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5-1-22 14: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链接:/s/1rlwz5Kwwmq7GHnplPO3p0A
提取码:9009
京剧宗师谭鑫培演唱艺术全集
表演者: 谭鑫培
介质: CD
唱片数: 1
条形码: 6906338012170
ISRC(中国): CNE019801300
豆瓣评分
9.7
52人评价
5星88.5%
4星7.7%
3星3.8%
2星0.0%
1星0.0%
简介 · · · · · ·
《京剧宗师谭鑫培演唱艺术全集》谭鑫培,演员,工老生,曾演武生。谭鑫培在艺术上富有革新精神,所演各剧,在剧词和表演艺术上多有加工改革之处。又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他面形清癯,因此不常演王帽戏;演《定军山》的黄忠,不戴帅盔而戴扎巾,都是为了掩其所短而发挥其所长。
谭鑫培(1847~1917),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人。谭鑫培11岁入小金奎科班习武丑,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1863年出科。23岁搭三庆班,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滩》及“八大拿”等武生戏为主。
曾傍程长庚演《青石山》马童,得“大老板”赏识,委以武行头。在《同光十三绝》画中,谭是唯一的武生演员。以老生享名剧坛则是光绪十年以后的事了。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与孙秀华、陈德霖、罗寿山四人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宫内艺名谭金培。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其拍摄了《定军山》片段,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百代唱片公司为其灌制了七张半宝石唱盘传世,计《卖马》《托兆碰碑》《捉放曹》《桑园寄子》《乌盆记》《四郎探母》各一张,《洪羊洞》《战太平》《庆顶珠》各半张。其弟子有王月芳、贾洪林、刘喜春、李鑫甫、余叔岩5人。1917年5月15日上午8时病逝于京城宣内大街大外郎营1号寓所,享年71岁。葬于戒台寺栗园庄墓地,界桩上刻“英秀堂”。今谭门已是七代梨园世家。
谭鑫培,原名金福,字望重,堂号英秀,湖北省江夏县(今武昌)人,曾为清朝“内廷供奉”。他自幼入“金奎科班”学艺,有深厚的幼功。谭鑫培出色地传承了前辈程长庚、余三胜的艺术精华,又吸收了王九龄、卢胜奎、张胜奎的特长,开创了“韵味派”之先河,使京剧逐渐趋入精美的境界。
谭鑫培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嗓子,他对唱腔的处理非常精到。唱腔顿挫有致、不浮不漂、干净利落、字字千钧。
谭派唱腔圆润柔美且巧俏多变,富表现力。谭鑫培的嗓音被称为“云遮月”,圆润甜亮,略有沙音而益增其美,行腔时高音刚而不直不硬,低声柔而不沉不懈,嘎调又宽又亮,并且具有很高的润腔技巧。
由于谭鑫培在继承发展和革新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致使很长时期京剧老生行当有“无生不学谭”的现象。他的传人早期有刘春喜、李鑫甫、张毓庭、贾洪林、贵俊卿等人,多学其早中期的唱法。其子谭小培和女婿王又宸宗谭氏中期的唱法为多。余叔岩、言菊朋等,对谭氏晚年的唱法有较全面的继承。此外,由学谭起家,个人进行了创造发展而形成了新的流派与风格者,余叔岩、言菊朋之外有马连良、高庆奎,亦受谭派很深的影响。
01 洪羊洞 二黄快三眼
02 秦瓊賣马 西皮三眼 秦琼卖马
03 托兆碰碑 披二黄慢板
04 战太平 西皮原板、快板
05 桑園寄子 二黄慢板、快三眼 桑园寄子
06 打渔殺家 西皮原板 打渔杀家
07 乌盆记
08 四郎探母
09 捉放宿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