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话题】关于音响和音乐热门话题的一些看法(11.23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11 2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陈湃 于 2020-5-2 11:04 编辑

喜欢音乐和音响也有一段时间了,这当中接触过很多有同样兴趣的爱好者,也听过用过不少音响器材,还大胆地写过一些音乐和音响评论文章,也蒙杂志社朋友们的错爱,发表成了白纸黑字,这主要是在《视听前线》和《新音响》。后来事多人懒,已经很久没有做这样的评测和写文章了。
以前有事没事喜欢逛各种论坛,在“耳机大家坛”注册的时间其实也蛮久的,不过,经常来的时候都没有登录,只是潜水中东看看西看看,因此在线时间看起来真是少得可怜。最近成为版主,就觉得以后可能要常跟大家讨论一些问题,于是,也想借此机会,把自己长久以来思考的一些问题也拿出来跟大家探讨探讨。
网络上的讨论见过不少,有些事情我想在这里先提出来,以免以后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1、这个贴里发表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仅代表个人观点,写下来只是留一个印迹,方便以后的讨论,并没有什么系统性,想到哪说到哪,不定期更新,如果觉得还有点看头,欢迎常来。
2、一个人学识和见识是非常有限的,个人观点难免会有偏颇,甚至偏激,有时还会犯专业领域的常识性错误,贻笑大方。网络上各种人才济济,小子恳请各位看到这样的东西不吝赐教,这对我也是莫大的帮助。先行谢过!
3、提出个人观点只是交流探讨,请各位手下留情,抬杠和人身攻击就不接了,请原谅。
4、因为只是一个爱好者,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对专业领域的各种东西并不了解,大多数时候我会说一些个人感受,知道一点原理皮毛的我也会进行必要的解释,更深层次的,请不要要求我解释原理,这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
5、既是探讨,就无所谓对错,大家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尽管保留自己的观点就好了,有碰撞会更有意思。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以后慢慢补充吧。

2楼 【一】HiFi是什么?

12楼 【二】录音的创作过程

16楼 【三】音响器材

21楼 【四】信息量和“我喜欢”

32楼 【五】音源的故事
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1 21: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陈湃 于 2019-8-11 21:24 编辑

【一】HiFi是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基本,基本到很多人会忽略,会认为理所当然是知道的。但是,经过我这么些时间以来的观察,我发现这个问题需要再提出来说明白,这是一块“泰山石敢当”,是“初心”,不同的理解会让后面一系列的理念出现极大的分歧。
所谓HiFi,现在喜欢说“发烧”。“发烧”来自粤语,大约是形容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不仅是对音响,任何令人痴迷的东西的爱好者人群都可以称为“XX发烧友”,是一个范围极广的名词。而HiFi就小得多了,这是一个英语的缩略词,完整应该是“Hight Fidelity”,字典的解释是“(收音、录音设备等的)高保真度”,简单说叫“高保真”。
那么,问题来了:保真,这里的真指的是什么?
多年前,香港的评论员陈瑛光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几乎不假思索就说“是现场”。可是,现在想起来,似乎这个答案问题很大。
乐器在演奏员的控制下发出声音,通过麦克风被录音介质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混音,母带处理 等等环节制作成音频制品。我们接触到的环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显然,这个情况下我们已经离开现场很远了(不是物理距离),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演奏家,而是录音作品,无论采取什么手段,我们都和现场没有直接关系了。这样想,我的观点就改变了,我们能够还原的只能是(广义的)录音工程师呈现出来的产品。换句话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挖掘和还原制作出来的录音制品的所有信息。
因此,HiFi就是对于录音制品中的声音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
这就是我首先要跟各位探讨的最基本的观念。

特别说明,基于习惯和讨论的方便,以后我还是会大量使用“发烧友”这一类的词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22 11: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