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楼
发表于 2025-3-20 21: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5-3-20 21:50 编辑
其实后期版本强于早期版本的案例挺多的:歌德的i版尤其是塑料碗i版诞生之后长期都是一片好评,新的x版也是口碑明显比e版好(e版诞生的时候除了代理之外并没有普遍的声音好评,倒是都说好推了),Stax007、009直至X9000每一代也都是好评居多,更别说各路平板耳机新晋厂家几乎都是口碑一路攀升,连飞傲都被认为会调音了。即使是老学究森海家版本论最集中的HD600,罗产也是口碑大幅胜过爱产中晚期。
发现没有,其实“版本论”大多数集中在德奥动圈三大厂而已,其他并不多见,我能想起来的常见的也就是歌德无后缀木碗、Hifiman HE6老版,而这两者无一例外都涉及到了主事人的变更,完全可以理解
人性本能的崇古倾向、逆反倾向不可否认,但我觉得德奥厂版本论盛行可能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1、时代背景——站在历史角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高峰,新世纪之后欧洲开始明显和美国拉开差距,新产业没跟上,老产业转移原有体系被破坏,冷战后年轻人里工程师相对缺失等因素都不可忽略,最终的结果就是AKG屡次卖身几乎成了三家性奴,不,三姓家奴,森海卖身,拜亚半死不活几乎迷失方向。
2、产品开发制造思路——德奥御三家似乎一直在技术理想化和市场诱惑之间摇摆,经常干出按自己思路造耳机然后按市场反响修改的事情,典型代表就是HD800(s)系列和T1系列;另外产品投放市场之后不仅需要考虑制造成本,还需要考虑品控改进,奥产K812早期型号的“好声”代价就是居高不下的断线概率,而斯产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HD6系列则是版本论集大成者,在漫长的生命周期里,一方面根据市场反应调整声音风格,一方面在选材、制造工艺甚至是部件设计上持续迭代。
3、定位差异——由于货币贬值和工业迭代的原因,寿命周期长的耳机,事实上定位是大幅下降的,2000年的HD600是高不可攀的旗舰老烧顶礼膜拜的白月光是几个月工资是北京一平米房子,而2025年的HD600几乎快成了入门级Hifi耳机,还不如占据的空间值钱。定位变化导致面向的客户群体变化,调音思路大概率也会做一定调整。
4、主流消费群体口味变化,如拜亚明确表示过T1三代更多考虑了年轻人流行、摇滚等需求。
5、森海、拜亚本身有浓重的家族企业成分,企业发展一定年限之后进入下行期是很常见的事情,反而歌德那种代代有新意(哪怕是带争议的)的家族企业不常见。
版本论盛行,我个人也长期思考过到底有几分是部分老烧特立独行彰显口味,几分是商家炒作,又有几分是客观差异。上面仅仅是我考虑过的可能会影响德奥御三家企业产品的一些客观因素,并不代表个人下结论,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