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45|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手中的HD600、Signature Pro为参考,评价黑标1以及搭配的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9 0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南
本帖最后由 wangmo244 于 2019-12-9 02:07 编辑

先给与本人相似,由塞子转大耳的的朋友提些建议和看法。大佬轻拍。

1、随身不如大耳的逻辑虽早有耳闻,但也并非真的短时间能马上有体会的。如果不折腾,现中端价位的甚至中低价位的经典耳机其实大可满足基本的听音需求,只要搭配合理,在风格取舍上合乎基本的逻辑,也没有必要一来就往旗舰怼,对于听者而言,听音观念以及音乐鉴赏力比起花钱解决的升级要缓慢的多。

2、曾经在一篇帖子中看到一个说法即:“耳机在整个听音系统中的价格占比20%才为合理。”当然,现在的价格权重关系已经不再完全遵循这个规律,所以能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听,多比较,再做决定更好,我的原则是合理的范围中渐进的提升。

3、玩耳机,不做前期功课是不行的。而大耳机的发展脉络、历史沿革、型号、风格差异比起随身要丰富的多。反过来看其实耳机的技术性升级并不像一般数码类产品成绝对比率增长,所以以价格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耳机的价值实在不是可取的。在没有条件听到的情况下,多看看其他帖子,以一定的参考设备做比照来分析或预判比起在论坛发没有任何具体取向和需求的推荐帖子要更有实际意义。

4、“绘画是静止的艺术,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在情感、节奏、律动上音乐的美感是无法用其他的形式完全取代的。而听古典也并非是什么高端的事情,任何艺术形式下,它们既有自己的格调与受众指向,同时它亦有着通俗与世俗化的一面。音乐是拿来赏的,没有欣赏环节的它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喜欢就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而曲种、风格适配实际上也隐含着不同时期鉴赏的取舍和局限。

5、而所谓的什么都听,一味杂食和全能在自己几年的体验来看是不存在的,随身塞子用谢兰图或RE2000随便听听就好,冬天用signature pro保暖都够了。而大耳,特别是开放式大耳的声音特性,风格适配,前端搭配的方式比起随身更复杂也更宽泛。合适、合理的演绎或搭配才是根本,仅此而已。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02: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本帖最后由 wangmo244 于 2019-12-9 02:00 编辑

H600我认为是家用大耳最靠谱的中庸之选。是双十一之前带着QA390去长沙金耳朵试听之后入的,HD600属于自己带着偏见而忽略好些年的耳机,至今风评都足见其参考性。

三频整体混元、声场在四只耳机中较宽阔,也是唯一演绎交响乐时声场分布最有层次,并且丰富的,定位感很强。整体偏暖,高频细节基于混元的声底在信息量上完全足够,而与中低频的衔接上非常容易显得完整,是四只耳机中调音偏中正的,与signature pro这种“监听”风格的耳机比起来依然是严谨、冷静的。没有特别的渲染和夸张任何部分,框架清晰,打磨整体,娓娓道来的平和之感。而我认为这是一份真挚、平和的呈现,各个方面整体短板最少的耳机。

HD600的缺点和优点是互生的,中正偏暖、平和与框架感使得它没有特别的偏好。完整中他不够突出人声,没有明显的侵略取向,没有突出的信息量,没有强烈的包围感,速度感不快,但也没有明显的毛病。目前手中演绎交响乐最为合适的耳机,而其他所有的音乐风格都有着极强的通用性。

驱动上HD600用QA390双高单端已经完全满足。出来这么多年了,搭配难度在我看来比现在的很多旗舰大耳,在宽容度上反而比敏感程度更高,推力和控制力要求大于冷暖性适配。随声小播放器就别折腾它了,它这个也装不进一般的便携包,带着它跑出跑进实在不是愉快的事。

如果说qa390使我开始转向大耳,止步随身,那么HD600算是开了个好头,毕竟很多的声音特性和基础上,HD600比起sundara以及signature pro更具家用大耳的参考性。大跳水之后的sundara现在被老婆用来做电钢琴的监听耳机,顺便兼顾下电影娱乐,而signature pro则作为随身御寒的便携大耳,随便插个手机听听流媒体音乐,而HD600和黑标1则是目前在家用的2个主力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02: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本帖最后由 wangmo244 于 2019-12-9 02:06 编辑

黑标1一开声便可知是个声音特色较为明显的耳机,轻度便携,偏家用。安润老板推荐后盲狙的,现在也已经过了200多小时。应该此时再评价不至于太过偏颇。

歌德耳机包装简单,耳机架和便携包都是安润送的,耳机轻巧,线材巨粗,造型呆、傻,戴着一照镜子活脱如“愣头青”一枚,出街耍帅千万别选它,回头率应该不低,因为“**”范十足。送的延长线可见这个家伙和现在的多数耳机定位与现代感格格不入。曾经一度想过尝试80、125、325、ps500、rs1,mpro,而这一切的起因则是一耳朵的gs3000e表现,以及M1遗失多年的一丝怨念。实在是现在耳机品牌中的奇葩。

1、黑标1虽然同HD600都为开放式单元设计,但说真的,目前耳机里头,真论开放性,歌德耳机才是真格的。HD600与sundara随便一拆便可以看到隔层,耳罩、绒布、滤网之类的可以明显影响声音的部件,而signature pro的s-logic技术更加不用多说。而黑标1前后都能一眼看到振膜和内部走线。除了中空海绵耳罩和木制腔体以及比耳机还重的线材,其他都没啥能描述的了。所以从“开放性”上黑标1比钛铃(中空海绵)等平头塞还要“裸漏”的彻底。

2、黑标1单元离耳朵距离是近的。而腔体反射,共振上我认为与HD600、signature pro、sundara等几个耳机的特性有反着来的意思。黑标1的木制腔体是在单元后侧的,而其他耳机的腔体属性则多是在耳罩之内。这样带来几个问题,一是黑标1的海绵在最初的几十个小时,耳阔极其难受,有几天特别的疼;其次是腔体的特性使得他与其他3个耳机的声音走向完全不同。所以在大半个月以来,摸索、适应这个耳机也使得自己的听音理念,搭配上有了更多的理解。甚至数次改变我对黑标1的理解和判断,评价。

3、从前面对于单元的位置与腔体特性的理解,黑标1在自己的耳机中空间感差异特别明显,而且这种差异与腔体特性牵扯出来的声音走向和搭配问题其实蛮复杂的:

      a)  空间感、透明度、腔体感知

黑标1一耳朵的声场空间感比起HD600有可闻的缩小,但隔音比HD600与sundara更差(单元裸露),所以在开放性和空间浸透感上反而更明显。signature pro的声场在听过的多数封闭式大耳里头算很不错的了,pro很容易出一个偏圆形声场,这种特性和一些低频稍好的入耳塞子如re2000以及谢兰图相似地方,都通过类似反射式的闭合空间来呈现(这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声场非常稳定,也更容易出一个较具侵略性,看似完整的听感,包围感更强),和开放式耳机比起来这种虚拟声场在自然度,透明度,真实感上天然不足。当然通过20天左右的煲机,黑标1的声场感与前端的特性以及推力有着极其明显的关系。单元前压的设计,也使得很容易显得人声、器乐位置感靠前和贴耳。根据前端设备的推力、风格、高低增益对声场位置的影响极大。在搭配QA390、DX200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目前自己感觉最为中正的是DX200的LO口低增益,声场最平整,柔和,人声位置不会太过贴耳,音色显得更准确,但泛音和厚度上稍有不足。DX200的PO口下,声场会稍内缩,但音色会更饱满,更暖,泛音更多,人声魅力会更好,(甚至使得我现在用塞子或耳机的时候,只要不是推力明显不足,就尽量拉低增益,而在此之前哪怕是谢兰图我都恨不得全开高增益来听)。而在QA390下,各增益方式对耳机声场的改变虽然可闻,但可能是推力的提高,控制力要更好。好于小便携播放器是没问题的。但根据DX200的lo口的呈现,我的预测是如果有控制力更好,调音取向更正,或者平和兼细腻的耳放可能会使得黑标1的表现更全面。不过吉他以及依靠腔体共鸣的声音,黑标1比起其他三个手头的耳机有着其独有的特色,无法取代。

      b)  音色特质

音色特质上,黑标1的声音走向有着明显的偏向。首先是低频特质上它的整体声场包围感较其他几个耳机而言是显得较少的。因此在低频以及超低频部分signature pro与sundara要更强调这种包围的氛围感,甚至比HD600都要偏薄不少,虽然HD600整体混元,在全频密度上并不具有侵略性。但这并不是说黑标1的低频就很差,而是这种低频更像是乐器真实的演奏,而不太像是包房内自嗨的取向,要偏向KTV包房似的那种得瑟感,用signature pro更好,或者sundara怼个平衡也能爽,而黑标1做不到。
其次黑标1在人声部分的音色极具特色,而且中频天然靠前,前面分析过,它的低频很大一部分不是前方腔体的反射音,而是后方木制腔体的渗透。因此黑标1我认为并非是中频前突,而是低频能量是从后方腔体蔓延过来的。中频部分人声哪怕在驱动不好的情况下拿手机听个博客,都会觉得主持人的人声部分非常清晰,悦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PRO和HD600人声则是反着向内走的。高频细节没有明显突出,因此在听大多数人声时,黑标1非常合适,sundara听人声也很不错,但颗粒更细,细节打磨上比黑标1还是要多些。

       c) 音乐适配

      黑标1所呈现的激情,律动感是否为典型的美式调音,我觉得不必下定论。美州的土著民就不是白人,所以不多讨论了。而曲风适配上,我认为黑标1听老派布鲁斯、爵士非常好,而对泛流行以及摇滚、金属也并非都是都合拍,包容性不如HD600以及signature pro,而且古典音乐表现上也并非完全不堪。

      水泥佬、smog、赵鹏、王闻、蔡琴、梁玉嵘等人声以及经典爵士的表现,可以说黑标1声音味道是非常浓烈的。在小型现场的还原性上,它的魅力可以说是在较为醇厚基础上的自然呈现。而摇滚与金属与金属方面signature pro互有高低,听鲍勃·迪伦,老鹰、帕蒂·史密斯非常完美,但电子、后摇、迷幻、另类摇滚之类则PRO表现反而更好。打个比方,像taylor swift在《1989》之前的专辑用signature pro来演绎会略显平淡与萧瑟,而黑标1极其好听,但自《1989》专辑之后,特别像《reputation》这一张专辑,拿黑标1听是简直是折磨。恐怕这就是acoustic录音的可贵之处吧。
所以它并不适合所有流行和摇滚,但是有一点是超过自己预期的,那就是用黑标1听电影原声实在是好的一塌糊涂。如《霸王别姬》,《十面埋伏》等,按理多数电影原声与交响乐的基因是相似的,声场还原,规模感,框架感是HD600的强项,但黑标1有HD600所缺失的情感以及戏剧性。《星际穿越》中时间流逝之感,空间的不确定性,对于未知的恐惧和紧迫感,黑标1让我听得流连忘返。
而器乐音色还原上,黑标1的表现还是很出众的。听小提琴,大提琴独奏,在合适推力下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黑标1给不了hd600的“厅堂”感;也给不了signature PRO的包围感,而真实、自然感非常好。位置感虽不及600,但一些微弱的音色演绎,层层递进的感受还是有特点的。“万剑齐发”的规模,严肃和规整感它给不了,但情感波折的声浪,以及稍后的鼓声铺垫,而大、中、小琴清晰,流畅的表现却更容易触动心弦。当然,贝九用HD600才是更“正确”的选择,那么马友友的专辑,用黑标1则更悦耳,也更能打动我。

      黑标1相对HD600,个性更为突出,所以如果要更偏杂食,大声场,黑标1不合适,但喜欢这个味道或者调调,黑标1比手上其他三个都更有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12-9 10: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深度好文,也有HD600和Spro,听感与楼主基本一致。
关于低频,这2个下潜都欠一点,尤其Spro,其实量感、包围感还是有的,但是就是下不到底的感觉,略有遗憾,也许我是被800s和909惯坏了。
总体来说spro在封闭大耳里还是靠前的,算上便携和易推能算佼佼者,当然夹得我耳周神经疼,对大头很不友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12-9 11: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另,一直很好奇歌德低频的评价,都说歌德低频好,生猛劲爽。
SR和RS的年代有玩过,现在的旗舰GS、PS没尝试过,个人听感,歌德不少型号的低频其实是弹性好速度快,下潜和量感个人感觉一般,缺少了极低频的冲击力。
所以各位歌德大佬推荐一下歌德低频真正生猛的型号,对标丰达,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12-9 1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帮顶,好贴,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12-9 13: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个人认为有signature pro,可以全力把它玩好,远超hd600的实力。 600可以考虑换个老8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5: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lord_cbx 发表于 2019-12-9 10:52
深度好文,也有HD600和Spro,听感与楼主基本一致。
关于低频,这2个下潜都欠一点,尤其Spro,其实量感、包 ...

恩恩,自从入了HD600和黑标之后感觉对于真实和自然有了新的认识吧,SPRO按前面两个表现也只能归到自己便携用,或者不吵到其他人时用。夹得紧也是没办法,私密性在他这更重要点。HD800s听过3次吧,现在觉得600和他好像,整体更宽,低频下潜试听也难以判断,个人觉得比HD600没毛病,应该是确实被惯坏了哈哈。

您描述的歌德系听感,我觉得在黑标1这也是差不多的,极低频呈现不足,我觉得单元特性使得他的包围感先天不足,但真实自然感很强。我记得有看过文章中说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那首歌的低频是调过的,如果是现场演绎压根就没有那么重的低频和下潜,所以自己听过的那个原盘专辑的加州旅馆黑标1演绎非常好听。之前我看的一些评价黑标1可能已经是偏中庸化了,而且下盘更偏重的据说是PS500 PS2000系列吧,没听过,也只能猜测,据小白版主的评价黑标1相对于RS系列更偏下盘了,而且gs3000e在之前一耳朵印象(HUGO2推的)是比黑标1声场更大,更规整,细节不错,整体三频的魅力现在只有一耳朵好感在絮绕,不过你听HD800和909不知道会不会接受歌德的这种表现方式吧,反正我现在觉得黑标1很满意,但不是自己觉得生猛的范畴,自然通透,律动感和中频特色是他的取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5: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mvw 发表于 2019-12-9 13:26
帮顶,好贴,感谢分享。

应该是我感谢您才对,收到390之后,读了您的“建议诸位适当重视HD600”帖子之后,去店里试听的,以前考虑过森海大耳,但老板不是推荐的HD650,就是HD660.认真听了HD600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我并非讨厌所谓的堂音感,HD600确实值得重视。还得多多请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我爱兰殿 发表于 2019-12-9 13:57
个人认为有signature pro,可以全力把它玩好,远超hd600的实力。 600可以考虑换个老800

朋友的看法,我不全认同,PRO确实值得玩,暂时没有准备升级hd800的打算,HD600已经很满足,QA390还达不到自己听HD800的要求,暂时也没有升级前端的打算。而gs3000e现在很有兴趣

PRO和hd600是不同的设计,风格完全不同,我认为以秒,超,平的评价来讨论设计理念,结构不同的耳机是不合理的。
声场框架感,规模感,位置感PRO玩再好也是出不来的,这两个不存在彼此打架的。

我认为能横比的是T5P,ndh20,thp900这种封闭设计大耳或者一些半封闭大耳,跟全开放式大耳没有可能远超的。PRO的声场呈现个人认为离真实自然有差距,是另一种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9-12-9 15: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每一只歌德的特点,没听过的人光看形容是没法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9-12-9 16: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黑标1听小编制或独奏韵味很足,在表现乐器上木碗特有的优势,而且还具有其他歌德耳机不具备的硬度感,再现了老歌德的Grado hardness 但是确实没有那种厅堂感,不可能有,这点和600比有点不公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19-12-9 15:59
每一只歌德的特点,没听过的人光看形容是没法理解的。

额,其他耳机也不一定容易理解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erjiniu 发表于 2019-12-9 16:15
黑标1听小编制或独奏韵味很足,在表现乐器上木碗特有的优势,而且还具有其他歌德耳机不具备的硬度感,再现 ...

恩恩,属于初入歌德门,反正手上的除了SUDNARA出了也没几个钱,其他几个耳机都舍不得,也不是拿来和HD600 PK,这两耳机确实都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9-12-9 21: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LZ的600描述,感同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9-12-10 07: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angmo244 发表于 2019-12-9 02:07
黑标1一开声便可知是个声音特色较为明显的耳机,轻度便携,偏家用。安润老板推荐后盲狙的,现在也已经过了2 ...

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9-12-10 11: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好文。GH3 黑标1持有 600曾经持有 认同LZ听感 期待上GS3000E再来向大家转述听感(同hugo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22: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杨老师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23: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dashao12 发表于 2019-12-9 21:28
LZ的600描述,感同身受

前些天看兄弟的文章也是觉得同感哈哈,不过你玩得久了,我这才入坑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23: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hejiannba 发表于 2019-12-10 11:15
好文。GH3 黑标1持有 600曾经持有 认同LZ听感 期待上GS3000E再来向大家转述听感(同hugo2)

谢谢朋友的支持,先学习学习再搞了,再往上得找机会去听了,现在做歌德的实在是少,试听实在局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1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