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7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实体唱片与串流音乐之间的「桥」以及前段时间热议的那台PNA nBridge+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0 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济南
文章立场:文中出现设备均为自购,无商业利益

如果说论坛近期最火的设备,PNA家的nBridge+无疑会是众人的首选,nBridge+「事件」最初原因何起九段也没有详细爬文,但最终的结果对于发烧友来说一定是件好事。也正是因为这一事件,九段对于nBridge+这台设备突然有了浓厚的兴趣,加之手中正好有dCS bridge等等几台同类型产品,遂于近日入手一台,对比把玩多有感悟,利用年末小闲暇乱写几句。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不知道喜欢音乐的你是从何时开始聆听串流音乐的?在九段身边的很多「老」烧友现在还是不听的,因为他们觉得串流太复杂总是弄不清细节,还有「香炉」太多,不能很好的把控最终的声音。

但九段自己是听串流音乐的,而且听了好多年。早些年,串流音乐还不盛行,数字播放器仍停留在简单的外挂硬盘或抓轨再播放等简单功能上,九段在那个时候就开始接触数字播放产品。后来,九段购入了iPhone 4手机,我开始透过Apple Airport Express做无线播放,还记得设定完成后,第一次透过手机选曲、播放,那种感觉真的好棒,直至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不过,那个时候九段与身边的「老」音响迷们一样,认为这种数字串流播放根本就是花拳绣腿,与实体唱片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因为之后的好多年时间,我在自家系统上依然坚持聆听实体唱盘,而串流播放只是一个点缀。

直到一日,Apple推出了Apple Music,偶然的机会九段订阅了一年的服务,这才算是一入「泥潭」再无回身可能。虽然当时的Apple Music国区资源还不够丰富,好在它的资料库成长速度惊人,大厂名篇基本都有涉猎,实在找不到的还可以换到美区去缓存下来。对于一名传统唱盘用家,Apple Music的全新使用感受真的太具吸引力。不足之处,Apple Music的资源多为256kbps的AAC,音质非常欠奉,随身路上聆听是可以接受的,但回到家中安静聆听却是很难让人「安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很快,一类叫做Roon Ready的器材出现了,配合Roon软件使用,这简直就是为音乐发烧友量身定做的产品,从此一用成瘾,就此几乎彻底抛弃iRiver与iTunes。利用Roon的整合功能,九段轻松的把Tidal、Qubuz的服务加入Roon。即使在一些并不高班的Roon Ready设备下,Tidal、Qubuz上的这些音乐资源,哪怕是普通的16bit/44.1kHz的音乐也有着非常优异的听感。当然,最让人兴奋的还是你一下拥有了成千上万首顶级品质的音乐曲库,而且它还在不断的更新中。这种全新的、超越以往实体唱片可以给予的美妙感受也是促使九段开始研究并入手高级「Bridge」的最大动力。


「Bridge」到底是什么?

拿今天要讲的PNA nBridge+为例,简单来说它就是一部连接音乐与硬件DAC解码的「桥梁」。严格来说,这座「桥梁」是专门为数字音乐串流来服务的,包括本地数字音乐以及网路上的串流资源。比如,PNA nBridge+内置了Roon、UPnP以及HQ Player三种主流APP来实现对网上及网内数字音乐的管理、传输与播放。
我们只需要将PNA nBridge+插上网线联入家中的局域网,通过手机浏览器APP输入pna.local网址就可以进入机器的设置界面,然后整个机器的所有操作均可以在这个「简单」的界面里完成。具体的操作与控制方式我就不在此做过多介绍了,如果有兴趣了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隔壁小白版主与长弓版主的使用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做完以上,我们就可以把PNA nBridge+后面通过USB、RCA同轴、AES甚至I2S等数字信号线连接到自己的DAC解码器上开始正常使用了。自此你已经可以完全摆脱实体唱片的束缚,不再需要费心调试播放参数,更换碟片,购置唱片架。。。。。。坐在自己的系统前,掏出手机,轻轻点动手指,美妙的音符就飘进了耳中。


PNA nBridge+可能是目前最适合中国发烧友的顶级「桥」

九段在使用PNA nBridge+的这段时间里发现其在设计上有一些高明之处,首先是软件方面。PNA的控制是由登陆自己内置的网页来实现的,不同于一些品牌产品必须安装独立的控制APP,不管是iOS用户还是Android用户,都无需担心适配。同时,不管是用Roon集成Tidal、Qubuz来聆听网路串流音乐,还是使用各种免费UPnP软件来播放局域网内电脑、NAS上的本地音乐,甚至直接把硬盘/U盘插入PNA nBridge+直接播放,PNA nBridge+在软件上都是全面支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然后是硬件方面,这也是PNA最大的优势部分。虽然PNA是一家新晋品牌,但它的研发团队却在业内拥有相当的名气。PNA的核心设计师脱身于华为网络设备研发部门,同时也是港湾科技的开创团队成员之一。港湾科技是一家脱胎于华为的创业公司,曾经创造了中国网络公司三年销售额超过十亿元人民币的奇迹。这家公司当年掌控了路由器核心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因为成长速度过快甚至严重威胁到了业界龙头华为的江湖地位,所以其在创立第六个年头被华为动用100亿现金「杀死」。以上,这些硬实力在PNA nBridge+的设计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大家最为关心的信号隔离方面,PNA nBridge+使用内置的6节松下18650电池采用3并2串的方式为机器的内网部分供电,而线性电源则负责机器的外网线路供电及电池充电,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隔离内外网路的串扰以及市电杂讯对于机器内部信号的影响。同时,机器内部采用独立模块安装,数字、网路、供电以及模拟部分全部采用独立位置封闭安装,有效避免了各系统间的信号二次干扰。除此,PNA还使用了多层电路板来优化传输线路间的干扰问题,并通过取消无线功能、显示器以及小型继电器等明显拥有干扰的功能与配件的使用,从而让PNA nBridge+的信号纯度得到了最佳的优化,这么彻底的信号隔离设计在业界是罕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还有一点设计非常方便,也是九段最爱的功能,那就是PNA nBridge+支持I2S数字输出。而熟悉I2S数字输出的小伙伴一定非常清楚这种同步前端ARM,高质量传输的源头数字信号质量是明显好过AES/EBU等数字接口的,但它也有一个非常「恼人」的问题就是I2S接口接线定义并不统一,每一家品牌都有所不同,所以以往这种接口多只能用于统一品牌的两台数字设备间的传输,比如dCS、Accuphase、Esoteric等等。但是,PNA nBridge+这次通过软硬件配合实现了I2S接口定义的灵活设置,用户通过网页控制界面可以方便的把PNA nBridge+的I2S接口定义为Gustard、PS Audio、W4S、Holo Audio、L.K.S、Rockna、Denafrip等等主流DAC厂商标准,从而使这些DAC都可以享受PNA nBridge+的I2S高质量数字信号。


数字音源中难得的「模拟」声,低音鉴真章!

九段多年来把玩过不下十台数字音源,各种档次类型的产品都有,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声音的「模拟」味。这里的「模拟」味与「数字」声相对,并非指老LP、电子管机器发出的那种信噪比不高的声音,而是指没有「锋利」高频毛刺、清瘦声音骨架以及干薄低频的声音。尤其是低频部分,有重量且兼顾解析的低音被老烧友称为「权威」的低频,九段一直认为这是判别一台音响设备档次高与低的最直观标准。这次,PNA nBridge+的表现如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九段以Alice Sara Ott弹奏、Thomas Hengelbrock指挥慕尼黑爱乐的老柴第一钢琴协奏曲为例。第一乐章开始,作曲家写下一个辨识度极高的乐曲类型,由法国号起首的四个下行音符响起,然后接上一声乐团齐奏,继而是钢琴以固定三组和弦的上行加入,就此揭开乐曲序幕。这个雄壮的序幕,PNA nBridge+给予音乐十足的劲力,轻松超过九段的NAIM CDX2 CD唱机的听感。现场的那种冲击感与恢弘都是非常出众的,听钢琴一直向下的独奏,重压和弦下琴弦震动的质地,这些画面实在写实,而且和弦带有十足的重量感与权威感,说服力充足。Alice虽然是一介女子,但弹到这里丝毫不让须眉,那劲道委实摄人。第二主题情绪渐缓,Alice指下的钢琴更佳柔美,不仅跟乐团对话,自己双手也以不同声部对话着,音乐的层次就这样展开。木管悠然的唱和,弦乐缓缓轻语,这里的乐器质感非常突出。PNA nBridge+不仅能发挥前面雄浑开朗的齐唱,还能诠释这里委婉而柔美的气质。而且,不管是钢琴张力十足地以和弦直探低音,或是低音弦乐用以衬底的弄弦声浪,听起来皆是实实在在,很有存在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再举一张人声演唱为例,Sarah Vaughan在1985年的巴黎现场演唱会。「Wave」一曲中,Sarah的声腔多变,音色多端,加上她善用拉长音来制造尾音的多重变化,加上音量起伏,单是她的歌声,就够精彩的了。三重奏轻柔地相伴,大多时候,贝斯、鼓组和钢琴都在扮演节奏的角色,但钢琴时而会跳出来转成合音或对唱。PNA nBridge+让Sarah的歌声听起来特别有血有肉,却不因添附的厚度和温度以致失去活泼性,反倒因此让我们更聚焦在Sarah的歌声上。PNA nBridge+让她的歌声从一个漆黑的舞台上,以探照灯照射出天后的身影。那时候Sarah已经年过六旬,但歌声却显出成熟老练,那些转音、抖音、滑音的技巧都堪称完美,歌唱之间,显出十足的自信。听完「Wave」之后,再去听全然清唱的「Summertime」,就能了解那个舞台和探照灯的比喻了,也就能认识到年逾花甲的天后那让后辈汗颜的歌唱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9: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写在最后

PNA nBridge+的声音有别于大部分九段听过的数字音源产品,它拥有非常可观的素质,但它对于素质的表达并不是传统数字音源常用的方式,PNA nBridge+不刺激不追求极限更没有一耳朵越级PK的能力,但它在播放高水准数字音乐时给出了明显好过同价位传统CD转盘的素质,同时还保留了优秀实体唱片的听感,一种「实在」、「真实」的听感。尤其是在中低频部分完全听不出任何的「数字」味道,我想这也是很多「老烧友」抵触数字音源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这台最新版本的PNA nBridge+,九段准备长期留用下去,如果正好你也准备选购一台类似的顶级数字音源,不妨可以了解试听下这台机器,我想它一定可以改变你对于数字音源的一些认知。

我是九段,咱们下期再见!「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0 1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韩国
问题是网上的音乐都得收费怎么解决,虽然看起来这东西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0 10: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韩国
请教下这机器背后的AES与RCA输出质量比USB能高多少?我的DAVE的输入USB感觉会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10 10: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韩国
先码再看,长文少见233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0 1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济源
这机器在紫檀火的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0 1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govi 发表于 2020-1-10 11:47
这机器在紫檀火的很!

安润代理,必须得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10 14: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pinkpower 发表于 2020-1-10 10:00
问题是网上的音乐都得收费怎么解决,虽然看起来这东西不错。

音乐收费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么?众多的音乐家制作人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时间精力金钱制作出的音乐就给你白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10 14: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南
正在纠结这台还是melco,或者aurender,求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1-10 17: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
所以,和dcs那个桥的对比能说下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11 00: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曾经是九段 发表于 2020-1-10 09:52
再举一张人声演唱为例,Sarah Vaughan在1985年的巴黎现场演唱会。「Wave」一曲中,Sarah的声腔多变,音色多 ...


九段版,是这张唱片吗?Vaughan And Violins

“Sarah Vaughan在1985年的巴黎现场演唱会”    请简单介绍下这张唱片,我想去找找。谢谢九段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1-11 12: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职业写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2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