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493833908 于 2023-3-13 20:17 编辑
广州上海两次耳机展,坛子终于又热闹了起来。可惜因为没有音响展只有耳机系统,所以两个都没特意抽时间去,几个关注的耳机没听到,还挺遗憾的(说的就是D8kp黑金限量和雅马哈!预订太久了还没有试听,最终也没敢盲狙。)看到很多朋友都试听了各种系统下面的新大乌,我也来说一说,手头这只听了两周的大乌,在普通烧油设备下的表现吧。
之前提到过,准备收拾房子,耳机退烧,最终应该只会保留家里一套箱子系统(melco N100+SDS签名+E5000合并+804D4,预算够就分体+803)+书房一体机2.1(da1满血+G2/F1)+单位一套周边优化差不多的一体机不折腾,,所以感觉自己的系统还比较有代表性。
先说系统:加起来2w块钱左右
PC(jriver/tidal)→黑神USB→PA1(USB版+线电)→星光8→CMA15(老叶1200)→ele c8空气隔离8芯→新大乌,响了百来个小时吧
作为对比,同一套系统的老大乌是老版后期版本,20年10月的长线版。
优先上结论:针对老大乌所有被人诟病过的点都有调整,适应性/hifi性更强,个性减淡
直接说对比老大乌的几个被人说的多的点:
1、低频过浓:老大乌原线低频的味道实在是太独特了,但是换线+平衡有一些改善。不过很多玩家还是喜欢之前浓浓的化不开的味道。而新大乌从频响也看得出来,低频下潜是更深了,因此原本我以为味道会从一而终,但是实际上听起来,明显速度快了一些,弹性更好。对应的,氛围感以及黄昏感也少了一些,声底干净了很多。听港台老歌/粤语男声会少了一点味道,新的欧美流行则更干净利落,冲击力更强。
2、声场太小:老大乌的厕所声场,更是个招牌,想要搞好确实难了一些,因此对我来说,大乌差不多就是流行专机,小编制还可以,大编制就靠800s和arya。新的大乌,我盲猜是由于单元放置角度的问题(单元看起来明显斜置更多),纵深好了一些,横向分离度/距离则是大幅提升。系统不做针对性优化,听一些小编制乃至于除了马勒这种的大编制,都没有太多的不和谐了。而且由于低频增质减量,声音干净了之后,整体表现会感觉好了两个档。(如果要比较的话,新大乌的声场表现是和812相当,结项没有那么精细的基础上,横向更优,纵向相当)
3、密度太高:其实这是个综合表现,因为声场小,低频浓,因此信息量扑面而来的时候,确实会累。新大乌有一些朋友觉得密度低了,其实仔细分辨,密度不说赢过老版,至少也是不输的,细节信息量依然是动圈顶级水平。但是因为声场/分离度提升,线条感及细腻程度天然输给平板,因此会感觉老大乌信息量下降了。这点完全属于个人口味问题,有利有弊。老大乌听nightwish,几首歌就脑壳大累的不行,现在恰到好处,听完一张碟能再来一张。人声贴耳程度也不如老大乌,但是结项更细了一些,感觉更清晰。
4、高频突出:老大乌很多朋友还是觉得高频刺激挂刮耳朵,虽然说跟搭配关系很大,尤其是耳放的控制力。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性以及为了初烧考虑(买新大乌时候跟老板聊天,真的有很多人不问价也不是烧油,只是为了买个最贵的耳机,因此原价买大乌),新大乌确实在高频砍了一刀,听赵聪的《春江花月夜》空气感和琵笆弦额外的振动感明显少了些(之所以选这首歌,是前几天试听被宝华的钻石高音着实毒到了),但是高频的声音占比反倒多了些,感觉有点奇怪,不知道是不是煲机过程中的神器变化。整体上属于是,我不太喜欢,但是可能会更适配大部分烧油的调整。
5、重量&佩戴:只能说,如出一辙。同时因为新耳机+增加了头梁填充,更饱满了,导致反而不如带了比较久的大乌贴合头皮,头梁套或者多戴一阵子,填充塌一塌了之后可解,总之都属于普通水平。
总结:与其叫大乌2,不如换一个叫法。和老大乌的比较,相比起说是迭代升级,更是两个取向。味道vs适应性,个性化vs杂食,叫utopia 2022,不如叫utopia se/sg等等。新大乌可能不是烧油心中的大乌升级版,但绝对是劲浪家更适合称之为旗舰的头牌耳机。配合上现在还不算离谱的售价,觉得不失为吃螃蟹的一个好选择。(但是依然口水d8kp黑金,好奇雅马哈YH-5kse)
p.s. 外观我觉得不输老大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