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猫咪还是觉得追求更高的品质,意味着鉴赏标准更高的细分化,电源线正是如此。品牌电源线毕竟要顾及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在确定主观听感需求的情况下,DIY还是大有施展空间的。而这种尝试的效率显然比我们一条一条试品牌线要高得多。比如美国一个叫VENHAUS的DIY网站,就在猫咪没有了解MIT Multipole理论时给了很多启示。如果不想花大力气建模,“拿来主义”的人也可以做个素质差不多的线材。在这个网站的DIY理念中,电源线要细分成模拟部分(前后级),纯数字部分,数字模拟混合部分(解码),每一种体统需要用到不同性质的电源线。下面猫咪分享一些实践的经验。
1. 如果是成品线,模拟部分的供电线不要将屏蔽层通电。那样会巨大的压缩声场,可以将地线以45度间距八分之一英寸的规格缠绕于水火线,以平衡磁场,就像“沉痛神经”那样。如果是DIY线材,干脆不要屏蔽层最好。
2. 纯数字部分,需要将屏蔽层与地线拧成一股接入插头。数字器材是否需要接地这个再议,但供电屏蔽是必须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屏蔽外部的电磁干扰。
3. 混合部分在美国的DIY界也是倾向屏蔽层通电的,但猫咪觉得这样弊大于利。解码虽然算是模拟与数字的混合部分,但优先级上模拟要高于数字部分。猫咪做了个AB实验,将原先解码电源线的屏蔽层剪掉,声音立刻变得通透,声场拉大。相比之前接了屏蔽的声音,显得浑浊不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实践一下。
4. 数字部分可用纯银或镀银线材,而模拟部分则不推荐用银。
不同的用电器对供电线的电流要求是不一样。通过功率我们可以确定电源线用料的多少,比如解码器的功率只有30W不到,通常不需要用到大口径线材。但解码是个杂交体,有着模拟2.5v的输出电平,我们没法将其中各个部分变压器分配单独线材,所设计的供电线就要综合多方面考虑,既要保证比前级更高的分析能力,还要保证基础电流截面,避免浪费昂贵的occ材料。在纯数字部分之间的信号线反而变得简单,方形LItz Type 6是个不错的选择。
又过了一个月,猫咪专为解码设计的,无接地,拥有比“沉痛神经”更复杂结构,更高解析力的“芥末蛇”上机开声了。
不要小看电源线因为噪音处理不当在桌面级系统中声音素质的那一点“微小”的差异。如果应用在大功率后级中,供电线路因为感抗过大会导致瞬态的大电流响应能力下降,导严重影响低音速度感和层次感。滤波系统对于高频率噪音的抑制不佳一样会影响泛音和结相的质量。这一年来猫咪做了很多供电线,最后的经验就是: 有能力就自己做,没能力就买最顶级的牌子。美国的日本的有一些HI-end品牌,不做营销的,溢价也不高。其他的一概不要碰。糊弄人的中低端“HIFI线材”跟射频线材一样,可能还不如高级的工业线材。而在高级演绎的鉴赏层面,Hi-end级别线材的作用是很难被替代的。
机内线用的都是UP-OCC, 有些老的旗舰解码甚至是清一色的PC-OCC。中间的环节,电源插尾和插座是锁在一起的。如果材料不统一,有些音色就无法得到更好的传输。这个环节当然单晶铜是最好的,但单晶铜的插座却很难找。如果只是高价买了单晶铜的插尾,却忽略了负载插座是普通的紫铜,就没有找到最短板,投入的效果肯定不理想。跟做线材的行内朋友了解到,单晶铜的头子和座子之所以特别贵,不是因开模成本高。而是这种有别于线材的形状切割废料面积非常大,切下的大面积废料occ无法再利用,成本自然就高了。从实际的体验看,”越近负载端越重要”,想不浪费电源线性能就多贵都得换。插头端的材料影响反到没插尾端那么强,因为墙插很少有单晶铜的,墙插后端还有无氧铜材质的墙线。有个极端的烧友把拉到变电箱端十米的墙线也换成了单晶铜,换回的效果就是能量感强了一点点。实际上改变就是前端提高了两点几伏的压降,远没电处的影响大,对“电源线调音”也影响不大,结果花了大价钱有点后悔。另外镀层也很重要,镀铑中正,也是最贵的。镀金阻性大,浑浊暗淡,适合人声系统。镀银敏感纤细,灵敏度高的系统要更加谨慎。镀层质量以老款Oyaide为最佳,盲目乱搭配可能还没有普通的紫铜镀铑好听。猫咪用过的插头有Oyaide M1F1, Oyaide P -046, Furutech FI-50M, Furutech Fi-28R, Wattgate EVO 350 RH, Wattgate 8215+320, MPS hades, Krell, move on, Panesonic WZ 6811, 总的体会就以下三点:
1. 插头和插座的升级要同步。材料和镀层材质都要保持一致。插头不一定和插尾是同品牌,顺序优先级电源线后端要优于前端。
2. 有一些中端品牌用磷青铜做插尾,为的是插尾弹片在反复插拔后会松软,利用磷青铜的硬度提高接触面压力。实际上磷铜的阻性很大,比杂质最多的黄铜强不了多少。国际大牌的插尾结构是要经过500次插拔试验的,国内小牌子好的也会做到200次,保证一个一致的电弧质量,所有磷铜能不用就不用。
3. 铍铜的优势在人声,不以听人声为主的话,像Oyaide M1F1成本这么高的就没必要了。
再极致一些,纯粹的音响系统,就不应该有插头。有一次看奥力(ALLNIC)朴康秀的采访,说的很透彻。“真正的供电线路是不应该有插头的,任何焊锡,接触型导电片,包括螺丝都会对音质产生根本的影响。最理想的线路就是一根铍铜合金的导线,从电源直接接到负载”,这是朴康秀的原话。的确,猫咪也是朴康秀的粉丝,音响系统越高级越个性化,商业化的成分就应该去除的越透彻。如果真达成了自我满意的音响组合,又有什么意义不断更换电线和器材呢?就算我们的一根高级8N occ供电线路,也远远达不到一条线无晶界的程度,更何况插头插座直接存在的接触阻抗。和极致的设计相比,不管插座插头再贵,从根本上都是妥协的选择。耳机系统也就算了,这在音响系统上显得尤为重要。如图所示,当我们的前级/后级通过排插连接墙线,中间要经过两次插头插尾,还有导电柱,螺丝,涂层的劣化。很多朋友拉了单独的分电箱,音质却输在了不同插头或螺丝的细节上,实属供电的最短板没有找准。按照猫咪的上图所绘,既然拉了单独分电箱,就把箱子DIY一下,把负载的电源线直接拧在箱子的接线柱上。想换前级就留插尾,不想换了直接焊在变压器上。这样就略去了中间一切劣化环节,再贵的排插也比不了,成了极致党事倍功半的秘籍。按照上面的思路猫咪推荐了很多朋友,结果屡试不爽。
线材篇就到这,随便写写,下篇写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