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吃低保的无业穷人,对于器材的价格自然是极其敏感的,耳机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几百块,至多上千的小玩意儿,不会说买个耳机之后就要倾家荡产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听来听去,无非就是听HD600、DT880、K701这三个经典的德国耳机,价格在一千出头,虽然买下来有点肉痛,但至少还是买得起的,买后也是可以安逸听下去的。那时候器材更新很慢,竞争也很少,主要的精力是在欣赏音乐本身,就像《美国往事》里常常说起的Good Old days一样美好。
“Good Old Days”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一个标志大概就是器材价格的飞涨,带头起价的就是这家“极致”,一万多还嫌不够,两万三万五万随便开,所以我对于这个牌子的态度是极其反感,觉得就是一个浪费资源制造垃圾来满足低级审美情趣的无良厂商,一心就是往钱眼里钻,道德既然如此败坏,做出来的东西声音也不可能正宗,哪里能跟名门正派的三大厂家相提并论呢?
后来出于偶然机会,听到了一个极致的Pro900,才发现这个“道德败坏”的厂商声音好像并不比大厂声音更差,在同价位来说,各方面还更加优秀,请允许我引用一些我自己的和烧友的听感:
印象最深刻的是其透明度 就像高山顶上的蓝天那样的透明 一下子又找到大学时候听歌的感觉
作为封闭式耳机,通透度不错,没有闷感,要知道pro900i的低频量很大,能做到不闷,这就很了得。低频量大,下潜与质感尚可,相对1k价格,高频解析也是越级,这是作为流行利器的基础。
极致pro900 这个耳机需要褒很久才会给人好脸色,但是褒开了,你会觉得它的素质还是很高的,我一个弹吉它的朋友来我家听了,最喜欢这幅耳机,的确在听她附送的那张碟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个声音太强大了,定位,解析这些都是远超过540的,低音的感觉让人澎湃不已
HFI780的低频是比较清晰、不混、不轰头的。作为一副封闭式耳机,这点蛮难得的。我们知道封闭式耳机,处理得不好很容易低频过量、轰头。具体例子我不举了,知者自知。但HFI780的低频却不容易轰头,即使是直插在笔记本电脑上,也是如此。我试下来觉得HFI780插在mdac mini小解码上,效果非常不错,低频收紧、量感不多、清晰度好。直插在hifiman播放器上也很好,开到低增益模式(大家记得我一直是偏爱hifiman播放器的低增益模式),音量在4-5时已经足够。
第二点,中高频的“调声”,指的是它的中高频频响不是“平直”的,而是有明显的人为调整,出来一个蛮有意思的独特平衡方式。在高频有一个加强的地方,这个加强点很明显提升了人声和乐器的泛音,使得人声也好、乐器也好,听上去高频有种亮丽、华丽的感觉,但由于这个加强点不是人声齿音能量最集中的频段,所以也没有造成齿音过重。我觉得这样的频响特征明显是厂家故意设计的,不求平直的频响,而是为了取得一种特定的听感。
齿音不突出,我前面说了,它加重的频段不是齿音所在的频段,要更高一些(1万赫兹左右),所以出来的效果是,有光彩感、光泽感、有一定“小刺激性”的人声音色,象吸了点兴奋剂般的效果,听起来特别“精神”。整体上说人声并不单薄,而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爽利感。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里常见的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在得到一定加强后,出来的效果也是特别精神、有一些“醒耳”,和沉闷无缘。
这种富有特色的中高频音色,加上结实、量不多的低频,整体上HFI780的声音就很有特征,听流行音乐、摇滚、电子乐、舞曲等时,有独到的吸引力。
咸鱼上极致的Pro900全新价格不过1000块而已,HFI780价格不过五六百,前者的素质相当于HD650而且声音更好,配件更全,佩戴更舒适,这样的厂家,难道没有良心?所以我现在手头就是几只极致耳机退烧:那么多耳机听下来,我还是最喜欢极致的调音,清新明快流畅柔和有一点微甜,越听越舒服的感觉。今天听了米饭家的仿r10,也是很有这种风格但更加细腻,可惜实在太贵了。
下面我必须引用Koss君的一大段论述,因为全是干货,所以就不删节了:
这几个从听感上:
proline2500 > pro2500 > pro2900 > hfi2400 > proline750 > hfi780 > hfi2200 > pro900 > pro750 > dj pro > proline550 > hfi580
从素质上:
proline2500 > pro2900 > pro2500 > pro900 > proline750 > pro750 > hfi2400 > hfi2200 > hfi780 > dj pro > proline550 > hfi580
2200比起550听感和素质都是要稍微好点的,
pro900, proline750素质可以,主要问题还是不太均衡,中频空,
要讲究大声场的话选 dj pro, proline750。pro900偏贵。
这里比较推荐的型号:spro, proline2500, pro2900, pro2500, hfi2400,听感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spro 中频比上面任何一支都要厚,密度高(没概念的可以参考ed9), 不在乎声场偏小,价格偏贵的可以果断买
signature和ed系列我没放到和proline, hif, pro系列对比,因为风格确实差异挺大,
不同的人听音口味差异很大,不太好直接对比。
1)ed7, 9,t7, s-pro(初版) 是一类,风格突出: 三频量感均衡, 密度大,低频沉,近声场,气势十足、声音质感极好,感染力极佳,适合流行
2)ed8, 10, 12, 5 是一类,风格突出:高频延伸,低频质感, 微动态和精致度。中低频量感是软肋,10, 5还有高频刺激的问题依赖高素质解码和高控制力的放大做平衡
3)ed8ex, 15, 15v 是一类, 风格突出:适当的暖色调,三频均衡并且极度流畅,音色优美,声场大于1)小于2)里的ed5, 10
4)j25 自成一派:声音介于 2)3)之间的过度期,少了1)的气势,少了2)的刺激,同时素质明显高于3),相当冷静、理性却又不那么刺激的声音,虽然中低频量感还是偏少但是人声(尤其是女生)却是出奇的好听
很多品牌的耳机都存在听感和价格无法挂钩的现象,这点在ultrasone这里是比较突出的, 我觉得一方面是不同受众听音习惯不同,不同类型音乐对频响要求不同, 另一方面是不同时代对声音的要求和理解不同。
况且hifi本来就不是谈什么性价比的地方,听感的提升对钱的要求往往是指数级的。
以大多数人要求的基本共同点(三频基本均衡)为前提,如果一定要推荐极致里性价比高的型号(参考能买到价格),我认为顺序如下:
proline2500(咸鱼全新11xx元)> 二手880 (咸鱼10xx) > 820(天猫最早有过全新8xx元) > 二手s-pro(2.8k左右) > 880(天猫23xx元)> s-studio(天猫1999元) > s-pro (天猫49xx元) > 二手ed9(二手8k左右) > ed8ex (天猫9000块) > ed11(水货 55xx元) > ed15(水货 16k左右)
其中我觉得 performance880,spro, ed8ex都是各价格档次里的性价比翘楚,还有之前咸鱼全新的proline 2500,那个价格绝对是极致里性价比之王。
感谢Koss君详尽的分析,我手头有Pro900i,HFI2200和Proline 2500这三只耳机,其差距完全符合上面的说法,比如我现在在听的2500,素质大抵在歌德RS1之上,比HD800,T1这一档的老旗舰稍微差一些,但作为一只非常好听,佩戴又非常舒服的退烧耳机,2500的二手价不过七八百块而已,全新也不过一千多块,价格比起那几个“BBA”只有四分之一(所以我才买得起),同时,极致的原配线材也是很不错的,2500的配线明显更粗,插头也更加高档,这条线材的透明度很高,我换了一条六百多的所谓单晶铜升级线,三频马上变得不平衡听不下去了,这说明原配线也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是调音的一部分,不是那种随便给一根的试机线可比。
发烧三十年,那么多耳机听下来,少有这样爱不释手的,因为Proline 2500的确好听。它大概是好听的耳机中唯一我买得起的,也许是世上性价比最高的耳机,也是真正的良心作品。
你看,同样一个厂家,最黑心的是他,最良心的还是他,都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多少人坏事做尽,临终却大义凛然,慷慨就死;又有多少人一生努力,最后一念之差,晚节不保?也许这就是所谓人间的奇妙之处,古人云:
昨夜夜叉心,
今日菩萨面,
菩萨与夜叉,
不隔一条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