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响类产品的成本问题,已经是个老生常谈了。对于中高端HIFI音响产品,大部分不是依据成本来定价的,而应当是依据产品的声音水平!企业花多少成本达到这个声音水平,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重要,而且类似研发成本都是无形的,可能远远超过可见的元器件成本,也是说不清楚的。
HIFI不是必需品,对于大众而言,有些手机的随机配塞都可以用了。但是追求HIFI音质的玩家就不是这种要求,国内企业应该去向更高层次的HIFI产品进军,提升产品的音质水平,只热衷于低价竞争没前途。
有些人说了:HIFI产品按照声音来定价,岂不是企业可以随心所欲?一个产品卖2万块,声音就值2万?国外品牌的高价HIFI产品里确实有不少鱼目混珠的,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HIFI产品的横向对比,一个卖1万的货和一个卖5000的货声音听起来差不多,并不少见。一种可能是确实声音有差距,另一个可能是你根本听不出区别。所以对于高价产品耳听为实更重要。举个例子:前两年曾在某经销商处听过两个万元以上的国外定制耳塞,当时就震惊了:这是什么玩意?音染极其夸张,低频混得一塌糊涂,人声刺耳。而且据说这玩意也有人买!
反过来看看国内企业,一些优秀的产品定一个比较高的价格,也会有人出来骂“没良心”,在这类人看来,中国企业只配做低价产品!类似HIFIMAN的高端静电、平板耳机几十万,几万的价格已经扇了这类人几个响亮的耳光。国内企业不能去学那些虚标价格的国外品牌,但是有这个能力就要理直气壮的去占领高端HIFI产品的阵地,接受发烧友的实际对比试听。这才是应该走的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