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品质数码音源格式哪个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8 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徐汇区
随着大家手里的枪炮越来越高级,耳朵也越来越好使,已经不满足于CD提供的音质了,一是其所能提供的最大约20kHz频宽不能还原足够的临场感,尤其被调音或编辑后带来的各种非线性听觉失真,而且16bit数据精度提供的信噪比在好的视听组合或高灵敏度耳机下也暴露无遗。
那么,升级的方向主要三个:提高采样率、加大数据精度、减少编辑。这里,多bit存储格式如CD,相对于完全1Bit系统如DSD,增加了delta-sigma环节,也可算作一种编辑。
对于绝大部分音源而言,96kHz采样率就能吃下,这是hi-res民用推荐标准;即便要保留顶级钢琴右区的大部分泛音,384kHz也算够了,这是母带级的标配。
从精度讲,肯定越高越好。但受限于播放设备dac水准,24bit也够得上普通民用的极限,这也是hi-res的标准建议;母带级肯定要32bit,虽然用不完,但可以做为编辑空间。
从编辑的角度,这里只谈1bit如DSD系统和多bit系统如DVD audio。ADC分两种,逐次逼近型真多bit,和delta-sigma型假多bit。前者需要高精度的电阻阵列和恒流源,结构复杂,做高品质高精度代价太大。后者会更常用些,即便是专业设备。
delta-sigma 1bit(也可以是2bit,3bit折衷主义)adc采集、到直接1bit dac输出,是爱好者们最推崇的配置。但这样的实录实放越来越少了,很难满足工业化需求。更多的是,高倍率1bit采集转多bit编辑、然后转成低倍率1bit数据流如DSD64,或较低采样率96k/24b多bit波形文件。两者品质相当,后者尺寸约小1/4,在flac等无损压缩方法助力下,后者尺寸还能继续减半。如果不介意文件大2.5倍,而希望音质好一点点,就选DSD64,前提是你的播放能够1bitDSD直出,否则硬件转换还不如专业软件转换好,音质还略微不如波形文件。
指标再往上走,边际效益显著跳水,对专业公司有价值,对发烧友的骚包有价值,对销售商的吹牛B有价值。
其实,大家生活中最常见的还是CD,无损压缩一下就是APE或FLAC。微损压缩如蓝牙音频传输用到的aptx和ldac,再往下就是aac,wma,mp3等。通常大家遇到的有损编解码器都是免费开源的,音质会比同码率的收费版本差。同样是768kbps,flac比专业版mp3好一截,后者又比免费版mp3好一截。有对的样本,稍加引导,大多数人都能听得出来。
以上,是dac时钟同步下的结论。如果是usb、蓝牙或wifi等异步时钟模式,又没有特殊架构去处理,这个就是瓶颈,无论原来品质多高,直接打落到普通mp3的水平。
此外,蓝牙音频还有个大坑,那就是发送端编码器和接收端解码器要匹配。比如接收端有aptx,而发送端却很难找到相应的设备,那么就很可能回退到sbc。接受段强制支持的只有sbc,性能一般。mp3,aac都是选择性支持。所以,播aac时,先解码再二次压码成sbc传输也是挺可能发生的,坑死没商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3 18: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