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276|回复: 9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线材DIY】空调铜管的新用途--线材地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17 02: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亚太地区
我觉得,有时,数量优势能胜过质量优势。

本着简单粗暴是王道的原则。
准备做以下尝试。见图。

空调铜管很厚,如果把多芯铜线比喻成多路高速公路,适合跑跑车的话,铜管就是一马平川的大沙漠,适合与跑坦克。

铜管的截面积,表面积,均超过了普通线材。
GND地线,比信号线更粗的话,电阻更小,地回路更佳。
铜管本身就是一道很厚的屏蔽墙。

唯一的难度,就是如何弯折。

我打算做成,瞬间位移法,接头处软连接,通道硬铜管,以便于灵活连接设备。
瞬间位移的意思就是,信号一出运放,就进入音响了,中间的通道,像是没有经过距离一样,
信号就像瞬间从起点跳跃到终点。

还没做。





线材 铜管.jpg (345.62 KB, 下载次数: 286)

未来的线材

未来的线材
2
发表于 2017-9-17 08: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phoexi 于 2017-9-17 08:39 编辑

电信号的传输速度 线径粗就快么?

你要是有高端的GHz级别示波器+信号源 可以测量到传输速度(当然 并非有些人随便YY的速度是光速)


这线确实粗的能跑坦克 然而坦克开的没跑车快 也没跑车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9-17 1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楼主动手能力厉害啊,自己实践理论也很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shteki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017-9-17 12: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6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23: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实测,铜管优势明显。

对比4平方同等线长的电线,铜管电阻小4到5倍。
因为,铜管截面积大,且表面积也大。

见图:
电阻越小越好。

铜管 电阻 优势.jpg (149.89 KB, 下载次数: 225)

各频段等效电阻ESR 实测

各频段等效电阻ESR 实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23: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9-20 00:08 编辑

趋肤效应下,铜管对高频干扰,屏蔽得更彻底。

因为:
表1、20℃时,铜的趋肤深度表:

频率(Hz)         60         1,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50,000          100,000
趋肤深度(mm)         8.5         2.09         1.206         0.935         0.661         0.467         0.296         0.209

是否可以理解为,当屏蔽电缆的网孔大于0.661时(屏蔽层排线不够密集时),1万HZ的干扰,就可以侵入屏蔽层。
或者,理解为,厚度低于0.661的屏蔽层,会被1万HZ的干扰穿透,起不到完全屏蔽作用。

有了铜管,可以在空间拓补结构上,形成一个黑环带,让两头的干扰,无法碰头,也就无法耦合进信号里。(猜想,乱说的)


而低频干扰,需要用钢铁类的金属来屏蔽。
ei~,我是不是也该加一根304 4分自来水管(约2cm)来屏蔽低频干扰啊。想想就带感啊。
看看上面的数据,低频干扰,铜管根本抗不住,要9毫米厚,贵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23: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9-20 00:10 编辑

完美的设计是,内部铜管屏蔽,外部钢管屏蔽。(因为,物理实验表明,钢屏蔽低频电磁波,铜铝屏蔽高频电磁波。)

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好弯折,不美观。

最后,做出来的线材,就像水管布局一样,是真正的硬线。
那画面,想想就很感动啊。极致作风。(原理上也是很有道理,说得通的。)


以后烧友家音响旁,就是一组不锈钢水管。
小白看了,会问,你家音响还要用水的呀,是水冷音响吗?哈啊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9-20 0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我只想知道实际听起来怎么样。

另外芯线和绝缘材料用的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9-20 00:53 编辑

恩。还没做呢。
在等原料到货。

芯线打算也用铜管,中空的2mm铜管,
为了保险,再并联一根镀银线,做双芯线。

绝缘材料,就是普通硅胶管,饮水机水管,透明管。
可能用特氟龙管会更好吧。再考察一下。

粗的特氟龙太贵,快更铜管一个价了。

做成灵活可变的,以后再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1: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9-20 01:11 编辑

其实,我觉得 RCA线该淘汰了。
从PCB板出来变成 RCA线,其本身接触电阻就很大了。可能还比不上插线板插头。因为圆形内切圆形,最多就只有一个点在 接触。
RCA线的设计,是为了减小体积。而性能面前,体积一点也不重要。

铜管很硬,掰弯了又不好看。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我觉得,可以用下列方法,来软连接。可能比较方便些。
【RCA转插线板】 法。

放弃两边接头处的屏蔽,把通道用铜管屏蔽,拓补结构来看,还是屏蔽的。
这可能要另开一贴。
做成4插座,对4插座。(左左右右  对  左左右右 可双线并联)
这样可以连接两组线材。
可以不停拔插,对比听感。
拔插也更方便。
线也可以做的更粗。
甚至装上带开关的插线板,通过开关来切断L,R线,而留下GND线不断开。

待做。




软插头 链接 平衡线.jpg (465.3 KB, 下载次数: 201)

软插头 硬通道

软插头 硬通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9-20 02: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任何东西都是差不多的 就是包装成音响耳机音频商品的就贵的坑爹了 各种各样的器材也一样
  粗的铜当然传输效果好了 自己知道就行
而且又不贵 各种纯银 镀银 铜线材银保险丝国产的都很便宜 几元几十元  而且很多还是当做所谓的HIFI用途卖的价格了

金属管要拐弯不是没有办法 比较麻烦 要内部灌满沙子 两头密封  这样的情况下 折 不会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16: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9-20 16:41 编辑
前进 发表于 2017-9-20 02:07
任何东西都是差不多的 就是包装成音响耳机音频商品的就贵的坑爹了 各种各样的器材也一样
  粗的铜当然传输 ...

谢谢高手,提供制作工艺。


DIY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超值的收益。
通过投入创新设计,劳力,合理的价格,获得超越大众消费品的超值品质。



而不愿意投入前几样的人,就可以通过超高价的购买行为来获得先端的消费品品质。


极品,肯定是要特制定做,才能获得。
真正的极品,光是原材料就很难获得,制作工艺也投入巨大,设计理论更是白丁不懂的,可谓是外星科技,
能享用的人,也是不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9-20 19: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q6_6per 发表于 2017-9-20 16:38
谢谢高手,提供制作工艺。

需要关注线间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以及芯线和屏蔽层的线间距。改变线间距就会改变芯线和屏蔽层之间的分布电容值,改变线间距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线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2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314704002 发表于 2017-9-20 19:55
需要关注线间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以及芯线和屏蔽层的线间距。改变线间距就会改变芯线和屏蔽层之间的分布电 ...

谢谢各位大大的提醒。
我会注意工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20: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铜管弯折遇到了难题。

即使在大腿上,隔一段,弯一下,也会不小心把铜管挤瘪了。


看来,铜管最好还是直着走线。
输入输出的RCA处各做个软连接。
就像铅笔画里那样。
虽然两边接头处,会有电阻瓶颈,但可以堆料,以达到总电阻最小。


铜管不易弯折图:

铜管 难以弯折 易瘪.jpg (169.22 KB, 下载次数: 241)

容易折瘪了

容易折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9-20 20: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有创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23: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9-21 00:09 编辑

谢谢大家的鼓励。

本来打算等材料到齐后再做。
但为了早点给大家提供信息,我决定鼓起勇气,大胆尝试。做废了,大不了在买材料,重新做。

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
终于完成一条。是的一条。这货很费神。而且还有很多坑。稍后一一说明。

先上图: 做好后,看起来还是蛮高大上的。

穿外管.jpg (514.32 KB, 下载次数: 223)

上硅胶外管

上硅胶外管

先穿内管 后弯管.jpg (463.39 KB, 下载次数: 213)

先穿 后弯

先穿 后弯

端口 软连接1 .jpg (429.02 KB, 下载次数: 208)

DAC接头

DAC接头

接线 外观.jpg (188.11 KB, 下载次数: 213)

外观

外观

接音箱 1.jpg (176.59 KB, 下载次数: 220)

音响接头

音响接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00: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9-21 01:02 编辑

工艺公开:

1  先穿外管的粗硅胶外套,绝缘用。最好用特氟龙材料(但贵)
2  给内线穿上细硅胶内套。这里最好用特氟龙,防止疲劳后,破裂,导致短路。
3 穿的时候,边穿,边转,不急,慢慢来。

4  夹接头。方便固定后,焊接。
5  焊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散热太快。我的50W渣焊枪,一上去,锡就固化成一坨屎状。
怎么办?

6  捆绑法。用铜丝捆绑镀银线到铜管上。一样能起到导电作用。再用电工胶布加固接触。
7  注意,内硅胶管,要选好外径。不然,铜管镀银线很难穿进去,无法连接GND。

8  最好内线,再并联一根镀银线来走左右声道的信号,保险,只要空间足够,就该尽量堆料。
(我镀银线不够长了,线还在路上,所以芯线只有一根空心铜管2mm,算下来3.14平方不到。派R平方)
9 还有,我的铜管是用纸反复擦过的。当时擦烫了。光滑的铜管,电子炮得更欢乐。

稍后,上听感。我只听一个喇叭。还是能听出区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00: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17-9-21 02:30 编辑

上听感:


即使内部焊接像屎一样,但听感还是有明显区别。

1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背景太干净了。感觉有点冷。
   老线材,背景嘈杂热闹。
   这货,很静。

好了,暂时就这一个听感。其他还不敢乱说。多听听。
但可先用理论数据来脑放一番。
由于铜管比4平方线材,在高频方面,电阻降得更多,
理论上,高频有提升。
但我只用在了GND屏蔽上。信号线并不是大铜管,而是小铜管2mm外径,空心的,增大了表面积。

2  鼓点收的快?反正就是感觉脑袋跟着一起在振动。    而老线材,鼓点就要软一些,不痛头。

3  张靓颖的海豚声,老线材听起来附带有沙沙声,这货,就是干净,海豚声干净。
4  本来觉得,这货,声音少了点什么。经过多次对比,确定是少了沙哑感,声音更清澈明了。
    以前认为是渣音效的,现在居然能听得很明了。
   比如,张靓颖 ==个人秘密==11秒 16秒===背景里,是金属声,还是像鸟叫声?
   这货听起来,像鸟叫声。

5  总体来说,区别不太大。就是脑放开了后,听感相对干净些。
6  可能是芯线不够粗。感觉声音有点小气。(内敛?)
7  感觉听久了,比较醒脑。现在左耳(听的这边),就比右耳醒亮些。

8 以前觉得刺耳的歌曲,现在觉得好清凉,好骚耳。

9 以前也能听到的声音,但不留意。
  这货能把背景里的小声音,引起你的注意。
  估计还是屏蔽的好。

10  我觉得,这种简单粗暴的内外两根硬管,可能还欠缺些什么。
      但,就是好听呀。可能是开了脑放把。我的别名,脑放九段。

11  乐器少时,以前不觉得有什么,
     这货,让我觉得音乐好像空白了一段。

12  用两倍音量才能听出的细节。
     这货,直接给出来了。     我觉得这点,最能说明听感的变化。细节不费力,噪音少。

13  听两个人合唱,能轻易的切换注意力。关注谁,不费神。
14  声音的连贯性更好。

15  人声比较内敛。

16  乐器声响,更有带动感。

17  有的录音很有磁性,其实是一种令人不爽的渣渣音。
     这货,可以减低这种假磁性声的感受。

18  老线材,听歌,知道歌手有唱功,但还是听着还是一般般。
      这货,现在好像煲开了。由于多了人声的细节,
      所以,听起来更有感情些。抑扬顿挫也更明显。(此处或含脑放成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0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bose 老C2 就是好。可以接两组线。
换线好方便,只换一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25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