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里开始,iFi Go Bar提供了更深的深度、更好的控制力,以及更高级别的频响范围最末端信息,并真正“积极地”描述了低频的攻击性和衰减。它能够给输出端的设备提供强烈的音乐情感和光泽度,但不会变得强硬或过于顽固——它也保留了所有高频的内容和细节,而不是像能力较差的DAC那样让它们变得空洞。在两者之间,它赋予各种类型歌手所有的性格、态度,和所有他们最初表演所体现的情感力量。在完成这一切的同时,Go Bar牢牢地把控着动态,同时以真正的信念表达节奏,在频响范围的两端调性保持一致。 但比这一切(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Go Bar可以从数字音频文件中提取大量细节,并传达给您的耳机。录音的任何部分,都不会因为太过细微、谨慎、深埋于混音中,而逃过这台DAC的注意——如果歌手在麦克风前舔嘴唇,如果架子鼓下的小军鼓与低音吉他产生共鸣,如果观众在座位附近走动,iFi Go Bar都会捕捉到它们。而在捕捉到它之后,Go Bar会将它精准地放在整场演出中需要的位置,强调的程度也恰到好处。因此,录音听起来是栩栩如生的。
尽管这样的产品需要尽可能小且不引人注目,但iFi悦尔法仍然尝试进行了一些设计。其结果是一款比“标准”更大、更重的USB小尾巴DAC——但质量和完成度非常不错。
其29g的重量,对于一款便携式小尾巴DAC而言是比较重的,而65 x 22 x 13mm的尺寸,意味着Go Bar远远不是最紧凑型的设备。不过,它的合金外壳表面触感光滑,且外壳本身的多面形状比许多名义上的替代品更有趣。请注意,它需要的口袋收纳空间比您预期的要大。
就“可用性”而言,它是一款有点复杂的产品。在操作方面,事情再简单不过了:一端是USB-C插座,另一端是3.5mm非平衡和4.4mm平衡模拟输出。iFi悦尔法在包装中还提供了几条蛮粗的编织外皮线材——一条是USB-C至USB-C,另一条是USB-C至Lightning。另外还配备了一个USB-C至USB-A的转接头。因此,Go Bar连接各种类型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本身应该很简单,就像它几乎支持所有类型的入耳式耳塞或耳罩式耳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