到相对满意的变化。加在电处上的保险丝虽然也表现出类似变化,但电处在系统中的地位更基础,所以影响相对小,带来的正向变化更多一些。
不过后来装在电处里的歌诗德烧掉了(噗,的一声100多没有了),虽然又补买了一支,但最后没有用它,全部转用SIBA了。
SIBA的保险丝的特点是:温润、平和。素质比原配的只稍稍提升一点,声音柔顺无毛刺,但最重要的是完全没有味道,几乎没有加入任何额外的风格。换上它之后我依然能辨识出我的每一件器材的风格,堪称一件可靠的工业品。它对声音的提升幅度绝对不像歌诗德那么大,但它很省心。
最后顺便,个人保险丝烧过两根,耳放的保险丝因为某天宿舍突然停电烧掉一根,另一根电处的保险丝是莫名奇妙开机时烧掉的。所以你看,保险这东西偶尔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地盒
使用的地盒出自隔壁坛有名的DIYer,地线是银线。地盒的原理。。。俺也不太明白,据说是把高频噪音引出去之类的,我也不管,反正就是可以把地线接口做成各种(xlr,rca之类的),然后接在设备上就可以,这里说效果。
简而言之,地盒有效,大体是提升高低频延展,提高背景黑度,但效果因设备而异。用在纯数字设备上效果最好(最正向)。
我有两只地盒,一只RCA口,一只USB口。先买的RCA口的。我的耳放只有XLR没的插,所以试了解码和界面的(当时还没数播)。大体效果比较明显,背景变得更黑,更通透,两端都感觉打开了,但解码和界面的效果大小不一样。界面的效果没那么明显,但完全是正向提升,不影响三频分布的前提下更黑更通透。解码的效果相对更明显一下,背景一下子黑了下去,但是!低频也一下子残了,细节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失。。。然后换数播以后,接地盒的效果更接近界面接地盒的效果,基本是正向提升,更黑的背景,更开阔的两端延展,配合usb线更好。
买的第二只usb口地盒接NS200(当UPNP服务器,即NAS),这个效果就没有第一次用RCA地盒那么好,稍微的改善,背景稍微黑一点,毛刺稍微少一点。仅作一丢丢锦上添花用。不过鉴于国产地盒厚道的价格,嗯,算是有意义的尝试,也不吃亏。


总线
这个总线指的是电处前端的,本人使用的是小不点的500W再生电源。
简单来说,对于进阶的系统,总线对声音的影响不小,并且常常是关键性的改变(个人经验),所以在升级线材补系统短板的时候,记得也不要忘了买根靠谱总线(不拖后腿就可以了)。
想起来先顺带稍一嘴再生电源的事情。这台再生电源买了好几年了,是本人手上难得的一手购入设备。开始使用的时候还稀罕得不行,宿舍使用每次听完准时关机,一天可能要开关机个两三次,结果没两个月就烧了:开机时电压表的指针冲向220v的中途突然掉回0,再起不能。只能寄回原厂修,没想到返修回来过两天又是同样的问题,只能再返厂(现在想来当时应该只是保险丝烧了)。虽然运费我这边没怎么出,但把20多斤的东西寄出去还真不是一个让人轻松(物理)的体验。然后就抱着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坏的心情,干脆基本不关机了,7x24小时开,可能平均一个月关个一两次。好家伙,这么用着2年了,再也没出过问题。。。
所以结论是再生电源这东西还是避免频繁开关机,而且这东西空载的耗电量也不大,不用担心浪费资源(电费)。另外开机不久跟开机一天后的声音也有点区别,刚开机的话声音的刺激性会强一点点。
话题说回来。再生电源作为一个主动式的电处理设备,原理是把交流电转直流,再重新生成220v50hz的纯净交流电。从原理上看,总线的作用似乎只是连接市电和再生电源,脏水(市电)进去干净水(处理后的电)出来,因此,正常想来,总线不应该大幅度地影响声音。所以一直以来我的总线一直是一根MPS M6-MK2(国标),二手500块左右,走向跟这价位附近的线材(如PS500)差不多,都是加强声音的密度和力度,但速度记得要比PS500快一些,少一些粘滞感。
刚入电处的时候其实比较过总线的作用,当时的系统是PC+GD02+linear25,对比的就是上面那根MPS与附赠机线,当时给我的感觉是MPS稍微要清晰一点点,其他没了。实话说,差距比较小。从那之后这根MPS就一直勤勤恳恳地做着系统的总线,这次换美标墙插甚至还给它单独买了古河的紫铜美标头子换上。直到前两周前把它替换成kimber PK10 gold。
试着换总线的初衷是从界面升级到使用电池的数播以后,多了一根电源线,以及系统高频在主力耳机下还是略刺激。当时系统已经连机架也用上了,看了一圈也没想到问题出在哪了。难道是眼前这几件国产大件只能到这种程度了?然后想到了闲置的PK10和这根MPS:明明手上就有现成的,拿为啥不试着把总线换掉呢?
换总线的效果非常明显,堪比换电处本身:声音密度上升并变得宽松、顺滑,高频变得可控且柔顺,不刺不亮,三频均衡(pk10的特点是势大力沉的低频和密度感,但当总线时低频的特征表现不明显)。可能有人会说“堪比换电处本身”有点夸张了,这里我拿耳放上墙和插电处的区别举个例子,我这里耳放插电处会得到更高密度,更有冲击感的声音,但上墙的声场更大,密度更小但声音更宽松。对我而言,耳放上墙还是上电处风格差异更大一些,但总线从MPS换成PK10的区别则更加像是“提升”。
最后,我的经验:1. 解码比耳放更需要电处。2. 我这边耳放插再生没有可闻的动态压缩问题。

架子和钉垫
我现在用的老叶的架子就不评价了,换的时候连同数播一起换的,没法控制变量、没法AB,也就没法说这东西效果怎么怎么样。
不要指望我把东西搬上搬下来AB,太受罪了。
但Audio bastion(爱丁堡,国产)的架子可以评价,当时为了试水避震器材先买的他家入门桌面架(最便宜的那个,我买的加大号)放电处,想着如果有用就给器材也上架子。结果是,后来我入手了全新的老叶架(肉疼)。
爱丁堡那个,即使只用它垫我的电处,我觉得也是有可闻效果的:3D、富有层次的声音。我很难说它是更“清晰”的声音,因为事实上它跟电处放地板上时差不多糊,但它的声音是更富有层次感的,结像也是更圆润的,更高级的。缺点就是:还是有点糊。如果各位有谁用着同款机架,并且有跟我类似听感,同时还希望改善的话,我这里有个解决办法:把架子的4个钉垫换掉。
玄么?我也觉得挺玄的,但既然都玄到买机架改善声音了,为啥不试试垫子呢?不用换他们家特别贵的,我换的是他们家pro垫,4个不到400块。这价钱买靠谱的耳机线都有困难,买不到任何一家正常厂家的避震器材(之前买过国产10块一个的脚垫,真没用,或是听不出区别),但是觉得这个架子有用的用家可以试一试(如果上了架子觉得没用的就不用试了。。),真的能变清晰orz。

脚钉(垫)
接着谈避震,这个事情也是老生长谈了,不信的也没事,当系统大件调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试试水就可以了,就当花钱买教训。不过当系统能敏感地反映出避震器材变化的时候,会发现这也是一种实用且实惠(比起大件可太便宜了)的微调声音的方式。
垫材我买过两种,这两个至今仍在我系统里服役:老叶的3d钉,老叶的大饼。先说结论:前者是很久以前买的,垫耳放,我觉得比较有用。后者最近买的,用来垫数播和解码之前(我两层架,放不下所有设备),我觉得效果不大。当然,原因可能很多,我这里只说明在我这的效果。
我耳放是ear903,算是冷门吧,它的原厂脚垫是类似橡胶材质的。换脚垫的初衷是在试听其他国产耳放时,发现垫在其他耳放(金属外壳)上时,ear903的声音要明显好于直接放桌子上,主要区别是两端延展,原生脚垫低频有些拖沓,而垫在其他设备上时,低频就量感更少,弹性更好且清晰,而且高频延展也更平顺。于是乎在退回试听耳放后就尝试性买了老叶的3d垫(当然,本垃圾佬收的二手)。两种垫法:橡胶环(好像是氟化合物)着地,声音更温暖更糊一些,更有肉感;金属片着地,频宽更好,两端打开,更透明和线条感。结论是金属着地的声音我更喜欢,非常值得的改善,即使上了架子以后仍在用。
大饼是最近一个月买的(当然也是二手),垫在数播和解码之间(原来是叠放的),不过感觉。。。用处似乎不是那么大(肯定没有当时3D垫来垫耳放那么大变化)。原因不好说,可能是这两个器材不是那么敏感?又或者是放的位置不那么敏感?反正总之就是使用效果不太明显。



最后还是提醒下,上述玄学东西的作用基本还是在确定大件不变前提下对声音的微调(而且还不贵),大件没到位的情况下也不是很建议本末倒置。这里分享的这些算抛砖引玉吧,也欢迎各位有经验的大佬分享。
近期可能再写下TH900(26xx号,试听了一周,听感相当惊艳)和大乌(28xx号,买了2、3周了,这个要吐槽的太多了,目前正在放弃途中),有闲的话倒还想再玩些别的耳机,不过仅作为娱乐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2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本帖最后由 呵呵的故事 于 2021-11-7 21:42 编辑

顺带,除开那些小玩意,现在的大件大致是这样:电处: 小不点500W (总线: kimber pk10 gold; 只用来接解码)

音源: ns200+nbridge (usb: chord signature tuned array)

解码: HEXI venus (电源线: stealth swift; 信号线: vovox textura)

耳放: Harmony Design ear903 (电源线: vovox excelsus; 上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30 06: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