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1-10-9 21:29 编辑
前端山灵M8:
超高增益(推森海默认的)单端原线:低频量大浑浊、中高频略硬,声场局促,感觉像是能量被压在某个空间内,不合适
高增益(实际上的中杯,手动罗老师打脸表情)单端原线:三频舒展自然不少,音量开大点声场居然比超高增益同等声压下还大不少(这不科学),而且没有那种空间局限感,反而有些自然地延伸,声场纵深、高度方向的分布也很不错,整体非常自然
前端thinkpad P73笔记本电脑(绝对的万元本,集成声卡很不错):硬素质略下降,但哪里都挺好,挑不出什么明显的毛病,看电影直插简直太完美,就是看恐怖片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摘耳机。。其他微软surface之类类似前端也是这个效果,确实是个不错的直推耳机
M8加拓品A30PRO耳放单端:声场变大些但是声音变薄变硬变刺,人声远,不好听
三种平衡线:都是定制的几百块的八芯,分别是无氧铜镀银、铜银混编、7n单晶铜,都出现了声场变大、声音变硬,其中变动最小的是无氧铜镀银,另外两个完全变成了冷硬剩。。。。有烧友说黑参考不错,根据之前的经验确实应该可以(我HD650、K812都换了黑参考),然而那个比歌德还粗的直径,改了随身也没法用啊
QA390、根德老CD随身听:都算是入门的台式设备,比M8直推要硬朗扎实些,声音都比较平衡,QLS略硬,根德虽然信息量比M8小但是好听不少,这个老机器的耳放非常不错
加持了再生电源、鼠莓派的何庆华R27一体机:这套可以把HD800s推的风生水起且好听,直接高阻单端推T5三代也是一点问题没有,素质、听感、密度、信息量、声场等都有提升,唯一的问题就是依然远远比不过HD800s,这种用法意义不大
总结:T5三代应该是对中小推力前端做过优化,而在大推力前端上做了妥协,普通中高端电脑、ipad等都很合适,国砖的话增益不要调太高,而最不合适的设备应该就是推力大、控制力有限的入门台式系统
~~~~~~~~~~~~~~~~~~~~~~~~~~~~~~~~~~~~~~~~~~~~~~~~~~~~~~~~~~~~~~~~~~~~~~~~~~~~~~~~~~~~~~~~~~~~~~~~~~~
其他一些耳机驱动特性给我的印象如下:
HD650、HD600:大力出奇迹,棉被遮瑕疵,对控制力、解码和数字信号要求不高
K812:很矫情的耳机,不考虑直推推不动也不难听的情况下,对耳放推力最低要求几乎不低于HD600,同时对控制力、解码和信号源等也很挑剔,大多数系统要么是推不起来要么是硬刺给你看
IE800、IE900:虽是塞子但是也是大力出奇迹的类型,对前端敏感度高于HD650低于K812、HD800s这些,和T5三代接近。山灵M8要开最高增益,然而就算开了再上QA390依然提升巨大,更别说插在R27上,很奇葩
~~~~~~~~~~~~~~~~~~~~~~~~~~~~~~~~~~~~~~~~~~~~~~~~~~~~~~~~~~~~~~~~~~~~~~~~~~~~~~~~~~~~~~~~~~~~~~~~~~~~~
再说回T5三代,个人瞎说一句,感觉适配的前端推力范围是本文提到所有耳机里面最低的,而且远远低于上述任何一支耳机
另外,M8中杯驱动下的T5三代,个人认为是个不错的流行耳机,但完全可以胜任大部分古典音乐的表达,端正均衡带感情没但那么严肃克制,却也远远没到歌德的热情
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