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o
总有人说“艺术,让人成为人”的历史事实,上可追溯人类蒙昧之初,近可观照当下澎湃潮流,甚至遥指未来文明的走向。在剧烈博弈演变着的现代化进程中,地球村看似多元共享、相互冲突又彼此融合的生活样态,是否必然地将普通民众引向“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并为其真切提供普惠的无限可能呢?难道说如今的艺术,其完满的躯体已然被现代商业文明肢解破碎,甚至已变得面目全非,只剩下空壳幽魂游荡人间?不甚贴切地说来,岂不如同浮士德博士毅然决然地放弃艺术与学术生涯,情愿面对现世的种种诱惑,更乐意履行与魔鬼梅菲斯特达成的买卖灵魂的契约?
2 ri
梵音袅袅,焚香四溢,宛若极乐佛国所在,或又似红尘风流之地?仙乐飘飘,薄雾蒙蒙,莫非羽化登仙,此身已误入世外桃源而不自知?却明明听得有人(陈力&王洁实)低吟浅唱那尘缘未了的儿女情长!有人(王立平)满口京韵京调,配着三弦儿,打着板儿,把那“好”与“了”唱得是销魂荡魄啊!奇哉,怪耶!我每每闭目聆听王立平先生历数年创作谱写而成的红楼梦组曲,常常有感于作为文学作品的《红楼梦》与之形成的精妙呼应,无不惊叹于前人的文艺神采与后人的乐音韵律之间,竟已无缝对接并创造出了这般神奇的视听乃至想象的景致!我愈是反复跟着听上许多遍,愈是晓得"词-曲-意境”和谐相融的极大难度。和众人感触一致,曲间并奏和鸣的诸般民乐丝竹管弦极具古雅的气质,既能大度包容了传统文人心中的理想世界,又能嵌入世俗生活之间。二者间看似不可跨越的音乐鸿沟,便也有了烟火气的真实底色,而丝丝入扣的灵动飘逸又契合那时文人往往杂糅了儒释道的矛盾臆想。卓绝的男女声更有一唱三叹、仙气绝尘的罕见风姿,我们流连其间,体味余韵悠远,便不由自主地常常在心头萦绕莫可名状的呓语。似我亦做了红楼一梦……
3 mi
音乐在心灵中的力量--《威尼斯商人》中罗兰佐向杰西卡作过绝妙的描述--在经历了漫长的萧索之后,终于复苏了。
--摘自(美)艾伦·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