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urson Soloist 3X耳放试听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0-31 18: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系统简介:
音源:矩声 Element X
耳放:burson soloist 3X、GS-X mini
过机线:音乐丝带蓝天堂XLR
插座:荷宝ig8300排插
可惜我小不点再生电源本月中炸了返厂还没回来,不能体验到更好的效果了。

外观篇
金属纯色搭配条纹散热,国产土炮味相当浓郁,
散热条纹摸着相当舒服,打磨细致,
但相对于散热条纹来说,前后面板的做工就相当敷衍了,边缘过渡粗糙,极度怀疑不是同一家加工厂出来的,
前面板挖孔边缘不算非常顺滑但可以接受,但音量旋钮边缘有明显割手感,这可是最常用的按键之一啊,就算配有遥控器也不能做成这样的吧……
后面板没有左右标识,其实倒不是问题,俯视角度左边就是左声道,输入输出都是一样的,还带个麦克风输入口?不过我没麦,所以没法体验了。
底板有四粒极其小巧且扁平的机脚,而且没有预留脚钉孔,因为我桌子空间限制,只能先加几个弹簧脚垫高再说。



功能篇
功能非常简单,按下右侧功能键只有三个选项,从上到下分别是输入选择、前级/耳放切换、增益选择。
另外还有一个按住功能键12秒变成纯后级耳放的功能。(必须在耳放模式下才能开启)
不过我觉得显示屏太亮了,如果有自动息屏或亮度调节就更好了。

声音篇

burson我到手就简单测试了一下,自带音量控制和直通模式下用ex作为前级控制的效果,

自带音量控制下,偏暖,声场不大,

直通模式下完全变成了EX的声底(音色走向也大致跟EX带纯后级功放声底一致),声场扩大了一圈,细节条理分明,高频晶莹剔透,虽然速度感稍慢于GS-X mini,泛音多的音乐可能会显得有点乱,但小编制能更清楚听到泛音渐弱到消失的过程。

1.入耳式耳塞
台机推耳塞,底噪指标很重要,测试了下se846(9欧114db)单端下,burson开低增益只能听到极轻微底噪,与矩声EX底噪水平差不多,均强于GSXmini和序曲,逊于拓品A90/A30pro,
而中增益下,底噪就比较明显了,
如果使用电平不够高的rca输入的话,可能会陷入低增益不够响,中增益有底噪的尴尬境地。
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阻高敏塞子插入会有爆音,注意保护耳朵。

测试耳塞:e5000+厂蔷薇
测试曲目:陈冠希《战争》
中增益直通模式下,十个耳机九个刺的女声齿音表现不明显,低频很劲……好吧,其实我毛区别都听不出来,下一个。

测试耳塞:Nx7Mk3红管+凌云原线
测试曲目:泽野弘之《MKAlieZ》
低增益直通模式下,burson像是叠加了点奇怪的混响,不知道是不是EX前级带来的,这样人声不至于像GSX下的Nx7干薄数码声,但又带了点痰,电子合成乐还少了点干脆利落的感觉。


2.平头塞
测试耳塞:原道
测试曲目:张学友1/2世纪演唱会《李香兰》
男人、耳机、眼泪,完事了
好吧,burson直通下人声会稍微远一点,GSX稍近一点,本质上都跟小尾巴推没啥区别……

测试耳塞:白菜平头 茫雪 试听机
测试曲目:巫师3《A story you won't believe》
这个平头极其难推,甚至因为这个原因,白菜放弃了上架作为常规型号售卖,个人此前测试单端推力只有32欧1~2W的平衡放基本推不开,声场萎缩无力。
刚开始用中增益、自带音量控制时,声场跟Gsx一样缩,能量感稍好一点点,
而在直通模式下,茫雪的声场得到充分扩展,甚至超越了序曲放,略逊于拓品A30pro,
但是能量感没跟上,低频不如序曲那充满bangbangbang的肌肉感,显得有些虚。


3.头戴耳机
测试耳机:铁三角MSR7
测试曲目:女子十二乐坊《独角戏》
这个耳机搭配我现有的耳放人声基本不能听,只能当个器乐大耳用,
搭配burson在直通低增益模式下,声场不大但很规整,琵琶声泛音充足,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测试耳机:索尼Z7+乐机宝金银线
测试曲目:三体广播剧
这耳机拿来听歌低频太肥了,我一直拿来看电影综艺之类的杂事用。
搭配burson直通低增益模式下,低频还是很肥厚,听广播剧看电影什么的很适合,特别是优酷帧享那种人声会变虚的音效,用乐机宝金银线把人声拉近就很合适。

测试耳机:Arya+bispa 纯
测试曲目:很多
嘛……Arya解析很好,什么类型的歌曲都能听,但是对音源、录音要求比较高,拿来听128K的mp3那就是灾难,拿来听渣录音acg的话还会听到声优什么时候顶麦了、嘴唇粘合分离的声音,
而在这套组合里,burson并不比GSX强,一样的齿音失控,低频能量感不足,比序曲要差不少(但序曲会令其他耳机线条变粗,我又不是很喜欢所以run了)。

测试耳机:AKG K701 国产17万号
测试曲目:小木曾雪菜《Powered Snow》
burson搭配K701听acg女声一点都不刺激,甜就完事了,弦乐方面k701其实也是一把好手,由于701只有单端,我现在手上的放单端也全是废柴,无法对比,印象中小不点X1推701横向好像要大一些,两端也打得更开。

测试耳机:拜亚动力 DT880 250Ω
测试曲目:Glee cast《smooth criminal》
说实话,这耳机我听得很少,刚刚看了部漫画叫《泛而不精的我被逐出了勇者队伍》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干什么都是平均以上的水准,但又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
在burson推动下,似乎……没听出来什么东西,无惊无喜吧属于……

测试耳机:HD600 罗产2020版+HD660S4.4原线改卡农
测试曲目:卡拉扬-德九 第四乐章
HD600是我最早接触的大耳,一直陪伴我走过便携时期、一体机时期、分体时期,声音一直都在跟着设备进步,用到现在耳罩都发白了,
搭配burson耳放直通中增益模式,声场对比GSX差不多,略大一点点并不明显,同时整体有一层轻柔的水润感(换个说法就是大编制下泛音堆积有点混乱),这个可能是EX前级风格带来问题。
与GSX的通透开扬明快的感觉有所不同(换个说法就是GSX比较干冲)。

4.前级模式
加了一对MPS M8 XLR作为前后级连接线,素质比蓝天堂略低但更润泽些。
burson耳放作为前级连接时不能开启直通模式,
对比EX直连功放,burson前级的声音结像往前压了一点,左右的声音也往中间挤,高频乐器脱箱感消失,
之前我听过比较好的序曲耳放带的前级虽然也是往前压,但人家横向声场没压缩同时也保持了脱箱感,低频也更加凝实,不过价位差太远了,比来没意义了。









总结:
以下为个人主观打分时间,不喜勿喷。
外观做工:3.0分,有太大可以进步的空间。
功能扩展:4.5分,基本耳放功能都有,还加入了罕见的麦克风输入和纯后级模式,但高敏耳机插入爆音的情况需要完善,另如果加入4.4耳机口,RCA输出,背光控制就好了。
声音方面:4.2分,自带前级相当一般,只能说是能对得起这个价位的声音,直通模式潜力巨大,如果能加入万元档位独立前级,想必声音还能更进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4 14: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