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偶系aven 于 2023-3-4 23:02 编辑
友情提示: 觉得有用的,收藏一下,别到需要的时候找不到 合理思考,理性讨论,互斥不雅,只有“优雅”才能诞生更多观点 莫把圈子变战场,无辜殃及含有优秀内容的帖子只是在让这个圈子消亡 请务必按照器材官方说明书进行操作,涉及电力操作时请规范操作、断电操作!
(全文字数:2400+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去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内含HEDD评价的把玩分享——坚定的“动圈拥趸”竟然疯狂背叛初衷?!——HEDDphone及T+A Solitaire P把玩记录,在这篇心得分享中,我对HEDD的“喜爱”可以说表达得毫无顾虑,唯独对它的佩戴和使用体验方面略有诟病,欢迎各位回来,依然是我,翻车了!HEDD这台“德意志”重装坦克出厂时竟然深藏严重的装配问题,一起走进“Aven的奇々怪纪”
整个过程,要追溯到俩三天前,那天晚上我兴奋得往机器里copy新搜罗的Jazz专辑,取下HEDD准备趁月色正明、气氛正好的当口好好欣赏一番,一如往常得拉开单元往头上套去。其实这个动作我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然而偏偏就是这一次,一切都不同了,“咔哒”的一声塑料件脆响,还伴有些许金属片的“吱呀”之声,我心想“平时没有去动过头梁长度,怎么就移位了?”,伴随着HEDD佩戴上之后左耳单元些许的“陌生感”,无奈还是选择脱下了HEDD仔细检查单元上的金属连接件,结果一无所获,恰巧那时一阵尿意袭来,我放下了HEDD离开房间去出个水。可当我回到座位前时,透过台灯发出的并不是那么亮的微光,我看到滑条末端的塑料箍有些许异样,“完了,貌似出大事儿了!”,这样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在我的心头,仔细查看,确实是出问题了,HEDD的头梁卡箍竟然裂开了!
仔细端详这个裂痕,并非正巧裂在了头梁卡箍的合模线位置,并不是因为“卡箍模具牢固度欠佳”导致的问题,反而是因为其他问题。倘若说这个卡箍只是起到一个装饰性作用的话,我可能也就作罢了,并不影响使用,但之前戴上HEDD之后左耳的“陌生感”恰恰是因为卡箍的爆裂而产生的,这枚卡箍是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用来固定头梁的2片塑料件,而这两片塑料件夹持的单元连杆,或者说“连接铁片”,现在处于一个“超限位活动”的状态,我以极小的力量甚至可以把单元连接铁片从滑轨中抽出来,这个状态。。。当然是无正常使用的,那只能动手拆开,看看是不是有什么挽救的措施。
卸下卡箍背面的2颗自攻螺丝,很轻松得就能把左耳单元取下来,顺便也可以仔细查看卡箍和头梁末端,头梁的塑料件采用比较简单粗暴的“上下合”的方式,2片塑料件之间留有一条供连接铁片进行滑动的滑轨空间,虽然简单粗暴,可我并想不到这样的一个结构会产生什么问题,因为诸多型号的耳机都采用这样的一个方式连接耳机单元和头梁,为什么偏偏HEDD就出问题了呢?我壮着胆子轻轻撬开头梁的2片塑料件、打着手电往里窥探,一边查看一边脑中飞快得思索着各种维修方案,从美观度最差的“金属卡箍”捆绑到找人做一个1:1的CNC金属卡箍,反正脑中的思绪不得不说格外混乱。可能烧友会说了“为什么不找代理寄修呢?”,我也想过这个方法,情况好一些的话,代理可以考虑给我换新,但最差的情况是我和HEDD要分离数个月,因为要寄回德国维修,可是随着拆解得深入,“寻找代理”这么个想法直接被我选择“不考虑”,因为我感觉这个问题貌似并不是我莫名其妙被按在了“因果律值轮”的底层被疯狂输出的概率性个例,反而更像是HEDD在装配时的某个问题造成的必然事件。仔细查看头梁的塑料件之后,我发现2片塑料件其实都有螺丝的预留冲孔,大致的话像下面这样。
然而反观出厂原配的自攻螺丝。。。emmm。。。虽然头梁塑料件上有各种各样的装配痕迹,黏贴alcantara的双面胶、黏贴外侧小羊皮的双面胶,粘结塑料件的工程胶?没有的!唯独就是不粘塑料件!!料是HEDD如此大的佩戴压力全都压在左右单元那两个薄薄的塑料卡箍上?光靠塑料卡箍又怎么可能扛得住日常使用中这么大的反馈力呢?头梁的塑料件而且还是实心的,厚度也很实在,这么短的螺丝。。白瞎了硬件优势啊!我似乎找到问题了,家里有快干胶,那就下单更长的自攻螺丝吧!拿出游标卡尺量了量原配螺丝,很快啊,果然“耳机玩家”家里什么都会有呢?! 下单之后等了几天,2包螺丝就到了,为什么是2包呢?因为我实在拿捏不准究竟精确到多少,所以根据临近的规格买了2包。
之前拆得够仔细,所以现在修复起来也就顺畅了很多,先修复了一下崩断的头梁卡箍,然后在头梁塑料片之间上了快干胶,在大致固化之后,套上卡箍然后拧上专门买来的更长规格的自动螺丝,另一边单元也这样处理一下,很快也就修复完了,除了卡箍爆裂的部分因为胶水的腐蚀略微有一些痕迹之外,一切都很顺利,等待了1小时之后滑动了一下单元,一切正常;戴上试试,一切OK。HEDD算是修好了!尽可能得做到了“无痕修复”,而且基本上杜绝了再次爆裂的可能性,假如真的爆裂的话,就只能返厂了。
修好了心爱的耳机固然是令我欣喜的,可是我更在意“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大致得分析了之后,HEDD存在以下的固有问题:
1.单元的上下倾角极小,大约估摸大概也就是在±3°的一个范围
2.人体工学欠佳,头梁过于平直,单元支架在佩戴后依然处于一个较大的内倾角,实际感受是:耳垂位置压力大、耳廓位置压力小
3.安装时存在偷工减料,头梁塑料件未上胶、使用过短规格的螺丝,导致头梁滑轨末端基本没有束缚力,所有机械力都施加于卡箍之上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因为是监听耳机的定位,耳机单元佩戴时的压力会较大,结合“单元倾角小”+“单元支架倾角不合理”的问题,连接铁片就如同阿基米德的杠杆一般,一直在撬动头梁的塑料件,最终装配的问题导致所有的力都施加在了卡箍上,当卡箍的机械劳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彻底爆裂开,这就是造成我手头这副HEDD出现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
我很喜欢Air Crash(空中浩劫)中的经典理论——“一场事故绝不可能是单一的某个原因造成的”,假如说HEDD不是这三个问题齐聚的话,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使用问题,但偏偏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有所改善的话,可能这样的使用事故就不会发生了,我不否认HEDD是一副“很好听”的耳机,但是做工和设计上的弊病,再加上这次的故障,让我有些忌惮这副耳机,希望HEDD尽早修复这些问题吧,或者说在保持声音表现的同时出一副HEDD Mark II,我相信我会很愿意接受的。
PS:给出新买自攻螺丝的规格,假如有HEDD用户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者担心发生这种问题的话,可以考虑先换掉原配螺丝。M1.7*10沉头,批头规格PH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