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买耳机因为没有方便条件去试听,往往在网上看文章。
大家心里也都明白,有的文章是水文,也就是厂家的宣传文,有的是真是评价。是不是看评价能选好器材,这个真不是。
听过的旗舰头戴耳机器材:- 森海家800S, 820,
- 铁三角ADX5000, AD2000X,
- 拜亚T1 二代,
- Sony MDR Z1E, MDR Z7M2,
- 劲浪大乌 金乌 小乌,
- 歌德GS3000e PS2000e ,
- HIFIMAN he1000 HE-R10,
- MEZE empyrean
价位从2万多到几千。
这里不想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我想说都很好,做到这个档次的,只有风格不同,没有好坏之分。
一般文章都其实风格关联的是三频分布和能量感的分布,也就是三频是平均分布的还是某个频段略微偏多或偏少。也涉及到声场,解析,上下延申,下潜,染色等,有些文章写的更详细一些,包括使用了什么音源,什么耳放,用的什么曲子,更加细致的文章还包括了与哪个器材作为对比参照物,用来说明细节。
我也看过很多文章,有些从写作角度来看确实很好,看完有购买冲动。但是经过这么多的听音体会,细想下来,其实文章仅仅具有参考性,真正去听的话,很多时候和看文章里面写的是不同的。
每个人的听感是不一样的,具体的体会也不同。举个例子,苹果的降噪耳机 airpods pro,二千多,在发烧友眼里是算不上音质很好的,顶多一般。但全世界都卖断货了,苹果从这一个产品就赚了好几十亿美金的利润,或许这些HIFI器材厂的利润加在一起都不一定有苹果多。而购买苹果耳机的消费者都说音质好。这就是大家口中说的好,其实含义不同,大家对好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拿我自己来说,以前说耳机音质好,一般都是低频量足,听起来有轰轰的感觉,还有高音很高,高到略微都刺耳的程度了,就感觉,卧槽,这耳机牛逼了。慢慢的听多了,年纪也增加了,就感觉高低频多了不是好事,尤其是高低频盖过中频的,更加不好。所有的旗舰耳机,第一重视的就是中频的质量和能量,然后才是高频和低频。旗舰耳机没有偏科的,基本都是均衡分布的,区别在于各家的均衡上有些微小差异。绝对不会很大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听了几个耳机,价格差距好大,但自己没感觉有什么区别。如果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听音乐,1万多的森海旗舰真不一定有9.9包邮的原道好听,环境带来的噪音把所有的高保真信息都盖住了。
以前听索尼的Z7M2感觉真好听,现在就感觉低频略多了,自己不再喜欢过多的低频了,以前听席琳迪翁的the power of love,高音直冲云霄,当然那个时候器材也是手机自带的百十块钱的耳机,现在就受不了那个耳机的刺激了。可以说现在体会了老烧常说的耐听是一种什么感受。这种听音观的变化是逐渐的,来自各方面的积累。
希望此文对朋友们选择耳机有帮助(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