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曾经小烧过,玩过大耳K812和HD800,最后拿着小耳塞退烧了,原因是4年前在北京安润798店试听了不记得什么系统下的he1000se,播放勃拉姆斯的交响曲,那如潮水般奔涌而至的管弦乐听得我大为震撼,无以言表,相比之下同台摆放的香格里拉都显得黯然失色(也许是搭配问题)。
然而彼时的he1000se价格过高,购买匹配平板的耳放要耗资甚多,当时我的收入又不足以承担这些开支,顿时感到生无可恋,干脆退烧= =
最近无意间又关注起耳机,看到hifiman出了个能推平板的一体机,也不贵,折腾之心就又蠢蠢欲动了,当下就去北京天域联达试听了下,发现推he1000se居然还行,那种波涛滚滚,淹没心灵的感觉一下子让人回想起了4年前试听到的那个令人震撼的声音。于是果断购入了ef400,又淘了一个跳水的he1000se,再度开始折腾之路= =
前端:笔记本+Spotify、Tidal
音乐:欧美流行,摇滚,R&B、音乐剧;日本低质量录音ACG音乐、电子乐;古典交响乐、协奏曲、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歌剧,基本上啥都听
耳机:he1000se、K701、re2000
全都是主观感受,仅供参考
-
外观:ef400对于台机而言还是比较小巧的,差不多A4纸的长宽,不占地方,表面不容易被刮花,可以叠放东西。前面有6.35、3.5、4.4、卡农口4个耳机口,3.5口的推力是6.35口的1/2。后面有USB口接前端,RCA、XLR接口可以当纯解码。声底比较干净,没有什么底噪。
-
搭配he1000se:
把he1000se推好(至少是推得差不多)是楼主购买ef400的主要目的,所有折腾也是围绕这个耳机进行的。
官方声称ef400推力很大,甚至能推动susvara,我个人的感觉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使用单端6.35和3.5口推he1000se会有种压缩在一起的感觉,低频会过重,中频会糊,使用平衡口声音才会舒展开来。
另外虽然耳放属于暖声,但密度不是特别足,高频还发刺,延展性不是很好,我尝试使用镀银的usb和电源线,发现效果不好,声音偏薄,还有齿音,我个人觉得它比较适合稳重风格的铜线。
单晶铜线、4.4平衡口、高增益下的he1000se听感还是很不错的,声音一下子有了肉眼不可见的形体,好像就在眼前漂浮着。厚重、浓郁的低频烘托起了整个声场,在弦乐团演奏的时候好像整个人置身在涌动的音浪中一样,足以让人放下手中的东西,屏住呼吸。演绎大提琴、单簧管双簧管都非常好听。中频人声柔和温暖,有着可闻的、讨喜的音染,会让歌手稍微年轻一点点,与流行、ACG音乐的人声相性都不错。
缺陷:1)密度和动态比起记忆中(店里的he1000se)的声音仍旧不足,也许是耳放本身的问题,也许是当时试听时店家使用了DSD数播的原因。2)高频如果不搭配铜线会过亮过刺,即便搭配了偏下盘的线材也不能完全改善,人声还是偶尔会有齿音,演绎小提琴也差点意思,无法复现小提琴高频的空气感和细腻感。
但是考虑到它的价位,楼主已经不强求更多了,至少它是一个能够让人愉悦享受音乐的搭配。
-
搭配K701(国产编号13W):
K701是之前退烧没有选择出掉的耳机,主要是颜值太高,还有就是一直感觉没有推好的遗憾。楼主至今也不知道真正推好的K701是什么声音。
按理说ef400是能够推动K701的,楼主尝试了6.35口和3.5口,最终放弃了将K701推出较好低频的尝试。高增益模式下低频力大些,但演绎摇滚乐的鼓声反倒有种“敲纸皮”的不良听感,低增益模式下低频又没法拳拳到肉,K701大概就是个低频不是很好的耳机= =
我觉得在6.35口、低增益模式下,K701有着相当不错的听感。得益于不大但是有烘托感的低频,K701中频的人声不薄了、齿音也没有了,比he1000se更近,口水声也更加清晰可闻,演绎流行乐、歌剧的人声非常透明、真实、柔和,能让人一直听下去也不会累。
楼主在入hifiman坑之前一直是AKG的粉丝,就是因为喜欢AKG的人声和弦乐。K701的人声也有音染,比起he1000se让人年轻得更多,演绎萌妹子声音效果格外好,但我觉得它还是监听系的底子,能听到歌手真实的(甚至强化的)吐息声、唇齿声,不像hifiman会将那些细节磨平。K701的解析不高、高频延伸也不好,但演绎钢琴、小提琴自有一种华丽、金光灿烂的听感。相比新式森海(hd800、ie800)的那种高素质、丝丝分明、严肃冷冽的弦乐气质,我更加喜欢AKG温柔、亲切的风情。
楼主在几年前为了推大耳,曾经入手过湖人的V850+V281套。我感觉湖人能把AKG的耳机推得很好,声音不糊也不薄,三频均匀,但就是不大好听(至少不是我喜欢的听感),湖人的声音太平淡、无趣了(也许是我当时没把线材搭配好)。相比之下,我觉得ef400下的K701要更加柔软、鲜活一些。
当然,毫无疑问,K701的单元素质在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它只适合作为副机,我认为专门花重金折腾它不值得,不如投入给素质更高的耳机。
-
搭配re2000金+银:
re2000金和银是楼主之前的退烧耳塞。楼主几年打算购入耳塞时,在北京天域联达试听千奇百怪、争奇斗艳的动铁圈铁,却对hifiman的这两对其貌不扬的动圈兄弟一见钟情,从此喜欢上了这个品牌。不同高价耳塞的素质差别不大,主要还是看调音风格。re2000银是中正无染的风格,re2000金则带着浑厚、辉煌的贵气,两对在一起真是怎么都不会腻。
我觉得hifiman的耳机调音有综合森海和AKG的一部分优势,它的低频像森海那样气势磅礴,中高频又像AKG那样柔和、稍显年轻,整个风格非常大众化,没有明显的短板,比较省心。
对于re2000,楼主之前是使用“极致naos”小尾巴接笔记本推,我觉得声音已经很好。在ef400上,使用3.5口、低增益后,re2000金的低频会过厚、遮盖住中频,re2000银要好些,但依旧会感觉低频力度过重,不如小尾巴推听感舒服。
我个人认为,ef400对于re2000来说推力过大。它虽然有3.5口,但依旧是个搭配大耳机的一体机,不适合推耳塞。
顺带一提,楼主之前在店里试听ef400时,也试听了ifi的灰菠萝推re2000,相比自己的小尾巴确实有不少提升,声音变得更加饱满灵动、动态充足、氛围感强,但远远不如大耳机上台前后那种“不能听”到“很好听”的转变巨大。考虑到很多便携解码耳放、播放器的昂贵售价,楼主觉得有这钱不如投入到别的地方。
最后上图自证,主观真实感受,求别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