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51|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旦搞了一大把,比较了三十多位指挥家的马勒录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3 16: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1-4 02:29 编辑

元旦搞了一大把,比较了三十多位指挥家的马勒录音:

马勒第二交响曲,最终乐章的最后声乐部分特别有感染力。尤其是对中国人来说,几乎就等于是侧重中国风格比较多的旋律。展示了一幕苦难的辉煌,令人感概万千。
感觉马二几乎是马勒风格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式走向。是一种遍历百味人生,然后走到辉煌的理想主义。贝多芬的胜利和马勒的复活,走的都是最辉煌灿烂的路线。这里就是音乐自由度的魅力了。不管最初的写作是出于什么具体现实的角度,是贝多芬的人类辉煌理想还是马勒的耶稣苦难殉道后的复活光辉,在乐感的心里效果上只反映出情绪的变化涉及不到具体的具象。因此听者可以有各种自己落地的具体理解,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对一个人全部生涯的万千感慨。

到此,再说一下从器材角度的心得: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3 17: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1-3 18:28 编辑

要点摘编:

- 2020年底了,要为今年前后的人类命运做一做慈悲慰藉的话,莫过于以救赎慈悲为核心价值的优版马勒交响全集为一个很好的媒介。现在,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正在遭受疾病肆虐的受苦人。但是人类命运最终必然还是向好发展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就如同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最终曲那样,在令人感动的神圣曙光普照之下,在感怀悲伤的同时迎接人类的美好新生。

-----
- 单看被称为后浪漫主义音乐的布鲁克纳和马勒,尤其是马勒的音乐,有点像宋词一样从一个人的内心出发去描绘实景抒发人类的命运和感受,并且超越古典交响曲的二四式的简单格式化,发展创造出更加复杂结构的新的作曲技法。给人的听感是一种在想象的大地上飞行鸟瞰审视人间的效果,表达的是人对人生和命运百态的描绘和感慨。如同做梦一样进入马勒用音乐描绘出来的梦境空间漂浮翱翔,单纯从乐感上有一种电影音乐的效果。但马勒作曲的时代是19世纪末,18多少年的末期,中国当时还在清朝。

古典主义音乐那种借助曲式结构,好比唐诗一样,直接借用外在自然的描绘外形来诠释人的意志和理想。古典交响曲的效果就好像是编制了一大堆口号喊完了就完了,也会给人很大的印象。但对比起来,马勒后浪漫主义的音乐更加有情感心理效应。伴随马勒的音乐,就好像被心理医生催眠以后进入内心世界去感受被音乐描绘出来的现实。等到音乐结束的时候,就好像从梦境中苏醒一样的神奇。感觉不到古典音乐那种音乐本身的架构和旋律的标语。但回忆起来会感到音乐给人的感受更加内在深刻,充满了从内心到外在的整个身心。

马勒交响曲对乐队编制的极大扩容和乐器数量的定义也都是庞大数量的等级,在音乐厅现场会令人感到随音乐会直接被卷入整个乐队。感染力比之前时代的那种乐队比起来,才真正能被称为一个庞大乐团的规模。

-----
- 这次一下子听了很多手里的马二录音版本最终乐章最后部分,马二最终乐章的爆棚程度是空前未有的。在乐团伴奏下的合唱团背景下女声二重唱达到辉煌感人的程度,大号同时又参与进来把前面的声部基本覆盖,而在这个时候,大型管风琴的重磅低频多重和声和其它频率的大和声又进一步的加进来。对此,几乎所有录音在音乐厅的轰鸣之下,录音都有点过载失真,麦克风基本傻掉。有些是对歌唱部分的女高音清晰度强调不够基本被淹没。有的录音基本全都是暗淡的混,对各个音色的交代灰常不清楚,走了后排观众坐席路线。

-----
- 马勒第二交响曲主要是描写耶稣受难与复活的经历,最终乐章最后的华彩高潮部分,是交响乐团有史以来的的最强音,最大编制的齐奏。女高音二重唱,整个乐队加入,大号定音鼓,管风琴再全部押上宏大的低频和声。一般的录音到此都会糊掉。
录音师也要有应对最大交响乐团编制下,如何突出主题的经验。除非在录音上十分有经验的版本。在演出上,主要还是要有女高音二重唱的水准与配合,指挥家对的曲目的理解力和经验,对整部乐曲全局的把控能力等都是重要的要素。
马勒第二交响曲是一种描写苦难辉煌的庞大交响曲。但交响音乐都是走无标题广义走向的,最大的细节只能达到心理活动层面,再往下具体面对细节都是开放的,可以由听者自己广泛展开想象力。可以联想历史和社会,甚至可以联想自己故去的亲人在云开日出的天上光彩复活。

单纯从对比马勒第二交响曲最终乐章华彩部分的结果来看,二重唱要有艺术水准和配合度,合唱队的艺术水准要高,指挥对乐队表现综合艺术性要高。录音还要好。能达到这四条标准的版本几乎凤毛麟角。但一般主要看女高音二重唱的水准,这是核心价值。如果指挥家在这一点上把控好了,那其它的要素基本不在话下。但有些演出,普遍是第二女高音水平较差,水平配合不行,还抢戏。有的歌唱没什么突出特色但也没大错。最好的版本就是一听上去,女高音的表现力就十分光彩惊人和突出。一点也没有平庸平淡毫不发光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1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