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rial 于 2019-10-2 20:15 编辑
很多人说我文太长,没法耐心看完。我写出来本是科普,若没人看,就白写了,那这样我干脆就不铺垫了,直入主题。 我认为大部分耳机都最好上功放推动,声音才更饱满有力。 有些人会认为耳放会增大声音的音量,没错,是会增大一些,但它的功能不是增加音量,而是增加全频段的能量,这个能量和音量是不一样的概念。增加音量是放大倍数,而增加能量是增加频段的动能。不要混淆! 耳机振动膜的运动靠绕组里的变化电流感应出变化磁力,与底盘上的磁铁发生相互排斥或吸引的力,牵引绕组振动膜的震动。声音的饱满与否,跟铜线的导通性能,和磁铁的磁密度有密切关系,磁铁磁密度越高,就代表相同截面积下磁力线越多,那么感应出来的瞬态响应必然高!中国现在暂时不具备制造这种高磁密度磁铁的水平,关键时候还是得靠进口日本。所以丰达代工的耳机就能达到这个声音的饱和度!不过这次要讲的并不是耳机,而是耳放,耳放为何又能提高声音的饱和度呢,其实根据刚刚所讲理论,不难理解,耳放在原有音源的前提下提高了各个频段的能量输入,产生更充足的动能,说得通俗些,就是姿势更到位。所以一些比较优秀的前级能提高低频下潜,甚至结像力。 耳放现在有手持式的高度集成电路耳放,带各种处理芯片;也有传统的音响前级。我个人比较喜欢传统音响的前级,这些前级遵循最传统的电压电流处理规律,技术成熟,声音成型自然,不过多夹杂味道,通过调整电子元件就能调整出不同的耳放听音风格。 在玩过一些万元级别的复刻前级电路之后,个人认为三大名机之一的MBL6010D可玩性更强,就算撇开分立的电子元件不说,光换运放就能得到非常大的调整区别。现在做6010D的,我认识的就有两家,我都买来玩过,声音区别非常大,电路稳定性,兼容性都有很大差别,电路不一样,最后我选择了下面这版。 这款自带整流滤波线性稳压电路,在使用过程中就减免了过多的额外失误。只要把变压器搭配好之后,就可以愉快地进行打磨了。我在正负电压的脚上加入了美国云母色块电容,这款电容是古董电容,之前有人卖很便宜,使用这款电容后,声音会变得非常水润清澈不刺耳,有杨钰莹的增效。 然后就开始搭配运放。这款板建议的运放是LME49710NA和AD797,我也就相应地试验对比了一下,声音的确非常好,整体色彩非常艳丽,对耳朵极为讨好,但缺点是声音没有浮起来,都在一个平面上,是二维声音,非三维,通俗讲就是结像力较差。然后我又试了一下大S的5534AN,声音全都立了起来,声场自然,定位精准,每一样乐器和人声都在一个真实的空间里有了精确位置和形态。之前播放器的不是很明显的背景音都清晰地在乐器后面以背景的方式在清晰流动~这款运放我放别的机子里都是一般的效果,并不突出,放这里效果却立竿见影,所以东西好坏在于配合,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大尚。煲了一段时间之后,声音足够圆润,我就在变压器的前面加入了消直电路,防止市电的杂乱直流杂波影响初级的波形。 整体效果非常满意,我试了一下索尼E888、A8、PK1、MX500等耳机都有明显的三频更丰满饱和,指标更高,下潜更深,更圆润。这款复刻电路个人认为听感有血有肉,感情丰富,不冷漠,非常适合作为闲下来专门听音之用。 肤浅之谈,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