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ven 于 2020-4-16 22:56 编辑
从2000年初到现在,听古典也了快20个年头了,第一次「接触」古典还是在中学音乐课上,当时老师用录音机放贝五,一下子就被那个邦邦邦当的声音震惊到了,那时候我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的「音乐」无非就是一些港台流行歌曲和电视机上的一些晚会歌曲,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声音和音乐。后来又慢慢迷上了德九最后一乐章,布兰诗歌的那个旋律,这些都是大路货。再后来在县新华书店买了几张古典的磁带,其中有一张是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的贝六田园,那个磁带我翻来覆去听了几十遍。
到大学之后接触到了一些听古典音乐的同好,买了一个CD机,每个月节省下伙食费去买盗版碟,并且互相交换着听。听到现在,这么20年下来,很多人一开始听,后来渐渐也退出了。我观察到一个现象,一直在听古典的人只有三种,一是本身会乐器的,二是经常有机会听到现场的,三是玩hifi的。经常是占两者的多。三者都不占的完全没有一直在听古典的,无一例外。
甚至我还见到了很多玩HiFi的人,一开始不听古典,后来玩着玩着,古典听得越来越多,为啥,因为一来古典曲目可以用作试音曲,二来在架构良好的设备上,古典音乐的曲目确实很简单地「更好听」「更有吸引力」。相应地,如果不听古典音乐,很可能hifi也不大会玩下去,因为很可能发现那些口水碟到最后其实用什么听也差不多。于是经常会看到一个烧友忽然有一天真的「退烧」了,把所有的装备都出清了。
我在思考这是为什么,我的理解是,因为古典音乐是一个门槛很高的爱好。
经常看到有人说肖邦就是那个时代的周杰伦,我认为这是胡说八道,无论是面对的观众层次,还是所需要的金钱,还是音乐的复杂度,都完全不是一回事。古典乐队从一开始就是起源于宫廷,一般的小贵族都养不起一支像样的乐队。君不见莫扎特海顿这些人都是出没宫廷的吗?后来古典意义上的古典音乐玩得越来越花,越来越复杂,连贵族都养不起标准乐队了,开始市民阶级养乐队,等到马勒时代,一只专门的管弦乐队动不动就是几十个人的专业人士,更是只可能是有高雅文化向往的社会才能养得起。一架钢琴也只可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才能配备得起。说肖邦是他那个时代的周杰伦忽略了一点,在没有留声机的时代,听到肖邦的唯一途径就是听人演奏,而能弹奏肖邦的人不是普通老百姓请得起的,至少也得经受专门的钢琴训练。我很喜欢周杰伦,但是周杰伦跟肖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大众传媒改变了很多东西,今天古典音乐一方面变得如此容易获得,另一方面其实也脱离了很多当初的环境很多。虽然你更容易听到贝多芬了,但是随随便便用苹果小白听到的贝多芬跟当年维也纳人听到的贝多芬并不是一回事,对于这个论坛的人来说,这一点无须多说。在今天,也许Hifi设备接触到的,话说回来,今天堆一套Hifi设备,几千上万的价格,看似价格不菲,但是跟19世纪所谓古典音乐全盛时期比,还是成本低廉了很多,那时最基本的一架钢琴,也得是一个中产以上的家庭才有可能购置的,也是一件大宗家具。
说了这么多,我的观点是,古典音乐里有很多很「贵」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有通过金钱来才能获得,从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的,这个门槛在今天其实已经算是降低了很多。要知道,可怜的舒伯特一辈子都没有听过自己的交响曲真正在舞台上被上演,而19世纪末的瓦格纳迷们只能自己看谱子开脑放。能去拜鲁伊特听一场瓦格纳,几乎算是朝圣的行为。再说一遍,在没有留声机的时代,这是唯一一种能真正听到瓦格纳的行为。今天的我们在说「现场」的时候,我们是在跟「录音」做对比,但是在当时,这是一种唯一的能听到的方法。
古典音乐始终是一种很费钱、门槛很高的享受。
说这么多,也许就是在为自己一件一件乐此不彼地升级设备做解释吧。(笑)。所以我在想的是,古典音乐我们在听的是什么呢?前两天看卡普兰的《如何听懂音乐》,其实我很喜欢那个原版的标题,what to listen to in music? 我们在音乐中听到的是什么?卡普兰分析了四个元素,分别是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节奏这点对器材设备的要求最低,简单来说,就是动次打次,这在Hifi论坛上最为鄙视的逼侧。旋律的话,如果是单旋律的话也很简单,但是如果是古典音乐的那种多声部的要想听清楚,这就对设备的分离度有了相当高的要求,可能就得至少要hd600级别了,而且在低端设备里,其实拜亚做的比森海系的要好,dt231, dt440和dt660都比同级别的其他耳机做得好。和声的话,说真的,我不是很懂,也有点音盲。最后是音色,这点最难。如果你从来只是通过苹果小白来听小提琴演奏的话,既没听过现场也没听过高级设备的话,你可能永远意识不到小提琴那歌唱般明亮或者呜咽的音色是多么迷人。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器材跟音乐的相关性。就我的观察,听古典音乐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分析性,一个是感受性。而巴赫这样的音乐分析性远远大于感受性,音色美不美,不那么重要,巴洛克时代的作曲家甚至都懒得标他们用的是什么乐器,所以我们既有管风琴版的赋格的艺术,也有弦乐四重奏版的。至于巴赫的键盘乐器,几乎就是纯粹是分析性,你听出来五六个声部的赋格是怎么回事再说这个吧。听清楚哥德堡变奏曲,真的是一个苹果小白也就够了。所以我也是在非hifi设备爱好者里见到了最多的巴赫爱好者,反之几乎没有hifi爱好者喜欢巴赫的。就感受性的话,这也是hifi爱好者最喜欢的门路,比如说小提琴的松香味,我认为,09和es1a这种静电耳机在音色这方面是碾压hd800这样的耳机的。
我对es1a感兴趣,是因为f大说它是现产听古典最佳耳机,甚至连之一都没有。这让我非常好奇,我几乎在冲动之下直接盲入,后来还是先入了009+717的组合,先感受一下静电的味道,然后再试听了一下es1a. 我同意es1a是听古典乐非常好的选择,但是是不是最好的我不敢说,因为我没有听过其他的更好的耳机。
最后来比较一下,我手上的设备非常奇怪,只有惊雷430ha+hd800s, stax 717,音源是ygg+pna nbridge+. 717直通的情况下009和es1a都很软,但是es1a的三频正常点,在430做前级的情况下,微动态和细节要少了很多,但是三频基本正确,算是大概推开了。
先说一下,佩戴舒适度,hd800>009>es1a. Hd800的佩戴可能是所有耳机里最舒服的了,轻便,在脑袋上结实。009比es1a稍微好一点,但是差不多,毕竟单元要轻一些,如果坐着不动的话会觉得还行,但是稍微动一动耳机就会在头上晃来晃去,这点比hd800差远了,hd800是可以躺在地板上听的。这里es1a最差,因为单元较大,所以听的时候只能正襟危坐。以前只追求声音,会忽视这种舒适度,但是其实佩戴舒适度也是很见大厂风范的。可能时间久了,发现经常自己随手抓起来的那只耳机,是那只结实耐操、佩戴舒适的耳机。
钢琴的话,两只静电都毫无疑问好于800/800s系统,我就只拿这两只静电做对比了,静电的优势在于极高频的自然度,800/800s在石鸡的驱动下,那个高频总是粗糙的,按键回放之后的余音显得非常不自然。静电的弱势在于低频缺乏力度,因此在李斯特式砸钢琴活动中,往往体会不到砸钢琴的乐趣。我认为这是es1a最大的软肋,这是跟009相比最大的缺陷。es1a不知道为什么,钢琴显得生硬,让我想到了之前的另一支耳机,k812. k812也是线条感过强,很多声音显得过于硬朗。我怀疑可能是极高频的声音淤积问题。在听吉列尔斯和布伦戴尔和席夫三人演奏的贝多芬钢琴时,009可以比es1a更好地区分三人的音色的不同。
弦乐四重奏,选用了Belcea四重奏的版本,没有什么原因,因为这个录音比较好。听四重奏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结像要求非常高,必须得四把乐器分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听出来很多对答的戏份,弦乐四重奏特别细腻,很多细微的伴奏和应和在交响乐里不那么重要,你忽略了就忽略了,但是在弦乐四重奏里这是根本性的,尤其是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经常差一点的系统和差一点的录音就分不清。第二要求音色非常准确,中提琴的男中音式的抒情和大提琴共鸣,以及小提琴的歌唱性必须表达出来。009在717下的音色不对劲,大提琴的腔堂感觉出不来,大提琴像中提琴,中提琴像小提琴。这两个es1a都非常不错,比hd800s强的一点是小提琴的高频表现要好很多,弦乐的细微表情也要更好。009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弦乐太光滑,四个人分得太清,其实四重奏四个人应当是非常友好而亲密交融的。我认为这一点es1a要比009好。
人声,其实古典人声有很多,不同于很多人声党对「人声有感情」的要求,我对古典人声的要求就两点,中频绝对的平直,中高频的衔接自然,在这点上,我认为高阶胆放下的hd800的古典人声就非常棒了。我选择了Great Sopranos of Our Time这张碟,其中Schwarzkopf的《女人心》中的come scoglio一段。schwarzkopf的唱功以细腻见长,中间的表情变化非常多。这一段009和es1a的细节明显要高于hd800s系统,但是009的声音显得年轻化,我认为不如es1a.
交响乐,因为用717直推不能满足这俩听交响的需求,所以用的是430+717的组合,其实是非常不常规的组合,430的前级还行,但是会吃掉很多微动态和细节,所以这一段只能参考一下。这一点我跟很多人意见不同,我觉得,009听交响也挺好的。目前我听的耳机里,声场有两种,一种是hd800和sus这种音乐厅声场,给你营造出一个大型的空间出来,就像一个音乐厅,这种声场在听大编制的时候极爽,非常错落有致富有层次。另一种是「自然」声场,比如说he6, t1, 不进行加工,就是一个自然扩散的声场,我觉得到目前为止,009的声场是我听过的自然声场里最佳的,虽然没有hd800的那么大,但是毫无拥挤的感觉,不像t1, 无论前端如何,总有一种被挤在一起的感觉。你几乎不会想这个乐器的结像,而是它就在那里。es1a的声场更宽阔,但是相比之下,有dt880和hd600的那种比较的感觉。
大编制听了两个,一个是莫扎特第38,伯姆版本,莫扎特的交响乐是属于hd600也可以轻松拿下的类型,因此在这道题上,细节解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体氛围和好听,在这点上其实我觉得最佳的是纸板hd600, 在两支静电里,我觉得在009要好于es1a,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es1a分析性太强,有点突兀的感觉。
另一个是漫长的夏伊指挥的马勒第二,因为这个曲子太长了,就没法听完一曲,只能是在听一张的过程中反复切换。马勒是真正考验设备回放能力的,Hd600在这里直接出局,我觉得hd800的已经基本算是可以做参考了。用hd800的时候,不会觉得有任何分心的地方,也不会有任何觉得体会不到的地方,但是跟两只静电相比,都会立刻觉得发朦。我觉得在马勒上,es1a得益于更宽广的声场,更好的分离度,更准确的音色,要优于009.
管风琴,管风琴完全没有声场,但极考验极低频的回应,因为管风琴的低频是有明确的旋律线存在的,不是一般交响乐的单纯的烘托作用,巴赫的三重奏鸣曲有三个声部,中高一般播放都没有什么问题,极低的那个声部需要低频下潜非常好的系统才能回放好。在717下,听巴赫的三重奏鸣曲bwv525,,009的极低频非常混,啥都听不清,es1a非常好。但是hd800也非常好。hd600不合格。
Hifi设备播放古典音乐的难点一般有两个,一个是解析出这些信息来,一是将这些信息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基本上对于hd800以上的耳机来说,上面一条都不是问题,下面一条才是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说hd800古典之王,因为hd800表现这些信息的方式非常恰当,既不喧宾夺主,也不过分解析,但是同样hd800也是有相当大的弱点的,就是动圈对于极高频解析的先天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