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一次无懈可击】海贝HIBY RS8II试玩手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18 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立冬之后的伴乐谈,我们需要一些暖暖的话题,本期的节目我们便来说说一位“熟悉的陌生人”——海贝RS8 II。说它熟悉,是因它的前作RS8曾是2022年便携播放器领域的现象级作品,海贝独步江湖的达尔文架构让广大烧友见识了灵活的算法加持下,传统R2R在密度与乐感上更多的可能性;说RS8 II陌生,则是因为它并非简单迭代,而是一次从硬件根基到声音哲学的全方位重构。在“DAP堆料军备竞赛”渐成主流的当下,海贝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用更精密的算法与更极致的调校,让达尔文架构继续进化和释放。

简单说说我对RS8 II外观的看法,大家都知道,海贝播放器的核心型号是R系列和RS系列,走的是R8和RS8双旗舰的路线,区别在于其内核架构不一样,RS用的都是自研的达尔文架构,这个架构包括R2R解码模块和对应的数字控制。在第一代的旗舰双子星上,我们可以看出R8和RS8是几乎一样的设计语言,只是外壳材质以及厚度不一样,RS8更加厚重一些,当时海贝还推出过一款DOCK类产品叫CR08,R8或者RS8都可以严丝合缝放上去(甚至NR6都可以)。但是到了第二代的时候,海贝显然是更换了审美风格,早些发售的R8 II,走的是相对圆润内敛的外形设计路线,标志性的旋钮也取消了,当时我就好奇二代RS8会不会也要追随R8 II的路子,不过待到海贝前阵子发布会的时候,我们才看到,虽然确实改了和一代完全不一样的设计风格,但这一代海贝似乎有意将R8 II和RS8 II的外观差异拉大了,RS8 II拥有更鲜明的棱角,更多的切割面,以及保留了右上方标志性的旋钮。和初代RS8放在一起,RS8 II是更有张力的存在,其实,更有张力的,不仅是外观,也在声音

作为最新一代的旗舰,海贝在RS8 II身上是做了非常充分的堆料的。这点其实在官方发布会上都有详细说明,我摘选两个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点吧。首先是CPU,采用的是高通跃龙 Dragonwing QCS8550(8Gen2同平台),没记错的话,这也是8GEN2这一代第一次在DAP上的使用。这么说吧,开机和响应的速度,真的是立竿见影的快。也许你要说,纯音频的处理,用不了太多机能,这话既对也不对,因为RS8 II毕竟不是纯音播放器,加上后续软件升级的需要,其安卓13系统和一些流媒体音乐APP也会占用越来越多的资源。举个例子,初代旗舰R8,用到现在已经5年多,打开海贝音乐APP播放本地音乐依旧是流畅的,但是运行QQ音乐等APP,明显就比不上当年的迅捷了。RS8 II在CPU上留足性能空间也是为了跟得上未来几年第三方APP的升级速度,另一个原因是,海贝本身也在RS8 II身上尝试很多自家的数字信号处理,包括达尔文架构持续更新的自有滤波算法、升频算法,以及将来会正式亮相的Sankofa/AI音色克隆等全局音频回放系统。这些功能也是基于算力的支撑才是可以实现的。才子伴乐谈在很多场合下提及过,未来的个人音频增长点,并不是复古的模拟音频,而是在“计算数字音频”这一块,海贝深谙其道,提前为RS8 II埋下伏笔。

配置上另一个让我比较在意和欣喜的则是供电,RS8 II采用了双3.9v电芯进行串联,得到7.8v/6000mAh的高压供电基础,这点和同样采用两块电芯的初代RS8并不一样,初代RS8采用的电池是并联,供电电压相对低了50%。我们常说,采用相似核心元件的便携设备很难企及台式设备的原因,其实就在供电,RS8 II使用高压供电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尽量逼近台式设备的供电条件。当然,付出的代价就是能耗较高,不过,RS8 II支持PD3.0快充,电池最大充电电流可以达到12A(大约80w充电功率),对我来说,反倒是没有什么续航焦虑。其实我在意的这两点,映射到实际使用中,CPU决定了响应速度和功能丰富程度,供电条件则是保证了音质的上下限。至于内存、储存空间以及机身加载的数字模拟接口,我个人倒并不是很在意,也许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看重的点吧。

谈谈RS8 II的声音和搭配,前面说过,RS8 II在数字处理和数模转换这块,用的是自家的达尔文架构模块,在这个模块后面的模拟放大环节,海贝也做了一个很有创意的设计,叫做Adaptive AMP自适应耳放电路,简单来说,这个模块和软件做了深度契合,玩家既可以通过菜单自由调节耳放的放大模式(从纯A到高偏置电流AB再到普通AB类),也可以把这种对耳机的适应性交给RS8 II自己去判断操作。在这个智能系统的加持下,RS8 II的输出功率做到了210mW(单端)/812mW(平衡口),纯看数字的话,在当下一众中高端DAP中并不算夸张,但应付耳塞和一些高敏低阻的头戴,都是够用的(我个人也不太喜欢功率数字太高的,因为大多场合用不上且能耗高),如果需要伺候难搞的低敏高阻头戴,还是建议加便携耳放或者桌面耳放,术业有专攻嘛。

关于RS8 II的系统体验,这里就不赘述了,一句话,在目前国内品牌的安卓系统DAP中,海贝是系统做得最流畅,优化最彻底,扩展性最佳,兼容度最好,后续升级最完备的,没有之一。所以我们把后续的篇幅留给声音,我选来和RS8 II搭配的,是金平面旗舰入耳AMT16,一个难推但下限不低上限很高的货色,以及Moritz的Aura、达音科glacier川等一些塞子。RS8 II机身储存空间512g,可用的也有460G+,我塞了一张满满当当2T的TF卡,海贝音乐扫描速度也比较快,几分钟就扫描建档完毕。

听惯了初代RS8,当RS8 II最初开声的时候,你会非常容易找到两者的差别,RS8演绎的音乐更宽松平顺,就像一股溪流潺潺而下,但RS8 II的声音,就像溪流的路径经过了岩石,水流变得更有起伏,也更有活力。当年,RS8和初代R8便有不小的风格差别,R8是古典大杀器,而RS8更偏重大而全,在音乐类型上相对没有非常明显的针对性、指向性,听啥都没有明显的短板,带着一种略带斯文的点到为止。但是到了RS8 II,我们不得不说,一股更鲜明的个性又回来了,RS8 II不同于R8声音中的严肃,它的精神底蕴是另外两个字:鲜活

这种鲜活的质感,有点像是给数码音源镀上一层黑胶的味道,从信息量来说,RS8 II确实已经做到当下主流DAP的领先地位,它的中频绵密醇厚,而且比起前代,更加强调结像的紧致(我觉得可能和更新后的滤波算法有关),这种凝聚的质感就像镜头对焦一样,很容易让你在诸多音乐元素里面抓取到你想听到的细节,如果听器乐,可以轻易通过庞大的信息量营造出立体的空间感。聆听库布里克指挥芝加哥管弦乐团在Mercury水星的录音,德9新世纪和莫交38布拉格。在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第四乐章,管乐和弦乐交错的瞬间,RS8 II展现出一个极有层次的声场规模,无需辨别你就可以清楚听出各个器乐团的相对位置。在定音鼓为主题动态一遍一遍增加氛围的过程中,鼓皮震动细节清晰可辨,此时你能觉察低频能量感向四周扩散得非常快速,并没有中低端R2R磨磨唧唧的缺点。RS8 II的声场和R8是接近的,自然而庞大,如果说这是一个大号的音乐厅,那么这个音乐厅的天顶算是很高的,即便是高把位的弦乐齐奏,依旧是亮度充足却无刺耳感。在古典器乐这一块,我想说无论是微动态还是分离度,RS8 II都很好拿捏了自己的耳朵,考虑到RS8 II的重量甚至不如前代,个人觉得这些提升大部分归功于第三代达尔文架构对于数字信号的重整和还原。

在人声、流行、ACG以及一些编制不大的原声等通俗音乐上,RS8II继承了发展了前代兼容并包的特质,将R2R模块的流畅,以及一点点甜味的润色巧妙融入在音符的流淌里面。在我看来,RS8 II的音色并不是那种不遮掩的直白,它是带着一些修饰的,是一种有韧性的暖色调。它的人声口型没有刻意控制距离,录音是啥样,听起来就是啥样,它打磨的只是人声的凝练程度,尽量往一个点结像上面去靠。这样的好处就是顾及了这类作品密度和空间感之间的平衡。一句话概括吧,RS8 II不会刻意讨好你的耳朵,却让你更贴近歌者的情绪。

文末我想说,在DS芯片为主流,HIFI设备参数也开始“小米化”的时代,海贝用RS8 II证明:听音乐不必追新也不必复古,而是通过达尔文3架构更强大的算力,更适配的滤波算法,去发挥R2R这个传统架构该有的魅力。从硬件堆料,到软件优化,海贝的答案是:当技术足够强大时,器材自然会隐身于音乐背后。



2
发表于 2025-11-18 15: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帮顶才子佳人。
与sp4000比较声音的话如何?都是相同价位的安卓播放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8 15:41 | 只看该作者
天上人间7788 发表于 2025-11-18 15:36
帮顶才子佳人。
与sp4000比较声音的话如何?都是相同价位的安卓播放器。

SP4K我记得更贵,驱动功率好像也更大一点吧,两者整体是一个级别的,风格走向区别更大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5-11-18 17: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荷兰
对比飞傲m27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11-18 19: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夏季long 发表于 2025-11-18 17:32
对比飞傲m27怎么样?

你想怎么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11-19 0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荷兰

信息量、控制力、动态、调音、密度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11-19 05: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
来啦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11-19 06: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孝感
听过了,搭配的唐族天蓬(古董线),这机器的框架非常夸张,横向尤为宽松。声音硬核,乐器和结相质感突出,硬素质在同价位出挑,染色还是海贝的一贯风格,整体偏还原;下盘方面,饱满度、低频落地感和纵向有待进一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1-19 07: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