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ytlll 于 2019-11-21 12:22 编辑
1.背景
俗语说,多个香炉多只鬼。但HiFi领域似乎不大是这样,不然一体肯定会比分体好。
之前把基本的设备都配齐了(音源-电脑-USB线-蓝牙LDAC发射-蓝牙解码耳放-耳机),在不改变这个组合的前提下,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
有的,简单来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USB端口输出的信号更纯净,有更少的Jitter。这里面就涉及到Jitter的概念,在此就不展开(因为我也讲不清楚)。
2.调查
涉及到USB端口输出的信号能否更纯净,就要解决和电相关的环节,例如供电。包括Macbook在内,使用的所有听音设备都是使用锂电池供电的。但在播放过程中,除了飞傲M6外其余设备都在掉电,那是因为USB线在传输信号给M6的同时,也给M6充电。那或许有可能通过减少或者隔绝USB传输的充电电流,来提高音质。
飞傲给自家的Type-C接口播放器出了个底座,说是有独立Type-C充电口。我也咨询过飞傲客服,如果进入USB DAC模式且没有使用独立充电口,播放器是会掉电的。这就意味着播放器使用的是内置的电池供电,也许就能做到隔绝USB线的充电电流。
在了解期间还找到了ifi出品的USB优化三件套,iSilencer、iDefender和iPower。总之就是iSilencer做了电路优化,降低Jitter,隔绝噪音传播。iDefender和iPower目的一样,但是从供电入手,前者隔绝信号和电流,后者产生干净的电流。
线圣AudioQuest也出了几个类似于iSilencer的配件,叫Jitterbug。还号称买两个并排连接比一个好,这说辞听着就像是要促销来着。
我甚至产生了一个想法,一台电脑有两个USB口,它们的声音会不会是不一样的呢?毕竟在电脑内部位置不同,走线不同,用Jitter的概念理解,也可能不是完全相同的。
3.对比
音源:Spotify(320kbps)
转盘:Macbook Pro 15 + 飞傲M6(LDAC蓝牙发射)
耳机:黑黄鹂
USB线:泽丰DSD线 USB-A转Type-C(线圣AudioQuest 碳纤Carbon 线材)
耳机线:黑黄鹂原线改3.5Pro平衡接口
1.USB优化套件对比
先给ifi三件套和Jitterbug的声音表现排个名,iDefender和iPower简称D和P:
Jitterbug+DP>iSilencer+DP>Jitterbug>iSilencer+D>iSilencer
没有Jitterbug+D是因为接上没有反应,估计是USB供电不足,加上iPower即可。他们之间的差别无非是动态、结像和清晰。总之隔离USB的信号和供电,对于音质是有帮助的,从三件套反超Jitterbug就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唯一不科学的是听个音乐接的长长的一串,十分不雅。
2.飞傲DK1底座
收到飞傲底座才发现这和飞傲客服说的完全不同,底座没有外部供电是不工作的。行吧,那就拿iPower供电吧。结果声音没有变好,中频和定位还糊了。只能猜测是底座的内部电路拖后腿了。
3.USB口对比
不是吹牛,声音真的是有不同。
左USB口比右口更干净一点点,中低频某个位置的量小一点点,更清晰一些。
翻查了一下ifixit的MacbookPro拆解,左USB口在主板上(图1),右USB口则焊在一块小I/O板上(图2),小板与主板通过数据线连接。估计声音变化主要源自连接线的使用。
4.最后
经过一番试验,发现简洁且有效的方式只有Jitterbug,其余要不是劣化音质,要不就是影响简洁。做了这么一连串的升级,我的解码和耳放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却通过不断优化前端电处理提高了音质。说到底,便携设备受限制于体积,唯有使用更好的DAC和运放芯片,省力办大事,也就有了叫价更高的本钱。
后来我还多买了一个Jitterbug。声音比单个使用有进步,但凭印象是不如Jitterbug+DP的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