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随身系统上,比如hifiman 或者乐彼的播放器,以及ak的播放器等。
Wav听起来声音更舒缓,低频更加动感,声场更大,细节更多,信息瞬间都被释放出来,但因此可能稍燥一些,比如文件细节的瑕疵。
Flac听起来是比较紧一些,更具线条感,更浓郁和甜。但因此相对听感更紧致。细节少一些,干净一点。
这可能是解码能力造成的。flac是压缩文件,播放器需要解压。而wav则是直接播放出来。
两者各有不同。感觉听大耳,古典和器乐,发烧人声,推力大的播放器,用wav文件更好一些。
听塞子等,人声等,flac可能声底会更干净一些,人声线条感更突出一些。
在台式音源上,flac与wav仍然是不同的听感。flac高频与低频总会紧致一点。建议是wav。
听感不同,一是flac和wav格式本身不同。一方面是压缩后播放器的解码速度不同所导致的听感不同。
音乐文件本身素质也是个问题。流行音乐往往文件会躁一些,16bit较多,flac即可。发烧人声,古典等,24bit的音乐,建议用wav,如果压缩成flac等,听感会不那么舒缓。
总之最重要的还是音乐文件。
随身播放器特别是高解析,大推力播放器,再搭配好推的塞子便携等,往往会暴露音乐文件的细节的瑕疵。所以其实随身,调音和控制力比推力要更重要。耳塞还是听个味道。
高信息量的文件,需要高承载信息能力的塞子,比如k3等以及各种万元耳塞,re2000等,或者千元大耳,才能一一呈现出来,不然就会觉得太过浓郁,听感会比较累。
实际上,平头及一般耳机,苹果三星vivo手机,随身的推力和信息量也就可以了。太高就是顶级耳机,搭配顶级的播放器了,能够把信息量都一一的妥帖的摆在眼前,达到一个类似音响的效果。但终究声场等都是制造出来的。
要追求hifi,可能还是得音响,以及大耳等。
而音乐文件,可能还是cd,实体的黑胶片,以及,在实体房间里用喇叭播放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