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q6_6per 于 2022-3-11 23:36 编辑
为什么手磨咖啡,喝不出那种三合一咖啡的咖啡味儿呢?
于是,有一次,从手磨中,喝出了中药味,
网上说是过萃,粉少,新鲜烘好,抓了几颗,磨了,开水放多了。
色如淡茶,品一口,被中药苦味,刺激了。
但是,第二天,大量,正常水量,泡,居然喝出了三合一咖啡的咖啡土苦味了。
而,以前,用其它豆子,从来没喝出过。顶多就是咖啡因的香苦味儿。
难道,是因为,以前用的是水洗豆,干净?
这次用的是日晒豆,有发酵糖皮残留,所以,中药苦?
还是这次烘太久了,豆子都软了,过烘?
粉太少,过萃?
但是,如果粉里没有这种物质,再怎么过萃,也不可能多出一种异味呀。
于是,想到,可能是商业三合一咖啡,所用的豆子,不新鲜,有杂物,才会产出不该有的咖啡味---中药土苦味。
当然,还没有反向做实验验证。只是猜想。
===
然后,就想到,习惯的咖啡味,原来是品质劣化后,不得不残留的土苦味。
而处理干净的咖啡豆里,却不会有这种土苦味。
这土苦的味道,不会就是耳机里,添加的杂味,被人们习惯性认为是HIFI了吧,因为,太特色突出了。
特定品牌的耳机,把某一特定劣化,固定下来,还节省了成本(结构设计不要钱),
使接触的人,记住了这种【咖啡土味】
然后,再去听别家的耳机,就会觉得,少了这种【土味】,没味道,缺味道了。别家的比不上,不是真耳机了。于是,烧友们被带偏了。
当然,以上文字是无根据的类比。
(英文 类比analogy 和 模拟量analog 几乎是一个词。所以,打比方,其实就是模拟一个说法,至于贴不贴切,真不真实,正不正确,谁知道呢。)
先尝过了口味,就记住了第一口味,然后,就会把以后尝到的,拿去对比,发现缺欠了些什么,有了分别,有了好恶。
而,天生下来,并不知道,其实第一口味里,可能还有杂味,只有经过了后期对比,和思辨,才理解,原味应该是什么样的。
那么,数字量电算出的声音,和模拟量的声音,之间是否有【咖啡土味】在做怪呢。
==
人,生下来,什么也不懂,全靠各处求索,总结,思辨,挣扎,
经过重重努力,才算摸到了真经的封面。
但要学懂,读透,记牢,活用,又是另一个重重修行了。
比困难更难的是,连挣扎的方向,都没找到,没意识到,
反复重复着无觉无知。
没有知觉,没有感受,提不出问题,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更没有作为。
没有目标,连脱靶的机会都没有。
谁能帮忙呢?
东西,只能帮一个人,
思想,只能帮有土壤理解,发芽生长的人,
看来,只有自己的作为和经历,可以帮自己,
获得一些知觉,提出一些疑问,找到一些解决困难的方法,学会和练习这些手段,让自己稍有些提升,以方便下次遇到困难时,更从容的去应对。
若生活苦涩,那就去寻找祛除杂苦,留下香苦的手法,下次,就可以直接避免遇到杂苦的豆子了。
消灭了恶因,就不会在发生恶果。
消灭并不难,难的是觉察出来。
觉察恶因,花功夫去作为和思辨,要很努力才能获知。
这太难了,所以,叫作修行。
不行,无经历,没有回忆和思辨的原料,悟不出真经,也就炼不出修为了。
每个人,最大的财富,只可能是从自己的作为和经历中,内求。
别的东西,思想,拷贝,软件,复制,抄作业,都只是暂时的替你提升一下能级,修为不够,还是会掉入落差中去,自己却抱怨不知缘由。
你的世界,除了你,还有谁呢。可能就是个以你为主的单机游戏呢。若,没有一面镜子,你又怎么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呢。
==
咖啡劲儿过了,写不下了。休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