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八万盲听的事件相关的话题炒得火热, 我觉得这其实真的非常好, 自己亲手做实验才是现代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对我个人而言, 如今自己的耳机烧之路看到了尽头 (还是定了个六位数的器材, 哈哈), 个人的发烧需求已经不再强烈, 相反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能让自己对hifi的热情借由公益的方式延续下去, 也不枉掐指一算将近十年的时光.
因此, 正好借这次的契机, 我想逐步规划展开一个"云盲听"的活动, 能最终变成系列就更好了, 通过降低物理门槛的方式, 让更多的朋友能够小负担地参与到对盲听的尝试和练习中, 并且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在大家当中的听音评价水平 (是可以不公开地得知的, 我没有一定要挂人的意思).
注: 我知道版主大人肯定认得我这个从前的cadenza42, 不过我现在对"蓄意吹黑"某牌和某牌确实兴趣很低了, 因此如果论坛官方认为值得支持这样的活动, 我在此申请一个文艺青年资格以便后续开展. 当然如果觉得还是盲听大赛比较科学, 或者就不放心我, 或者其他的原因, 我也无所谓.
那么第一点, 正式介绍一下我的"云盲听"的理念. 有人肯定要问, 你是想证明什么呢, 电源线有没用吗, 那你在云上怎么保证素材真实呢?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 我的关注点不在于玄学检验, 而在于盲听本身, 在于方法论, 就是说你做一个实验必须方法合理. 盲听N连的合理性或者难度量化出来到底是个什么程度, 说实在话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中文领域的实验, 一说起来都在飙数理统计, 但那是纯理论的, 生理/心理性的影响无法计入. 因此, 我的云盲听实验要统计的, 不是某种特定的音响变量是否足够听觉显著, 而是公认的有一定听感差异的音轨在盲听N连下的辨识度. 因此我想我的每一次活动都应该分为以下两步:
1. 明听选材
这一步就是选出"公认"的有"一定"听感差异的音轨, 说白了就是大家上传素材, 开着脑放先听, 一起选出值得盲听的音轨.
关于什么是"一定"听感差异,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飞利浦金耳朵测试, 里面不同铜银金耳朵级别的测试项目多数是一致的, 但是程度不一样, 铜耳朵里面给你听频响+12dB的变化, 50%混响的变化, 根本不用脑子, 但金耳朵里面+1,+2dB, 10%的混响, 不少人就emmmm了. 因此我觉得的"一定", 大概是在银-金-铂金这样的范围内, 根据所有人"明听"的感想, 在这个范围内选3个相互难度有些区别的素材.
选择的素材库我个人肯定会提供一点, 但精力有限, 而且我觉得坛友的参与才更加重要, 所以请各位有意向的朋友积极提供各种素材, 任意来源, 不管你是拉EQ的加混响压限的, 还是换避震换界面换耳机信号电源线的录音, 还是mp3aacwav, 只要满足条件:
- 你认为可以相互区分
- 长度10秒以内
- 对你认为的区别做出描述
的一对对比音轨,连同描述统一上传到度盘 (节约坛友们的下载精力), 回复到本贴当中, 让所有坛友都能亲自感受并评论主观听感. 如果情况较热烈, 那么我会做一个归集, 最终确认3个实验素材后进入正式云盲听.
2. 云盲听
我虽然有一个编写专门的云盲听程序从而尽量避免文件作弊, 网页脚本/攻击作弊之类的设想, 但还是那句话精力有限, 我一个每天搬砖的小管理更做不到怀揣八万跑全国的潇洒.
因此第一次活动我暂时决定还是由我首先上传制作好的盲听测验音轨和加密后的正确结果, 一段时间后公布密码, 公布分析统计结果, 就当是一次完全的兴趣活动.
盲听测验的方式是一轨播放到底, N连判断, N>=10, 至少10连, 初步计划还有20连和25连. 比较了解实验设计的朋友可以提一些意见.
参与者可以选择回帖明示结果, 也可以私信给我结果. 明示结果的参与者我会公布成绩分析, 私信的我会计入总体结果统计, 但保护你的隐私. 希望证明自己的朋友, 不管是玄学科学, 大胆明示吧! (在本坛) 扬名立万的机会!
最后, 无论如何, 请尽可能告知我结果, 因为活动的宗旨是统计, 研究烧友的基本的水平, 或许, 你对正确率没有把握, 但统计结果可能会表明, 你其实仍然是优秀的烧友, 但这一切都基于你的积极参与之上. 追求真理始终还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不是吗
最后附: 一个素材的例子
这个例子来自tts43坛友, 虽然他没有具体提供音轨, 但是他的描述很大程度启发了我这个云盲听的设想, 例子如下:
HD800 / HD800S 耳机, 在加州旅馆1:20-1:25的区间, 对于观众起哄声, HD800的高频峰会导致更强的能量刺激.
这个素材我是会尝试收集的, 不过我对我的录制效果比较担心, 要是有大佬能提供高质量的这个素材, 我感激不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