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入迷 玩过瘾 想出神一、艺术让人成为人,音乐爱好何以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10 10: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莆田
本帖最后由 声音影响力 于 2020-9-10 13:07 编辑

一、艺术让人成为人,音乐爱好何以培养?
在我们整个探索中,我们希望鼓励你不只是把艺术家、作曲家、作家和思想家看成是富有创意的专业人士,更是把他们看成人之所是的典范,并且一以贯之地确保对于他们的学习,并回问自己:“这里是否折射出了我的生命?”
——节选自查理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合著《艺术让人成为人》第一章

音乐使我做了一个梦。
音乐是最美的,我认为一切艺术都通向音乐。
很高兴的是你们在我的画里看到音乐。
我是一个人身上存在了三个人,
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作家,还有一个是画家,
后来画家和作家合谋把这个音乐家杀了。
——节选自木心《谈音乐》

1 do
总有人说“艺术,让人成为人”的历史事实,上可追溯人类蒙昧之初,近可观照当下澎湃潮流,甚至遥指未来文明的走向。在剧烈博弈演变着的现代化进程中,地球村看似多元共享、相互冲突又彼此融合的生活样态,是否必然地将普通民众引向“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并为其真切提供普惠的无限可能呢?难道说如今的艺术,其完满的躯体已然被现代商业文明肢解破碎,甚至已变得面目全非,只剩下空壳幽魂游荡人间?不甚贴切地说来,岂不如同浮士德博士毅然决然地放弃艺术与学术生涯,情愿面对现世的种种诱惑,更乐意履行与魔鬼梅菲斯特达成的买卖灵魂的契约?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当今强力商业文明的统摄之下,娱乐消遣与消费狂欢所一并带来的即时快感,简直无处不在,总是那么迅速高效地直击人的灵和肉!影响之大,既为世人所诟病与忌惮,亦似乎人人身陷彀中难以挣脱。稍稍对抗与挣扎些许回合,于是乎世人便耽溺于及时行乐。与外界保持着过度频繁实时响应的一代人,早已静不下来,少了本该是独处内省、暗自提升的私人时间空间。那么,便也难再去关注内在精神力量与身体本能激情之间强大而持久的作用力,很容易让人类艺术一贯秉持的触及人之为人的精神领地所做的细水长流的努力,显得无用又无力。艺术世界的入口是否自如开合,它最初取决于人们是否真的相信重要的事情往往总在足够安静的情形中慢慢成长。

行色匆匆的人们啊,不管是谁最先意识到并自觉着手去解决这一大问题,都已表明:未经反复思考的人生,并不值得过!而审慎思索过后采取恰当有力的行动,更是关键!但这与埋首过活、反复深陷日常琐碎的你我,究竟何干?别不信,总有人不假思索地就能迎面怼上一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那不过是哲学家们、思想家们、艺术家们承载不朽名望所应有的担当,这与我何干?”然而生活真相吊诡之处就在于:不管你是谁,活着的人总有些根本的人生问题不得不去面对,并且最好是由自身通过确切行动来作答。

亲爱的朋友啊,不必太费眼力和心智,无需某某专家强行安利什么,只要我们确切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常识和基本理性,那么,辨明艺术神采化作生活寻常时刻的真善美,其实何其多哉!无论作何取舍,艺术大美,岂能是随意一笔抹煞?今单就论及音乐一途,音乐确实是样好东西!我们可以坦然确认,大部分的音乐爱好者并非科班出身,少有经过常年严格和精细的术科训练与专门化的乐器教导,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容走进音乐的自由国度。我们这些普通爱乐人对音乐的认知与感受,多数来自感性体会与直觉上的把握,而不是熟稔的职业化的经验把控与声乐专业上的判断。“我们的生活已少不了音乐!”这一事实已证实,我们对音乐愈是满怀关切,希冀听得愈多,懂得更深,做得更好,也就愈难从日常生活中简单地分离出它的本身!我们所追求的乐趣已与之休戚与共,显然,我们的精神世界亦在其细密绵长的影响之下,踏着独有的旋律,展开我们缤纷多样的爱好之旅。甚至可以说,随着我们自身对爱好的全方位的投入,我们也在全面成长,我们对音乐的整体性理解也逐步丰满起来,甚至登堂入室,自觉走向更专业更专门化的程度,仿佛在我们心中已先验地建立起了一个理想的音乐世界,它是可以被意识感知的到,甚至八九不离十地“说个”大概。那个先验存在着的个人化的音乐殿堂,它逐渐成为了我们可以将现实与之参照对比的心中的重要尺度。就在此时,您不正好借助文字与我探讨关于音乐爱好的点滴见解嘛!欲表明您的真实立场,想要通过自述过往亲身经历的事实,进而梳理出自身观点,愿意以更真实可感的方式参与到那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中来!此间心思,敢情已是浮想联翩、追思遥遥?

2 ri
梵音袅袅,焚香四溢,宛若极乐佛国所在,或又似红尘风流之地?仙乐飘飘,薄雾蒙蒙,莫非羽化登仙,此身已误入世外桃源而不自知?却明明听得有人(陈力&王洁实)低吟浅唱那尘缘未了的儿女情长!有人(王立平)满口京韵京调,配着三弦儿,打着板儿,把那“好”与“了”唱得是销魂荡魄啊!奇哉,怪耶!我每每闭目聆听王立平先生历数年创作谱写而成的红楼梦组曲,常常有感于作为文学作品的《红楼梦》与之形成的精妙呼应,无不惊叹于前人的文艺神采与后人的乐音韵律之间,竟已无缝对接并创造出了这般神奇的视听乃至想象的景致!我愈是反复跟着听上许多遍,愈是晓得"词-曲-意境”和谐相融的极大难度。和众人感触一致,曲间并奏和鸣的诸般民乐丝竹管弦极具古雅的气质,既能大度包容了传统文人心中的理想世界,又能嵌入世俗生活之间。二者间看似不可跨越的音乐鸿沟,便也有了烟火气的真实底色,而丝丝入扣的灵动飘逸又契合那时文人往往杂糅了儒释道的矛盾臆想。卓绝的男女声更有一唱三叹、仙气绝尘的罕见风姿,我们流连其间,体味余韵悠远,便不由自主地常常在心头萦绕莫可名状的呓语。似我亦做了红楼一梦……

3 mi
音乐在心灵中的力量--《威尼斯商人》中罗兰佐向杰西卡作过绝妙的描述--在经历了漫长的萧索之后,终于复苏了。
--摘自(美)艾伦·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

音乐发于人造声响却塑有无限自由的形态,音乐没有具象却充满想象,素来可大可小、可轻可重,“御风而行”随时自如来去,势必让您动用耳朵、身体乃至心灵去领受它所营造的或浅或深的声音境界。古人云:唯乐不可为伪,大抵过于理想美好,但音乐绝非宗教一类,无须教义的羁绊,没有冗长的仪式缠身,甚至不必囿于特定场所,只消耳朵机能正常,能够感知它的存在;往往一听便知,一丝一缕的声音还是能传达出感召灵魂的伟力。无论是发出“宫商角徵羽”,还是唱道“dorimifasolaxi”,或许说“天籁之声当与天宇同构(赵晓生教授)”并不虚妄。君不见音乐声中有慷慨的给予,有诙谐的消遣,有温情的抚慰,有热烈的激赏,“音乐中……有魔鬼的诱惑,有上帝的昭示,有人类的挣扎(赵晓生教授)”以及种种我们难以言说却又直指声音本质的东西,它能自如调动人的复杂感官和身体经验,它也能让人用心倾听而后试着去信仰。毋庸置疑,音乐值得灵魂托付终身,值得毕生维系。

所以我常说,整整20年来,单看这一个人爱好的诸般变幻情形,虽历经百折千回,仍不遗余力地追逐着心仪声音的种种历险,我已自觉发展成为一枚忠于聆听音乐、虔诚欣赏音乐的信徒。假以时日,正是有了对音乐持续不断的热情投入,加上不失时机地感知音乐并加以理解,才逐步建立起了更完整的个人音乐体验的"知觉-意义"的意识连结。我从中渐渐明白,在不断亲近与欣赏音乐过程中,颇有心思地培养这样一种个人爱好的同时,也势必时常挑战着个人全方位的才能储备--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音乐面前,个人喜好所凝聚的力量虽与日俱增却终归显得浅薄、渺小、单调,唯有不断地提高聆听技艺,提升欣赏音乐艺术养料的能力,甚至追求更熟练、更精准的演奏某一乐器的技能,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无限可能。庆幸的是,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还是会积极影响到个人内在精神素养的进化节律。

音乐就像一面无形的巨镜,我常在它面前整理衣冠和观照心灵,若遇智慧建言一般持续感受着它隐隐然“仿佛若有光”的神秘力量,以及于聆听音乐分分秒秒流淌时候,体味着其所投射出的无可穷尽的时间隐喻。常与吾辈同好谈及我们共同热爱着的关乎“音乐”的种种,除却熟悉得绕不开的风云人物、音符旋律、心水曲目、音频器材等,终究与之牢牢连缀在一起的便是“时间”!就像我们所热爱着的音乐总在特定时间中出现与消散一样,我与音乐之间的点点滴滴,也尽在流淌岁月里反反复复回想回响。仿佛时间摆平一切又鼓噪一切,身在其间的你我,又能奈何?

4 fa
世界上的人口越多,生命的形态就越像机器,音乐就越重要。我们即将来到一个时代,只有音乐能够溜出功能的密网,未来的学者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守护音乐,这世上最后一片稳定而独立的自由的栖息地。
--卡波帝

多年来,我既无从抗拒肉体凡胎自然衰老的一系列生理机能的变化(听域收窄、视力减弱等等),也无漂亮的证据佐证,我依然确信:我的现实和我的未来必然与个人兴趣爱好关系重大并呈现出日益紧密的重大趋势!长期自我观察与客观自觉评估就是回应这一私人论断最确切的路径。

看看这些年时而平顺安稳、时而波折受挫的职涯历程吧,从2006年大学毕业至今,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一例外地我都把个人兴趣摆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待这一私人头等要事所做的思考与行动的方方面面,我更倾向于内向度的自我反刍与独自耕耘。心无旁骛虽有闭目塞听之嫌,但易于避开时尚风气、众声喧哗的外在扰动。而论及个中慎重事宜,最初思量和最终的抉择,必然都落在自己身上,我深信,内在力量的自觉启发和自我推动!也往往偏爱与网络时空里各大优质论坛中,那些相知已久、彼此颇有共同语言的同侪和盘托出或深入探讨争辩。而在寻常时刻是否将其外显为旁人所知,倒不太重要也不太在意,我既不必刻意凸显也从未扭捏隐匿。重要的还在于,长期以来给足可量化的具体时长和相当额度的资金支持,自觉派定可支配的宝贵精力,给予自身灵活宽松的发展自由度等等,这些确实是我一直想做、在做并试图做好的。

随着投入时间渐长,总有些困惑会不时冒出,通常也很难无缘无故地消失,于是,自我答疑解惑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过程。也正因此,更是觉得人这一辈子本就不容易,培养二三称心如意的爱好,固然难上加难,不也一直乐在其中呢!毋庸置疑,我的很多业余时间确实就用在这方面,而星散留存其上的各种履历与痕迹,它们无疑就是真实的、有力的证据。实则也无假设另作它图与它途的必要,我终究还会是这般选择:将大半的业余时间近乎无条件地派给个人爱好呀!一如现在,当阅读书籍、聆听音乐、提笔写作等几样足可引为终身热爱之大美事儿,轮番上阵,纷纷占领工作之余、挤占有限的私人空间时,我仍旧乐此不疲,我愿自觉主动包揽这一切!我反倒更感慨于一日只有24小时的匆匆忙忙,惜乎“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竟真就不予个人爱好以更多!

5 so
还好,谁也不敢轻慢了二十年之久的时间跨度!毕竟人生一世本不会太过长久!有心发展个人爱好的曲折过程中,势必面临无休止的日常化的重重磨砺,而偶然精进努力得来的些许奇迹时刻,不也都在其中了吗?!
这期间,有人踏上险山恶水间飞驰竞速的热血旅程(赛车),
有人迷上捕捉上帝之手任意拨弄光影碰巧凝固而成瞬息万变的艺术(摄影),
有人寻遍天南海北那些“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旮旯,只为亲口品尝世间绝无仅有的美味,
有人坐拥一室的繁华与寂寥,迷恋各种器乐人声,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独处此间,观海听涛未尝不可呢?
谁能怀疑那耀眼夺目的“痴迷”与“热爱”,本就是他们掩藏不住的神采与调性……

若以“有趣好玩”的精神信念来过活,并不意味着人这一辈子会活得更容易些,但我确定:正是基于此,或更能经得起平凡细碎又浮沉不定现实的百般折腾!一般说来,“有趣好玩”的字眼表象或有“游戏人间”的魅惑歧义,也很容易被解读为玩物丧志、玩世不恭的处世取向,似乎全然不可取。但我信,哪怕仅就我个人而言,比起世人充满敬意地提及某人“有作为”、“有成就”的正能量评价,我倒更乐意接纳自己生来平凡,也乐意回到朴素的常识当中去。在看似琐碎重复的日子里,保持适度的好奇心,有心另辟蹊径,减少一贯的行思路径依赖,偏爱去发现寻常时刻深藏其间的乐趣宝藏。由此可见,"有趣好玩”既是生活内容的创造意旨,也是趣味化的生存方式,是心智的漫漫思索更是手脚的确切行动,一旦如此而为,那么,我们便会对“有趣好玩”、“玩得过瘾”抱持个性探索与自由追求的宽容度。于是便会轻而易举地得出如同“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极为一致的观点来。总的来说,“有趣好玩”兴许乍听起来隐晦含糊了些——而事实上,它向内关怀个人化诠释的自在自足,无须扩张意识主导意志,无须刻意从众,无须被动追随潮流盲动,这显然契合我的本心!

因而我深信,充分发展个人爱好便是真正实现所谓“有趣好玩”极为重要的且十分宝贵的一大途径!我可以毫无顾虑地直陈,我总把聆听欣赏音乐称为自己为数不多的几个爱好之一。甚至,将其算作个人确切的“心志”,也未尝不可呢!它充满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学习的引导力,还能真切地一步步修正着我们对音乐的认知观念,抑或也在不断地尝试中,展现着我们对声音表现的种种理解。

若不那么较真地从二十年多前(17岁)由着热爱驱使、主动购买第一张正版磁带以及第一本音乐方面的课外读物算起,(我觉得这样的举动可鲜明表征个人积极主动培养爱好的自主意识和自由意志。虽说须臾间的起心动念,难以“正本溯源”深入探究,但由此萌生的某一方面的自觉意志,会指引我们走得更有方向感。无须迟疑,你也可以自己去梳理与发现那些令人难忘的、富有意义的“路标”!)如今再去回想它们好不好听、好不好看以及那时的我懂不懂,已然不那么重要了!看一看吧,想一想吧,那些后来不断出现的音频器材、磁带、CD碟片以及各种音乐方面的书籍和音乐相关的物品,以及这些实实在在“物证”背后,那些已然化作个人不断的尝试与反复的努力,其中的深远意味自不待言。

所以,请勿忽略了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开始的力量!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纪伯伦)——倒是一点尤其重要,那就是我们需要时常保持警惕的是,随着这一兴趣爱好不断深入与拓展,后来的见多识广并不必然地保持与遵循着未来可期的大方向,必然有可能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反复与偏离。亦即无论如何,我们不要忘了还有一种近乎终极的参照尺度,那就是我们为了某种爱好,我们曾经因何而出发的真实本意——就算只有我们自己一清二楚,甚至因为我们不牢靠的记忆、纷扰不断的现实际遇等等而变得模糊乃至淡忘。但显然,我们应该重视这份从最初自发生成、又经过长期自觉培育而成长起来的个人原生的爱好者的内在力量!对音乐爱好者而言,它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不竭地保持着对音乐艺术与内在精神探究的动力、活力与能力的终极源泉!我们情愿追随者它,意味着在整个感受音乐、发现音乐的沉浸过程中,我们能够围绕“声音独具音乐性审美性”这个核心主题,通过不断旋转靠近、互动了解、增进共识,从而释放出乐趣无穷的音乐因子,达到某种更高程度的精神统一!同理,我们也能借助它来抵御可能走偏落入物质化音响性这等物欲层面的感官追逐。就此说来,我们非常有必要地将日常爱好推进的若干努力与尝试,切实与音乐爱好的轴心保持恰当的距离——既受其强大无形的"引力”作用的主导与支配,又颇为自觉保持自身活力的余地,而一旦出现过大偏离时,还能及时复归。

围绕着这份时常给平凡生活注入美妙旋律的个人兴趣,我清醒地知晓:这远观无色无味、近听有声有趣的人生30多年,很多事情似乎说来话长,又仿佛尽在其中。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之间,难能可贵的一点还在于:玩在兴头的我,兴奋之余,还算有点自知之明,"给爱好以地位”,真的并不虚妄,"让人生有趣好玩”,并不难践行,毕竟“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当真确切可感。那么,自然地,音乐爱我,也为我所深爱!更进一步说来,这么多年的热情参与,让我反复印证:聆听欣赏音乐的前前后后,一个自觉主动、充满可塑性的自我,远比千变万化的音乐来得更重要!正如科普兰先生所说的那样一种深切的期许:“(作曲家)他想鼓励你尽可能地成为有独立性和绝对清醒的听众,那才是理解音乐的问题的核心所在。仅此而已。”显然,让我们有意识并有能力成为独立性与绝对清醒的听众相当不易,因为实现它的大前提,始终要落在一个具有鲜活学习力和持续创造力的个体身上!面对这一现实吧,这是其它任何人任何东西也所不能背负的,更是无法取代的!而这样一个包含着活生生的生命与灵魂的个体,若是任由外部环境的被动塑造,或是刻意迎合时尚潮流,放弃或放任内在自我积极主动释放活力与主动建立内在自我的艺术根基,决然是无法真正养成独立性格的,也就更无从谈及清醒之中孕育着爱乐者的创造之美!无疑,成为一名合格的听众,乃至真的成为出类拔萃的音乐爱好者,本就是任重而道远!只是这一切对任何人而言,尚无捷径可走!让你我自己去听,反复听!听音乐世界里的无限,去仔细感受自己的和别人的感受,既进入到音乐世界中,更投入到火热热的生活中去认真思索吧!

6 la
我斗胆借此机会,哪怕有借题发挥之嫌,试问诸君在捣鼓个人爱好方面,是随意打发、还是千方百计挤出、亦或已然习惯留足私人时间空间的?

以简驭繁不过是奢望,我这样自作主张的“三分法”,并不在于对号入座计较哪个常态化的行为特征看起来更显高明、更具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本意只在直面叩问:自个的爱好在我们心灵深处与个人日常事务当中,到底有着多少的实际分量?!这并不玄乎,更不是算计过甚,而是有心做得彻底与明白!

对待我们自己的爱好,有想法可贵,有做法更是难得。而长期以来,若是能以相当明了的想法与做法,持续精进从一而终,真正应对世事流变者能有几人呢?虽说每个人都难以一下摸清、三言两语说尽心底关于它们的那些真实又确切的想法,倘若我们不给予它们最直接的行动投入、相当长度的时间支出,以及相当程度无条件的情绪锚定与情感守护,谈何与之朝夕相伴直至天长地久?

若是没有围绕着爱好本身去投入与创造,显然,一切不过空空如也。

7 xi
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
--朱光潜

何不举个实例呢?

显然我不是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那位坚守平凡工作岗位、更持续创造了现代科学重大理论奇迹的特殊职员--爱因斯坦;朝八晚五之间,我的悠闲与繁忙反复切换的日常,与千千万万的上班族无异。真该庆幸“思考”并非“某人专利”,我和你如此相似,也会时不时地思考人生、时间乃至宇宙。今时今日,我们参与职业工作、发展个人爱好、追求理想人生等的长期努力、自强不息的事实,实则与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无异。

我们羡慕他的琴技了得,很早就与小提琴建立起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从早年奔波岁月的一路相随与时常相伴,直至后来登临事业巅峰也如往昔长相厮守;甚至他自己也觉得,自己的演奏才华可媲美他在科学上的成就。虽说当年在面临职业抉择时,他也曾因此纠结过:“如果选择物理,我可以继续拉琴,如果选择小提琴,则没有机会再研究物理了。”而事实证明,他思行合一、践行有力的人生履历堪称完美:既把最终极的事业放在了攀登物理科学的高峰,也不忘日常时刻独自精进小提琴的演奏技艺,满心欢喜地沉醉在音乐编织的世界里,事业与爱好珠联璧合,堪称典范!

事实上,他对音乐的赤忱是一贯强烈而持久,以致于说:“死亡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小人物如我,还说不出这般的无奈,但我承认我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音乐爱好者!虽感慨自己既拉不了小提琴,更弹不了施坦威大钢琴,至今仍为未能习得一件称手的乐器而耿耿于怀。我承认,我是真的无法体会琴弓擦弦之时快慢强弱的微妙、十指变换按压黑白键的轻重力度之别;而今借此机缘重提,不免又生一番期待,关于未来我与乐器的情缘可否更进一步?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然心知肚明:在音乐爱好面前,仅仅给予厚望,是远远不够的。

只是现在我们可以说:还好,万幸!这一无法通过身体协调运动实操乐器发声而引发的必然缺憾,并不是一招致命的!就算我的健全的双耳——还谈不上“金耳朵”的灵敏精准的听音辨音能力,但我还是如此乐意想要辨识在时空中反复重现又最终消散的万千音律,心里愿意去琢磨、去想象、去接近音符乃至把握音乐整体。还好,万幸!我们所处的时代恩泽丰饶,普通如我者,同样可以借助各种或复杂、或是简单的聆听器材与欣赏手段,可以更科学的方式,以更艺术的追求去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2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0: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莆田
昨日那篇,不过是个序,今日为正文第一部分内容。平日少发帖子,不善编辑排版。若给您的阅读带来不便,还望各位坛友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2 05: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