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idewind 于 2021-11-1 14:07 编辑
单一长板拿出来说话,意义不大;有意的春秋笔法,光讲优点而对不足轻轻带过,这算什么我不多说
如果是偏冷偏透明的声音,那要看这声音是不是顺滑、均衡,是不是整体感较好而不是支离破碎,是不是足够宽松而不是生硬刺激,比如ER4系列之所以口碑较好,恰恰是因为后面这些,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凸出了透明度和细节
如果是偏暖偏厚实的声音,要看声音是不是扎实、克制,并且有较好的密度,高频可以不亮但是延伸要好,细节可以不纤毫毕现但是要精细生动,中低频可以饱满但是不能浑浊更不能散乱一片,正面例子如HD650,反面的中低频就是原线的飞利浦X2
如果提到某个器材透明度高、高频亮、声场大,而不是中低频是否饱满、细腻,中高频是否顺滑、宽松,整体乐感是不是足够自然(N多随身器材、少数中低端大耳机)
如果提到某个器材听感舒适、中频温和,而不提密度好不好、声场大小如何、高频够不够、信息量如何、细节如何、透明度如何,那也是一叶障目。多年前潜39好多人评价很好听,买来一听,中频确实好,后面的一大串都很差。
如果
。
。
。
如果
有的是粉丝一时欣喜,毕竟新器材没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很难得出客观评价,所以风格突出的器材很容易一耳朵体现出优势;当然,也有不少,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相关,根据立场来选择性的表达器材的优点和缺点
—————————————————————————————————————————————————————————————————————————————————————————————
多扯一点,声音本要均衡,离均衡点太远的话不是不行,但是中高端一般不能走这路线,如潜39、E888这类,调个味倒是挺好
比如IE900,略偏“素质声”路线,声场、透明度、细节都很不错,然而宽松度对我来说也就勉强合格,再冷硬一点点的话,这个器材就成了剑走偏锋(但是声场会更大、高频会更亮、透明度会更高、细节会更凸出、分离度会更好,用来PK胜率会更高,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好听)
比如T5三代,听感、氛围很好,但是中低频的控制力也就勉强合格,再散漫一点点的话,这个器材就变成了彻底的AV(影音)声
扯完收工
|
|