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嘉明 于 2023-11-3 11:42 编辑
拓品/沸谷音频 D70PRO+A70PRO 固定出展组合,小桌面组合D70PRO+A70PRO组合,应用了旗舰芯片ES9039SPRO解码芯片的解码器与全平衡耳放的组合,桌面系统并支持蓝牙5.1,从用料,做工再到价格而言,这套系统没毛病,但音质嘛,都是主观的,只能说,如果你的耳机不算好侍候,而且又是预算相对松动,且坚持买拓品的产品,那我的建议是,咬咬牙直接上DX9可能更适合。
DX9 上面提及咬咬牙直接怼上的机器来了。我记得上回耳机展,我用平板耳机去测试,还是差了点意思,但整体听感要比上面的70PRO组合流畅,素质也稍为高一点。毕竟这个是“9”系列。真心话,如果用来侍候HIFIMAN那几只上到旗舰级别的平板,HE1000系列和SUSVARA,这台一体机有点吃力。哦,对了,为什么不提HE6/HE6Se?因为推不动啊,根本推不动。这个也不能怪拓品,这锅得HIFIMAN背,整了只这么好听且有素质的平板耳机出来,但却那么难推,都没几只耳放能推得好,就更别说解码耳放一体机了。
64Audio/北京宸琒/沸谷音频 好长的展位名字,这个为何这么长?问宸琒吧。这次只写64Audio,那个FIRAUDIO由于时间关系,就过多叙述了。
Volür 10单元圈铁结构的耳塞,由2动圈(低频)+6动铁(中频)+1动铁(中高频)+1tia动铁(高频)组成。5Hz~22kHz的频宽,1kHz处阻抗仅为6.3Ω,是一款bingbu难驱动,但对音源控制力要求颇高的圈铁耳塞。频宽并不夸张,甚至说,对比现在很多高频动辄40kHz的所谓旗舰产品,Volür还是比较实在了。毕竟啊,过了20kHz,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翻倍的数字罢了,意义不大。
这款新品的一个技术卖点是,搭载64Audio全新研发的tia新部件~tiaWaveguide,这个新部件在Volür里,充当tia开放式高音单元的声学反射体以及tia中高音单元的固定框架。其拥有前置及侧置的扩散板设计,透过微调整个反射空间的形状,实现强化tia开放式高音单元的效能,起伏与音压,同时能流畅地融合低音及中高音的声波。
声音方面,坦白讲,没有上回听到的Nio Galaxy那么惊艳。可惜已经没法同场对比了。这次的新品,素质依旧保持着相对高姿态的样子,tia单元对细节和泛音的呈现还是起到相当的作用。双动圈低音量感充沛,中间的七颗动铁单元为Volür提供了充足的声音密度和解析力。整体听感仍属动圈里面比较不错的一款。但声音的味道而言,我还是喜欢上回的Nio Galaxy,那款是真的不太像以往我听到过64Audio的圈铁,圈味很不错,而且听老歌挺有感觉,细腻饱满有质感。这次的新品,反而在音色和韵味方面所有下降。纯个人听感吧,这个会有点主观。
KM原音再现/沸谷音频 Nautilus黑海螺 卡卡西的展位依旧展出了上回北京展主推的一款多动铁新品,其名字叫Nautilus黑海螺,是一款七单元的动铁耳塞,采用了航空铝合金腔体及钛合金面板,表面做了鱼鳞效果,耳机线采用了同轴镀银线,可更换插头的设计,可以对应不同前端使用。单边七单元五分频的单元架构,国内售价5999RMB。
这款新品的声音依旧是中频比较突出,人声部分依旧稍微贴耳,有包围感,但这次新品的中高频细节及层次感做得不错。卡卡西的很多塞子给我的印象都是人声相对靠前,声场规模适中,包围感良好。这款新品,其实也基本延续了卡卡西一贯的调音风格,只是声音的处理手法更加成熟了。
Effect Audio/沸谷音频 EA的耳机升级线算是进入烧友视野比较早的一个发烧耳机升级线品牌。这次展示的一众升级线里,我选听了他们的Signature系列,以及一根新推出不久的中高端合金线。 AresS UP-OCC单晶铜线基的耳机升级线,有四芯和八芯两种规格选择,温暖厚实的声音风格,中频温润,低频饱满,力度和下潜良好。但这款耳机线声场宽度不算突出,比较适合一些流行类及人声录音,以及一些需要温厚低音烘托的音乐类型。搭配动铁耳塞,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动铁耳塞声音偏薄偏干等不足。
Cadmus UP-OCC单晶铜镀银的线基,同样有四芯和八芯两种规格选择。Cadmus的中频细致,高频延伸良好,层次感比上面的Ares S鲜明。横向声场会拉得更开,但低音部分反而变了这根线的短板,收放较快,速度感好但下潜和力度则略显不足。适合搭配一些低音过猛的耳塞,这样反而起到互补的作用。如此清新流畅的音色风格,播放女声(蔡琴姐姐一类女中音除外)和一些偏中高频段的器乐类效果反而不错。但需要凸显高质量低频的音乐,这根线反而不太适合了。
ErosS UP-OCC单晶铜与单晶银混编结构,但只有八芯规格。是这个系列里面,素质表现最均衡的一款升级线。声场表现力也是该系列里面最佳的,技能兼顾有一定宽度的横向声场,也能保持相对清晰的空间纵深感,比起上面两款的声场表现更为规整。当然,和EA顶级的合金线比较,声场规模感还是有明显差距,不过,两千多的耳机升级线,加上比较高的颜值,也算OK了,坦白讲,在环境相对嘈杂的街上听歌,这根线基本够用了,上万的估计你也听不出多大区别,当然了,前提是在比较嘈杂的街上。
低音的强度虽不如Ares S,但低频的瞬态和声音通透度会更突出些,声音的层次感,细节感及质感等素质,会比同芯线规格的Ares S和Cadmus更强。各方面表现更全面均衡。音乐适应上,小编制室内乐比较适合,其次是一些高素质的爵士录音及电影原声也有良好的表现。搭配中低频素质较强的动圈耳塞,听一下流行类和人声类录音也算合适。
Fusion1 UP-OCC银镀金+银+铜组合的一款中高端耳机升级线,正价是9379RMB。当然,网上折扣下来大概是8000RMB左右。颜值同样不错的一款升级线,但线身的柔软度比上面分享的那个系类要硬一些。
合金线的优势在于糅合集中金属的声音优点,当然,调教不好,有时候还有可能是糅合缺点的,翻车现场其实也不是没有案例。不过听过的EA合金线里面,翻车的概率并不多。这根线的音质,明显比上面的系列强。低音下潜清晰,力度质感都不弱,声音细节还原更出色,能让你在聆听大编制乐曲的时候,感受到更清晰,细致的微动态。高频更具穿透力,延伸充分。耳机升级线,其实去到接近万元的价位,已经差不多了,过万的线材,就量力而为吧。而且,在噪声较高的环境,贵价的升级线使用价值就不高了。
以上耳机升级线的试听对比,选用的耳塞是山鹂(Jaben Oriolus)<定制版>。
钰龙韵/沸谷音频 常规参展的钰龙韵这次主力展示的机器有天鹰座III和DA1套装。
天鹰座III 天鹰座III属于天鹰座系列的第三代产品,搭载AKM AK4499EX解码,内置双时钟模式,最高支持DSD1024。相对于旗舰一体机”DA”系列,这个系列对“电”的要求相对宽容。相对紧凑的机身里同样集合了较为齐全的接口。支持纯解码模式,解码耳放模式,以及解码、耳放、前级一体机模式,玩法多样。
DA1
DA1采用了AK4499EQ解码芯片,对电源的设定更高了,单主机就已经内置15A动态电流线性电源供电,声音表现更为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内置的纯耳放,纯解码和纯前级模式均和独立工作。配备齐全接口,光纤,同轴,USB,AEC等数字输入端,基本满足日常需要。另外,DA1还有主机+电源套装可选,要玩得更极致,且资金充裕,可以考虑直接入手套装。
高达尚/拜雅/沸谷音频 来自广州的展商,也是拜雅民用系列国代。主要展出的是DT990/DT880黑色版本,以及过去推出的一些主要型号,包括T1/T5第三代,榭兰图二代等。属于常规参展。
这里简单分享一下我对这些型号的听音感受。
DT990<250Ω>黑色版 依旧保持DT990开放式耳机宽广的声场及延伸充分的高频,黑色版本的声音在老版本基础上稍作优化,细节,密度等会更突出。开放式设计的DT990,非常适合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使用,能完全打开录音的声场,并不明显的边界感,让聆听感受更舒展开扬。但同时人声密度会比封闭式耳机或者半开放式耳机略逊一点。器乐表现会稍微优于人声流行类。
DT880<250Ω>黑色版 半开放式的DT880一直是拜雅有着代表性的型号。和在售的银灰色标准版最大的区别是,耳罩上面的金属饰片去掉了。依旧采用不可换线的设计,实际对比和上面的黑色DT990对比银灰DT990的情况类似,增强了声音的锐度和明亮度,线条感更加纤细深刻,但听感上会更加刺激一点。人声厚度不如老版本,女声表现会优于男声,声音穿透力会稍为增强。半开放式的DT880声场不如DT990宽,边界感会相对清晰。
T1第三代 第三代T1是一只低阻耳机,工艺并没有超越之前两代,在我看来,一些产品细节反而是简化了,比如耳机的支臂,有用过初代和第二代T1的朋友应该清楚,耳机支臂上有镂空的T1标志,第三代已经取消这个标志。不过话说回来,第三代的颜值还是可以,尤其是耳罩,已经不是之前的普普通通金属网了。T1属于半开放设计的耳机但球形声场还是很有特色。第三代的T1,早期批次,尤其首批,声音并不出彩,低音混,厚,细节和层次感都受到一定影响。但后期的版本会正常很多。至少之前声音混,闷,糊,低音肥,散,凝聚不够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买现在新品,当然了,产品编号靠前,如500之前的编号,最好还是谨慎购买。
水月雨 新品是以下几个,其实早在上个月的深圳音频展就已经发布。
DiscDream 梦想之CD机,一台简约且复古的CD播放器。便携性真的不怎么样,对比Discman最后光辉时期的机型,这台DiscDream整整大了两圈。厚度就更不用说了,索尼NE20Le那种纤薄直接完胜。但话虽如此,这台机器却能让你感受了一把那个学生年代,在宿舍里听着用CD播放器听着音乐的时光。与其说带着出外听歌,我觉得中午在单位午休,放在办公桌上插上耳塞听着音乐午睡来得更实在。
基本的接口,LO和PO,都是3.5mm的,多了个TF卡槽,背面还增设了USB音频接口,可以连接PC端做声卡,可用作音频解码放大输出接耳机收听,同时也是充电端。。这台梦想之CD机外形非常简约,顶部是透明亚克力机盖,能让你直接能看到唱片。金属机身的中间置放着激光头模组,读碟仓的底板的上方有两颗固定底板的螺丝,右下角刻着这台唱机的名字。机身按键和信息显示屏在机身正面,按键的回弹尚可,屏幕位于左方,显示基本播放信息。接口位于机身右方(用户正对碟机为准),只有3.5mm的LO/PO口,另外旁边还有个TF卡插槽,插入TF卡,可当数字播放器用。当然了,站在用户角度,我觉得这台机子的最主要,最实用的功能,还是CD walkman,也就你们说的CD碟机。
声音方面,音乐氛围感不错的一台播放器。用ER4XR试机,驱动新一代小4这类需要吃音源的耳塞基本没压力。500mW的输出功率,对于耳塞党是足够的。声音不算太浓艳,毕竟ER4XR控场,听回老录音挺有感觉的,虽然机器用的解码芯片不像很多老CD walkman那中老掉牙的解码芯片,但数码味不算浓,老的录音依旧能让你感受到模拟时代录音的细腻感情,当然了,毕竟只是一台定义在便携类别的器材,就别拿来和最近音频市场里的台式/桌面CD机比了。诚然,这台DiscDream声音绝对对得起它的身价,依旧贯彻了水月雨品牌高性价比的产品特性,适度的声音修饰,在聆听一些80年代的老歌,挺有感觉的,当然了,记得找一条自己喜欢且来电的耳塞。这里我选了小4,让声音输出更清爽晶莹一点,但过去那个80年代的情怀,还是隐约感受到了。
颜值方面,不需要怀疑,我承认下单也是因为颜值,喜欢这种简约,纯粹的设计风格。即使没有4.4mm耳机口,但已经不重要了,想想久远的学生年代,哪个CD walkman有4.4mm?不一样听得那么陶醉嘛。如果还有下一代,可以考虑增加个光纤接口,这就真的完美复古了。
工艺方面,盖上机盖,边角位置的缝隙稍有点宽,按键的回弹感略有点硬,毕竟这是第一次,期待下一代产品有更多的进步和惊喜。
MOONDROP 新的平板耳机,技术上有改进。坦白说,我没有细听之前的那只3000-RMB的平板,这次也没有仔细对比,但这款新平板耳机总体声音表现不错,宽阔的声场,清晰的声音层次感和线条感,厚度适中,在驱动音源有足够的输出功率及控制力的前提下,低音输出的质量算是平板耳机里面不错的一只,1999RMB的售价值得推荐。
佩戴感受方面,MOONDROP虽然有一定质量,毕竟金属部件也不少,但戴上头,压迫感不算明显,重力均匀分布,戴着也不觉得怎么坠头。100mm超大尺寸振膜组件,采用FDT全面驱动技术,让振膜的震动部分均匀置于平面磁场内,使有效驱动电路布满振膜的整个整动面,让振膜震动受力更均匀,较少分割震动带来的失真,带来接近静电耳机的自然流畅低失真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