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f29599950 于 2018-9-25 15:11 编辑
原定于9月16日的Sony 2018新品音频产品体验活动-深圳易美站,因台风“山竹”改期到9月20举行。由于是上班时间段所以来的人不多,但好处就是器材不用排队,新品任意听个够,只要你屁股够,可以一个人座两个凳子,左耳插一个Z1R,右耳插另一个Z1R,怀里抱着索6听两个小时都没人催你。挤到香港去排队只能蹭听一耳朵的你们就羡慕我吧。 言归正传,这次试听我也带了点自己的器材,金砖(加上现场的一共5台),MR1,MASON,EXK,HEK V2,现场前端除了索6、金砖还有若干黑砖。下面说说对于这次Sony新品的感受。 DMP-Z1: 同定位的产品目前市面上没有,所以无法横向比较。在索6上面试了IER-Z1R,MASON 、EXK、MDR-Z7M2、HEK V2。这个“填补空白”的东西比想象中小且重,如果和随身设备比,比印象中所有听过的随身设备推塞子都要饱满、厚重,解析也是强过所有便携产品甚至要高过印象中的HUGO2,我的MASON被推出前所未有的规模感、开阔感和饱满度(别和真正台机比),而且推EXK这种低阻也并没有过推的现象,推MDR-Z7M2也很棒但感觉MDR-Z7M2尚有潜力可挖,推HEK V2就不谈了但是比MR1平衡推的饱满点。调音基本和金砖一脉相承,但是声音比金砖的解析、透明度好不少,三频也比金砖更饱满暖厚,这些优势在搭配不好推的塞子上显得尤为明显。“可便携式”是对它应用环境的简要概括,但是让我拎一个像电动车电瓶一样的东西出门或者随处行走,我是不(mei)好(you)意(yin)思(zi)的。我觉得这个东西拿来对付不好推的塞子来说简直不要太完(ang)美(gui)。特别是拿来治愈一些低阻的、毛刺多的、易刺激的、声线偏薄的便携耳机/塞子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IER-Z1R (价格18k左右) 这条塞子是我这次听的时间最久的器材。整体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塞子声音强悍的不像是塞子。为什么?从解析来说,它已经明显超过了我手中的mason和已经出掉的IE800S,榭兰图甚至略好(gui)于RE2000等塞,和听过的MASON V3公模旗鼓相当;从调音来说,不同于以往Sony动次打次的风格,但又不像EXK那般监听走向,而是高解析、大体均衡的前提下具备十分不俗的音乐味。具体地说,低频是类似IE800S那种下潜深、量够大、弹性上佳的低频,这三个低频要素的尺度都恰到好处,所以不会像榭兰图那样量过多而砸头,也不会像Z5那样下潜过深而扎心;中频位置正常不远不近,密度很大、厚度适中并带有一丝典型Sony染色;高频略亮,能量感强大,延伸度极佳,推力和控制力够的情况下基本没有毛刺(金砖搭配下略显推力和高频控制力不足,低频量叠加稍多,但随便听听尚可,索6和MR1就完全没问题)。另外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塞子的动态表现十足,又能实现瞬态收放自如,加上顶尖的解析、定位、分离度,在MR1和索6驱动下大编制居然也能良好驾驭。声场方面,和推好的RE2000不相上下,十分规整,没有明显的边界感,类似个十分宽广的椭圆。最难得的是这个塞子毫无一般入耳塞子的头中效应和闷感,十分的开阔,开阔的感觉像是在听开放式大耳的感觉。包装和配件方面,Z1R和M9/M7均采用了低调奢华的黑色包装,配件比以往更丰富,收纳盒比以往更实用,特别是Z1R的三层抽屉式的创意设计更容易满足男人开箱玩具时的好奇心。唯一可吐槽点可能是佩戴,因为腔体圆柱体的部分的边角处理不够人性化,加上塞子重量和印象中的RE2000不相上下,尽管现场工作人员教了我如何正确佩戴但是依旧不够舒适。好在Z1R腔体体积是比绝大部分定制旗舰公模明显小的,所以只要配上合适的套,花点时间即可调整到相对舒适的角度。总体佩戴感还是好于不少定制旗舰公模但是明显差于这次的M9/M7。总之,Z1R我觉得是这次新品里最大的亮点,而且原线对比了一个第三方DIY线后,感觉这次原线挺良心的。 IER-M9/M7 (M9大概7K左右,M7大概5K左右) 之所以一起说这两监听定位的塞子是因为声(jia)音(ge)上和Z1R相比并没有吸引到我深入去细听(各听了几分钟吧)。不过一两首歌是完全可以大体上做出判断:1.这两货比较吃推力,难推度不亚于Z1R。 2.这两货除了低频弹性,其他是全面好过EXK和Z5的,M9好的程度更明(fei)显(hua)。3.这两货声场一般,但中规中矩并不拖后腿。4.这两货音乐味是稍弱的(毕竟定位是监听),搭配好了也能欣赏音乐。5.搭配金砖一般,搭配mr1细节足但是高频略有刮铁感,所以得出更适合大推力、高解析、高频暗的前端? 另外,这两货除了包装、配件之外最值得称赞的是佩戴,明显比z1r更符合人体工程学,重量也轻,佩戴舒适度丝毫不亚于榭兰图。总体上,这两货对比同价位的塞子各有优劣,大致符合定位。 MDR-Z7M2 (5.9k左右) 这个耳机算是个小意外,意外的是很大程度解决了一代Z7的闷、糊、凹、乱的问题,通透度大大提升(4.4原线),低频不再过量了,人声不那么凹了,结像也不那么散了,声场的开阔度在同价位封闭式大耳里也算中上了,并且佩戴感再次提升。但如果相对于这个定价,声音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知搭配原厂升级线如何。 总之,这次新品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Sony,特别是让我感受到了Sony重拾高端耳塞市场的信心和决心。但是,真正有口皆碑的产品是要经过充分的市场反馈和时间的洗礼,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